論套期保值經營策略

時間:2022-04-02 05:41:00

導語:論套期保值經營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套期保值經營策略

【摘要】套期保值的本質是一種資產組合,該資產組合的損益由進行套期資產組合的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的差額來決定,即由基差來決定。由于套期保值存在基差風險,因此,要對基差進行風險管理,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

【關鍵詞】套期保值;基差風險;風險內控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點

《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對衍生金融工具定義如下:

“衍生工具是滿足所有下述三個特征的本準則范圍內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約:

1.由于特定利率、金融工具價格、商品價格、外匯匯率、價格或利率指數、信用等級或信用指數,或其他變量(有時被稱作‘標的’)的變動而發生價值變動;

2.不要求初始凈投資,或與對市場條件變動具有類似反應的其他類型合約相比,所要求的初始凈投資較少;

3.在未來某日進行結算?!?/p>

作為一種新型的風險管理手段,與傳統的風險管理方式相比,衍生金融工具在風險管理上具有成本優勢、形式更為靈活等特點。

除了以上三點之外,衍生金融工具還具有杠桿性、衍生性、高度的風險性、未來性、契約性、組合性及融資性等特點。

二、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是為了套期保值

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是為了套期保值,通過對沖,對資產和負債實現保護,以防范標的物價格變動對財務狀況的影響并投機獲利,這就是套期保值。

從套期保值理論上講,在正常的基差條件下,套期保值是由一個市場(如期貨市場)的盈利或虧損來抵銷另外一個市場(如現貨市場)的虧損或盈利,從而鎖定商品的采購或銷售價格,轉移價格波動風險,實現降低經營風險的目的。

套期保值的本質是一種資產組合,該資產組合的損益由進行套期資產組合的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的差額來決定,即由基差來決定?;畹亩x為:

基差=進行套期保值資產的現貨價格(P)-所使用合約的期貨價格(F)

對于空頭套期保值來說,其資產組合由現貨市場的多頭資產與期貨市場的空頭資產構成,該套期保值的損益由基差變化決定,當基差擴大時盈利,當基差縮小時虧損;而多頭套期保值由現貨市場的空頭(預期未來購買)與期貨市場的多頭資產組成,當基差縮小時盈利,當基差擴大時虧損。因此,套期保值并不能消除所有風險,而是把價格風險轉換為基差風險。在正常的市場條件下,基差波動性較小,相對比較穩定,因而基差風險比價格風險更易于管理。這也是套期保值者利用期貨市場來進行價格風險管理的原因所在。

隨著國內外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利用國內和國外的期貨、期權互換等衍生金融工具來進行商品價格風險管理,套期保值已成為許多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某糧油公司(以下稱A公司)的套期保值組合為:在國內現貨市場上持有大量的現貨豆油以供銷售,同時在美國芝加哥現貨商品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CBOT)期貨市場上賣出并持有了相應數量的豆油期貨合約。這是一個典型的空頭套期保值。

假設現貨豆油和期貨豆油是同等數量并且以同種貨幣計量的(即排除了匯率的影響),該組合的盈利模式為:當國內的現貨市場豆油價格高于成本時,A公司出售豆油現貨,實現國內現貨盈利。同時,如果CBOT豆油期貨價格上漲,A公司出售豆油期貨,在CBOT上出現虧損,如果虧損小于國內盈利時,綜合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情況看,A公司是盈利的;如果CBOT豆油期貨價格下跌,A公司出售豆油期貨,在CBOT上實現盈利,A公司整體上實現盈利。

該組合的虧損模式為:當國內的現貨市場豆油價格低于成本時,A公司出售豆油現貨,國內現貨虧損。同時,如果CBOT豆油期貨價格上漲,A公司出售豆油期貨,在CBOT上出現虧損,A公司整體上虧損;如果CBOT豆油期貨價格下跌,A公司出售豆油期貨,在CBOT上實現盈利,如果盈利小于國內虧損時,綜合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看,A公司整體上仍然虧損。

無論是盈利模式還是虧損模式,都可以通過基差來說明,即當基差擴大時盈利,當基差縮小時虧損。三、套期保值的內部控制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套期保值存在基差風險。在正常的市場條件下,基差相對穩定且波動幅度較小,期貨市場的盈虧與現貨市場的盈虧基本保持平衡,從而使套期保值的凈損益較小,實現了套期保值轉移價格風險的目的。但在某些特殊市場情況下,基差會出現異常變化,不利的變化會導致套期保值者出現虧損。因此,要對基差進行風險管理,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選擇有利的套期保值時機與確定合適的套期保值比例

有利的時機是指基差必須處在正常合理的范圍內,這樣才能降低套期保值的風險;套期保值比例是指套期保值數量占現貨持有數量的比例,在基差風險偏高時,就降低套期保值比例。在基差風險高時選擇較高的套期保值比例無疑會造成虧損。這就要求從內部控制上對套期保值的決策、執行和監督進行分離。

(二)建立合理的基差風險評估和監控制度

1.企業必須知道面臨的風險是什么及風險的大??;2.確保所有可能的結果都已經預測到。國外的調查研究表明,為管理套期保值的基差風險,企業普遍使用壓力測試法和風險價值法來量化套期保值的風險,尤其關注有可能導致巨額虧損的小概率事件。內部控制建設更應著重于對基差的日常關注和研究,建立對企業主要商品價格的國內和國際市場的交易數據模型,統計出價格的相關性,確定基差的波動區間,這樣就可以揭示套期保值的有效性。

(三)建立嚴格的止損計劃以規避異?;钭兓男「怕适录L險

套期保值的最大風險就是基差出現異常變化,一旦出現基差不利的異常變化,最佳策略就是立即平倉止損,以避免更大的虧損。這就要求從內部控制上建立監控體系,通過歷史模型,確定正常的基差幅度區間。一旦基差突破歷史模型區間,表明市場出現異常,就應該及時止損,或者通過內部控制確定最大的可接受的虧損額,一旦達到虧損額,就及時止損。

(四)從組織結構上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

董事會和經理層、交易執行部、風險管理部及監督部門等明確責任,分工協作,制定有效的政策,實行逐日盯市場制度、建立嚴明的人事制度以及建立能發揮作用的市場風險管理機制等等。

(五)建立風險準備金

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準備金=最大損失額×綜合風險系數。這就要求企業要有歷史統計數據,建立科學的經驗模型,最大損失額可通過各種統計模型計算得出,比如回歸模型、VaR(風險價值,ValueatRisk)模型等,采用矩陣法評估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最后得出準確的綜合風險系數。

(六)加強國際監管和國際合作

衍生金融工具不僅在國內市場上發展,國際間商品價格的波動也為套期保值者提供了更大的獲利空間。因此,加強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國際間監管與合作,成為國際金融界和各國金融當局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