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農村精準扶貧困境及對策
時間:2022-11-22 08:48:36
導語:金融支持農村精準扶貧困境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精準扶貧”即我國的重點扶貧工作,其通過金融的力量,向貧困農村地區投入資金,能有效推進我國的扶貧工作的開展,以及實現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基于此,我們要加以重視金融扶貧的工作,本文就金融支持農村精準扶貧面臨的困境予以分析,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能推動我國金融扶貧農村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金融;農村;精準扶貧;困境;對策
金融支持農村精準扶貧就是對農村當地采取合作幫扶、精準辨識、實時跟蹤考核、分類管理、有關配套措施的治理以及減少貧困的方式來實施扶貧工作。在現階段的金融扶貧工作中,不斷涌現了各種問題,使得金融扶貧工作難以深入,不能獲得更好的實際效果。所以,相關政府部門應提高重視力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當下農村貧困戶們的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有效提高扶貧工作的可持續性與實效性,幫助廣大農村農民真正意義上實現脫貧致富。
一、金融支持農村精準扶貧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金融精準扶貧體制不健全。現階段,我國各地區的農村貧困戶的幫扶體制還不夠健全,主要原因是缺乏專業性隊伍,當中的許多工作人員都是臨時聚集而來的,團隊整體服務意識有待提升,專業素養與能力都還需加強。同時,金融扶持農村精準脫貧工作也沒有建立起長效體制,許多都是短時間工作,并且極為重視表面形式工作,也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幫助農村貧困戶脫貧。這主要是因為扶貧工作人員的精準扶貧意識較差,使得扶貧工作整體效率偏低,并且統計設計不到位,導致扶貧工作缺乏針對性,工作人員實踐能力較弱,從而致使農村貧困工作難以獲得徹底有效的解決,無法滿足廣大貧困戶的需求。(二)農村金融力量薄弱。現階段,盡管在國家相關政策引導下,部分商業銀行逐漸開啟了農村金融市場,但是信用社的部分主要金融機構依然處于成長時期,都存在營業網點與資金投入少,并且商業環境較為惡劣以及發展速度較緩慢的一系列發展問題,最終致使我國很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很難享受如此豐富而全面、快速的服務。與工行、農行等主要銀行比較,雖然農村的信用社、商行以及郵政銀行等等機構在農村鎮、村均設置了營業網點,但是能真正提供給農民的貸款卻很有限,能夠提供的貸款額度還受到存貸比和經營效益的限制和約束,這就造成了金融支持農村扶貧工作的力度很小,且效果不明顯。以下是某地區的統計數據:我國自2000年以來,國有商業銀行就連續撤除了鄉縣營業網點,有95%以上的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都將網點設置在了縣級或市級地區,可以為“三農”提供基層金融服務工作的就只有農商銀行這一家。截至2016年,仍然有8個鄉鎮沒有設置金融營業網點;同時,在部分沒有設置金融服務網點的農村地區,最遠的銀行平均距離也有3.2km,最遠的則超過20km。(三)銀行金融產品單一,存貸比較低,且積極性不高。目前因為農村扶貧工作開展模式不集中,并且扶貧基金缺乏針對性,一般只能滿足少數地區來帶動少數農戶脫貧,但是難以確保農村整體脫貧致富。并且,當前農村的貧困戶許多是做畜牧養殖和糧油蔬菜等方面的工作,產業品種相對單一,時常會受到一些不穩定的市場因素影響,導致出現在致富之后又立即返貧的問題。金融支持與產品幫助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合,并且項目缺少相關制度支撐,沒有仔細挑選產業扶貧項目,在投資之后很少有有效的后期幫助與指導,使得金融扶持農村脫貧工作不能長期有效,難以有效發揮金融扶貧的真正價值。農村地區的貧困人口受到自然風險、年老體衰、因病致貧、因教致貧以及市場風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同時,金融扶貧項目種類單一,對于需要救濟的農村民眾進行篩選的流程也較為復雜,這些都最終使得被選擇的農戶沒有指向性與象征性,使得很多村民對金融精準扶貧工作失去了信心。(四)金融精準扶貧的信貸風險較高。現階段,農村金融精準扶貧工作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我國信貸風險較高。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首先,我國農業生產存在較多的不穩定因素,農業生產周期也相對較長,并且極易受到自然災害和氣候的影響;與此同時,我國農產品的銷量也易受供求關系影響和制約,由于這些多個方面不確定的因素都加劇了我國農村金融扶貧的發展風險;其次,一些農戶的信貸知識較為薄弱,再加上當地本來就對誠信貸款知識的普及不夠,因而導致部分農民于不同程度上易產生信貸失信與委貸逾期的現象;最后,農村地區面積較廣闊,然而交通并不發達,農民的住所也沒有集中分布,并且治安管理相對滯后,這種種原因都導致金融機構管理各農村區域營業網點風險更高,且難度更大。(五)政府監督與政策指導不完善。政府的監督和政策指導的不完善,不但制約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的效力,同時還影響到了農村金融的正常運行。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支持“三農”發展成為了我國一項重要發展戰略,在金融機構的支撐下,對農產品收購補貼、種糧補貼等系列惠農政策都起到了較高的扶貧功效。然而在實際運行中,卻由于缺乏統一且標準的政策引導,導致農村各地區出現了補貼不均衡、規范不統一以及實施方案沒落實到位、發放程序也不規范等等問題。于政府監督層面,有關的監管制度本身存在一些漏洞,且同時基層的監管人數不充足、政府至農村的監管線相對較長,為能降低金融扶貧農村地區的監管風險,政府有關監管部門卻相應地提高了金融扶貧的準入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金融精準扶貧的發展。
二、金融支持農村精準扶貧的對策
