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微觀經濟影響研究

時間:2022-12-12 08:53:21

導語:金融危機微觀經濟影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微觀經濟影響研究

一、引言

從宏觀角度看,這次金融危機使得人們進一步明晰了金融改革與管理之間的關系,而從微觀角度看,則可更好地把握金融危機與微觀經濟主體之間的聯系。

二、經濟危機對銀行信貸的影響分析

1.信貸規模。金融危機對于全球經濟秩序的影響首先就表現在銀行信貸領域。外國眾多學者對美國的銀行信貸變化進行了探究,他們發現在2008年10-12月,也就是金融危機爆發最為嚴重的時期,各大銀行對大額借款者的貸款數額與金融危機爆發前一個季度相比整整下滑了47%,而與最繁榮時期相比則下滑了79%。根據這一結果,學者又進一步研究了銀行貸款供給規模的變化對企業的貸款需求規模的影響,他們發現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期,當銀行減小供給數額時,各大企業也針對性地減小了本身的信貸額度。依據以上分析,學者認為銀行信貸所受到的影響主要表現于供給側,各大商業銀行在甄選貸款對象時將客戶與其的關系作為首要標準,而其中客戶且存款額較少的銀行的貸款數額則下滑程度更大。與此同時,部分學者也探究了流動資產與銀行信貸規模之間的關系,在金融危機時期,各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更依賴于股票市場以及核心存款等穩定資金來源,貸款數額較之以前無太大變動,而其中非流動資產所占比例較大的銀行則會在這一時期選擇提高自身的流動資產比例,同時也進一步降低數額審批標準,因此,流動資產管理也是銀行信貸規模縮減的原因之一。另外,部分學者深入研究了企業在金融危機時期的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情況,他們發現信貸供給側與經濟危機爆發周期有著緊密聯系,通過分析債券融資對于貸款的取代作用得出,貸款規模縮減的主要原因就是供給側問題,其中,嚴格的貸款審批標準、較高的不良貸款率、下滑的股票價格以及緊縮性貨幣政策是主要因素。金融危機極大動蕩了美國金融秩序,銀行資本的安全風險大大增加,銀行與銀行以及銀行與企業之間的流動供給大幅下滑,許多銀行面臨著破產危機。針對這種情況,部分經濟學家基于股權資本,深入探討了金融危機對于銀行信貸活動的影響,發現在金融危機時期,運用股權資本能有效保障銀行經營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也對經營業績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2.政府干預。金融危機爆發,致使銀行流動供給枯竭,銀行貸款數額也有大幅下滑,為了振興經濟,全球各國(地區)政府都及時調整了本國(地區)的經濟及貨幣政策,并設立了專門的職能機構對銀行貸款進行管理。基于該形勢,國外經濟學者也針對政府干預與銀行信貸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在這次經濟危機中,美國政府緊急援助了幾家面臨破產危機的金融機構,同時,歐洲各國也相繼出臺了相關的援助政策。基于該背景,部分學者以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中國臺灣這五個國家和地區為研究對象,探討了銀行績效在政府干預前后期的變化。研究表明,通過政府干預能有效提高銀行的貨款償還能力、風險把控能力以及經營盈利能力等。而另一部分的學者則發現,政府干預的程度對銀行績效表現有著重要影響,簡單來說就是,在危機爆發前政府對于銀行的干預程度越高,銀行在金融危機時期的績效表現則越好。

三、經濟危機對企業融資的影響分析

金融危機爆發后,主要在供給側對銀行信貸產生影響,這就使得銀行的流動性資產枯竭以及績效表現大幅下滑,迫使其通過縮減貸款規模或增大存款流動性等方式來規避運營風險。針對這種情況,企業基于降低融資束縛的目的,運用了其他融資手段以為企業的正常運作提供資金保障,這其中主要包括有現金儲蓄、債券融資以及貿易融資三個方面。部分學者就企業所受融資束縛程度將所選中的來自全球范圍內的1050家企業進行分組和問卷調查,通過分析數據之后發現,受融資束縛的企業大多會采用減少薪資、科研等方面的資本支出,并運用多種方式增大現金儲蓄量,具體來說就是,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信貸危機,企業會采用快速支取信貸余額以及降低股票分配率等方式來提高自身的資金流動性,以此來提升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某些經濟學家也對債券融資手段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在危機時期企業往往將經營重點從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轉到了增大企業現金儲蓄以及資金流動性之上,而債券融資也其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企業的資金來源,成為提高資金流動性、把控安全風險的最佳選擇之一。此外,貿易融資也成為了各個企業用于擺脫融資束縛的重要舉措,一些學者基于市場融資能力下滑的情況下,對中國、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泰國、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亞這六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研究,依據大量數據來探究企業業績下滑的成因,最終發現其中貿易融資比例較大的企業的業績下滑程度較輕,由此可見,貿易融資對于企業的正常運作有較大的積極影響。

四、經濟危機對企業投資的影響分析

出于風險規避的目的,銀行在金融危機時期往往會采用減少貸款數額和提升資金流動性等措施,基于該種形勢,企業難以從銀行處獲取貸款,因此,在這一時期,企業的投資力度也呈現了下滑趨勢,而其中現金儲蓄及信用額度與其關系最為緊密。學者將對象企業按受融資束縛程度劃分,研究現金儲蓄與投資力度的關系,最終發現,經濟危機主要從供給側影響非金融機構的融資能力,各個企業在危機爆發時期的投資力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其中下滑程度最大的主要是現金儲蓄量較小的企業。而另外一部分學者則在研究企業資金流動性問題的時候將企業資金流動性、外界資金以及企業決策三方面進行有機融合,從而發現在金融危機時期,對于其中沒有發生資金短缺問題的企業來說,更高的信用額度往往代表著更大數額的資金支出,而受到融資束縛的企業則會選擇性地進行資金儲備和投資活動,此時信用額度則有利于減少經濟危機對于企業投資的不良影響。

五、結語

綜上所述,金融危機會對銀行信貸、企業融資以及投資等領域的微觀經濟主體行為造成較大的沖擊和影響,把握其內在聯系具有現實作用。因此,經濟學者必須進一步探究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基于我國基本制度及經濟體制,為我國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應對措施,以此來保障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滌新,鄧斌.金融危機沖擊下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經營績效——微觀主體風險控制權配置的視角[N].管理科學學報,2013,1607:66-79.

[2]龔剛,魏熙曄.金融危機的成因與機制——基于市場微觀結構的視角[N].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406:36-43.

作者:魏薇 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