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及企業綠色融資研究
時間:2022-11-22 08:46:50
導語:綠色金融及企業綠色融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綠色金融伴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已成為各國金融主要的發展模式之一。2016年中國將綠色金融加入了G20議題,在未來,綠色金融將在中國獲得長足的發展。在企業的成長發展中,綠色金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企業如何利用綠色金融理念進行發展,對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得至關重要。針對蘇南地區的中小企業,調查其綠色金融的發展現狀,以小見大,發現綠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綠色金融;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融資模式;綠色產業
1.綠色金融理念
從綠色金融的含義來說,綠色金融指金融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在投融資決策中要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把與環境條件相關的潛在的回報、風險和成本都要融合進金融機構的日常業務中,在金融經營活動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環境污染的治理,通過對社會經濟資源的引導,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綠色金融在國內外的發展概況
綠色金融理念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萌芽,1974年,聯邦德國成立了全球首家政策性環保銀行,1992-1998年期間,聯合國多次相關的聲明書,其中最為重大的是2002年的赤道原則,它結合了世界銀行環境保護標準和國際金融公司的社會責任方針,緩解了越來越嚴重的環境與社會問題,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后就已經被當時的一部分發達國家所提出的,為了實現經濟的復蘇和應對環境的變化,一些國家采取了一些環境立法措施,這些措施為發展綠色經濟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較晚,中國在急速的發展過程中同樣面臨了環境和社會的雙重壓力。2005-2008年是中國綠色金融的起源階段,在這個時間階段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才從政策上得到了支持。在2009-2014年期間中國的綠色金融初步發展,在2009年的時候首次做出了碳排放承諾,2010年的“十二五”規劃中,將GDP與污染物的排放掛鉤,2014年至今是綠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階段,2016年中國將綠色金融加入了G20議題,綠色金融在中國獲得著長足的發展。
3.蘇南企業的綠色金融發展
在我們進行問卷調查的部分蘇南中小企業中,涉及了綠色金融發展模式的企業占比僅44.17%,不涉及綠色金融發展的企業占比55.83%,從這個數據來看,一半以上的企業并沒有與綠色金融相關的業務發展或沒有參與到環境保護的業務活動之中;并且多數的企業內部人員對于綠色金融的概念知之甚少。另外,在關于綠色項目融資方面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所調查的企業中通過綠色項目獲得融資的企業寥寥無幾,僅占比20%,其中80%的企業缺乏綠色意識且無法利用綠色金融的理念進行融資發展。據此我們合理推測,大多數的蘇南中小企業對于綠色金融的相關發展仍舊陌生,且無法有效利用綠色金融理念進行發展,即綠色金融理念的普及率相對較低。
4.當前綠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建立綠色發展基金,破除綠色資金瓶頸,以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但目前我國仍處在綠色金融發展的初級階段,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我們通過對蘇南地區的120家企業進行了問卷調研,根據問卷調研的結果發現當前企業在綠色金融發展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推及整個蘇南地區乃至全國綠色金融存在的問題。在我們調查的120家企業中,涉及了綠色產業的企業占比不高,且其中涉及綠色項目融資的企業只占所調研企業的20%;只有32.5%的企業了解一些關于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措施,而剩下的67.5%的企業并不了解關于綠色金融的發展;調查顯示,僅僅有35.83%的企業內部人員關注到政府發展到綠色金融的政策;而認為目前綠色金融政策不完善的企業家高達89.17%;大部分人認為對于企業推行綠色經濟的主要障礙是:政府法律法規不健全、政府缺乏激勵政策或政府政策落實不到位、企業對綠色金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企業進行環保及節能減排成本太高。由此我們總結出幾點當前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1)政府政策和法律建設不完善我國的綠色金融相較國外起步較晚,發展綠色金融的整體法律環境和體制還沒完全建立起來。我國目前制定的法律法規,稍滯后于綠色金融的發展,相關規定隨著時間推移有些許弱化,政府的監管力和執行力不足,阻礙了綠色金融的發展,這是問題之一。(2)綠色金融發展動力不夠首先,金融機構組織學習與綠色金融相關的內容及宣傳力度不夠,很多金融機構缺乏一定的綠色金融意識。通過我們對蘇南地區中小企業的調研,我們發現金融機構對企業綠色融資的參與度也不高。(3)綠色金融缺乏創新產品目前,雖然綠色信貸在綠色金融市場上比重很大,但類似于綠色保險,債券等等其他的綠色金融產品占比很小。這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中小企業的相關融資問題,中小企業綠色融資困難,產品創新跟不上。