(一)健全金融服務體系。站在金融機構資產角度來分析,現階段,我國農村金融整體實力比較弱,經濟水平也比較偏低,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資源劃分不夠合理,也不均衡,這阻礙了金融支撐農村精準扶貧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也對建立健全農村的金融系統帶來了較多的不利影響。所以,相關政府監管部門需要提高資金籌備力度,加強農村金融借貸擔保力度。應引導各國有商業銀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中來,不斷擴大資金籌備渠道,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加強金融扶貧力度,通過多種融資路徑來減輕農村扶貧地區的借貸風險,為扶貧工作提供資金保障。尤其是以多種方式建立的融資渠道,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農村經濟的綜合實力,還能有效提升農村金融防范商業風險的能力,以最大力量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和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當前,農村區域設置的服務點有限,擴大服務點的覆蓋范圍就成了提高金融支持農村扶貧的主要方向。但是,在農村某些區域依舊以縣、區為首要金融網點的設定對象,對于比較偏遠區域的金融讀物需求并沒有滿足。對此,相關部門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手段來解決偏遠農村地區金融網點設立問題,相較于有條件的,可以采取流動性的經營模式,來達到農村對金融服務的要求。并且還需要進一步擴大農村金融網點的覆蓋范圍,通過加大資金投資的方式切實發揮農村金融機構的各項服務功能。(二)創新和優化農村金融產品。在設計農村金融扶貧產品時,需要將農民對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實際需求做充分考慮,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具有指向性和個性化的產品。具體而言,也就是先要對農村金融信貸的還款時間、金融信貸的總額和農村金融信貸保險等各方面進行具體地創新設計。需要根據農村金融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在開發和設計農村金融產品時,需要將產品的長遠發展和市場匹配度進行綜合考慮,有針對性地優化農村金融精準扶貧的發展需求和全部農村金融的模式運行。然后,要創新農村金融產品。農村金融精準扶貧還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和上升市場空間,需要積極完善和創新農村金融產品,通過這種方式來推進農村金融市場綜合發展,為農村金融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幫助和帶來活力,有效提高金融幫助農村扶貧的水平。在完善和創新的金融產品當中,要把合理性與實效性相融合,調動各農村金融機構對精準扶貧工作的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到實際工作中,持續完善和創新金融產品。(三)普及金融誠信知識,降低信貸風險。近年來,影響和限制農民和金融支撐農村扶貧的重要原因就是信用貸款具有較高的風險,廣大農民誠信意識偏低、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是出現較高信用貸款風險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大金融知識普及力度,增強農民個人誠信素養與意識。對此,可以從兩方面出發:一方面,要加強重視和提高對農村居民的金融知識普及和誠信意識的宣傳,以典型的真實案例來增強農民的誠信知識,讓農民可以進一步認識到誠信對國家、社會及個人的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讓農民可以誠信貸款和按時還款,保證自己具有較高的信用記錄,保證他們個人順利發展。對于農村本地的金融管理部門,需要表彰具有良好誠信的農戶,而對于有失信行為的農戶給予提醒并及時糾正,以此不斷提高農村整體誠信信貸的環境與質量。另一方面,農民應從自身長遠發展角度出發,認真履行商業貸款申請與按期還貸上的各項規定與誠信條款,最高限度地提升自身誠信度,從而為以后申請商業貸款積累誠信分。(四)加強政策引導,健全監管體系。現階段,我國一項重大任務就是促進農村城鎮化建設發展,因此,政府應從政策角度來加強對金融扶貧農村的力度,引導金融扶貧的有序開展,根據長時間金融發展的經驗和農村的管理經驗來擬定覆蓋范圍廣、適應性強、高度細化的金融扶持項目的發展政策,幫助提升政府對金融支撐農民扶貧的引導力度與擔保實力。1.健全領導組織工作機制。要想完善監管體系,就得設立相應的領導小組,由政府領導擔任組長,發改、金融管理部門、財政部門及扶貧辦等政府機構,同時要求金融機構積極參加金融精準扶貧農村工作,明確落實組織成員的職責與考核方法,強化政策協調、交流溝通、協作反饋及工作聯動,充分發揮各領導小組的組織、領導作用,確保各項工作任務順利開展。2.完善考核機制。要想完善監管體系,就得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這要求全面評估各金融機構支持農村精準扶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將最終評估結果與財政存款的存放、金融機構相關費用的減免、銀行和政府合作及金融機構的獎勵密切聯系,完善考核激勵機制。3.增強擔保實力。要想完善監管體系,就得增強擔保實力。這就要求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發展融資擔保公司和再擔保公司,全力支持采取縣、市一同入股投資的方式,提高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的力度,加大財政投資,以此提高擔保實力,為企業與“三農”提高資金貸款擔保,全力解決“三農”與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難等難題。
三、結語
金融支持農村精準扶貧是為了給農村各群體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不斷縮小我國貧富差距。雖然目前,我國金融支持農村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這條發展道路上也暴露了許多問題,這會在較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的發展。因此,我們要繼續探索,竭力解決各種問題,有效幫助農村地區盡快精準脫貧。
參考文獻:
[1]林耿雄.農村金融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市場,2017(36):18-20.
[2]李含琳.加強對農村金融扶貧的風險防范工作迫在眉睫[J].甘肅金融,2017(07)
[3]胡曉農.新常態下金融助推精準扶貧的思考[J].征信,2017,35(01):59-62.
[4]李宇.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業務模式創新[J].銀行家,2017(07)
作者:劉伊林 單位: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 上一篇:綠色金融及企業綠色融資研究
- 下一篇:低碳經濟綠色金融發展思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