5.企業發展綠色金融的影響因素
5.1政府的引導和激勵。在綠色金融的發展路徑中,政府所充當的角色是“引路人”和“支撐者”,政府通過一系列的政策等措施來引導企業、金融機構向著促進綠色金融繁榮的方向發展,同時,又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來為綠色金融的發展助力。政府的各種相關文件為企業發展綠色金融提供了方向。2018年,江蘇省環保廳、財政廳、金融辦、發改委等九個部門聯合推出《關于深入推進綠色金融服務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信貸、證券、擔保、發展基金、保險、環境權益等十大項33條具體措施,對綠色金融的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從問卷的結果來看,在所得稅減免、貸款貼息、直接給予補貼、貸款擔保四個“企業發展綠色金融,政府應有的經濟激勵政策”選項中,超過50%的人對其中的三個選項進行了多項選擇,由此可以看出在企業管理者看來,政府的各種形式的激勵政策是企業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且強大的動力之一。5.2金融機構相關服務的完善。企業發展綠色金融除了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扶持,還需要金融機構充當的“潤滑劑”的作用,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主要是通過金融機構來進行籌措的,而且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金融機構提供的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在綠色金融方面所制定的優惠政策可以引導資金流向綠色、低碳產業,減輕中小企業在綠色發展道路上的資金壓力,同時也為一些“過時、落后”企業轉型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同時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推出的金融產品也會拓寬綠色產業籌集資金的渠道,在資金方面,一定程度上肅清障礙。5.3企業自身的因素。企業發展綠色金融的全過程中,最重要的主導因素即為企業自身的因素。首先,企業具備環保意識是發展綠色金融所必需的因素,環保的意識一旦具備,就可以從企業的定位、產品設計、生產、宣傳、銷售全過程中都體現出來,切實做到“低碳環保、節能減排”。其次,企業的管理者與決策者才能同樣重要,好的管理者與決策者可以用長遠的目光來看企業發展,可以認準時機,借助政府的各種激勵政策,及時將企業轉型或提升,來促進企業發展,同時也促進綠色金融的發展。
6.關于綠色金融發展的可行性建議
因此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就是實現提到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基本論述的最根本手段。現針對蘇南中小企業綠色金融方面反映出的問題,提出建議:6.1政府角度。6.1.1堅持市場化取向,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利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通過機制體制創新,增加在綠色行業的回報率,營造綠色金融發展。6.1.2建立健全激勵引導措施。政府及金融機構可對相關企業降低綠色信貸門檻,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產業領域,同時設立綠色金融發展專項資金,對有效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金融機構給予財政獎補,對金融機構支持綠色轉型發展除特殊因素造成的損失提供相應的風險補償。6.1.3切實加強監管機制。機制是形成長效、良性管理的關鍵,沒有機制就不可能形成長效的管理模式。因此制定適合我國綠色企業發展現狀的管理制度和監管體系。可以將企業綠色金融有關情況納入宏觀考核,根據考核情況做出不同的戰略部署,同時,鼓勵區域性綠色金融企業監督機制,探索創新適合的監管制度,促進同類型金融機構綠色轉型,最重要的是防止綠色資金以不正當手段流入非綠色項目。6.2企業角度。6.2.1建設綠色金融內部文化。發展綠色金融需要通過創建金融業綠色文化來保障。在企業中貫徹綠色金融所支持的理念,通過營造金融業綠色文化氛圍,強化從業人員的綠色意識,同時以此為他們的日常行為規范提出指導方針。6.2.2創新綠色金融商業模式.企業需要積極探索創新,依據當地現有資源來匹配不同項目所適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協調自身上游以及下游產業,構建綠色產業鏈,以企業帶動產業鏈再帶動整個區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鈺俊.綠色金融發展現狀、需關注問題及建議[J].金融與經濟,2017(01):76-78.
作者:劉婧 劉嘉琦 王浩 林潔 丁凝 單位:江南大學
- 上一篇:聯網金融銀行理財產品營銷變革探討
- 下一篇:金融支持農村精準扶貧困境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