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提高對策及建議

時間:2022-05-08 09:53:49

導語: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提高對策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提高對策及建議

黨的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完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市場體系、組織體系、產品體系,積極引導涉農金融機構回歸本源,增加農村金融供給,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金融需求呈現出一些新特征。如何以農村金融改革為突破口,探索激發農戶金融需求的有效途徑,切實增加農村金融供給,是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戶金融需求的新特征

農戶的信貸資金需求額度進一步加大。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客觀要求,鄉村振興戰略下,要積極鼓勵小農戶穩步擴大規模,向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轉型。擴大規模就要加大要素投入,引起資金需求的大幅增加,進而對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產業融合逐漸成為農村產業發展的方向。“農戶+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公司”等新型產業聯合體逐漸涌現,農戶也逐漸成為農村產業鏈發展、農業產業聯合體發展的重要參與方,這為農戶進行規模化經營提供了外部環境和客觀條件,也會刺激農戶的信貸資金需求。農戶金融產品和服務需求更加多元化。我國農村的經營主體豐富,農戶的生產經營范圍也逐漸擴大,更多新型經營主體對金融產品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資金需求。即農戶除了傳統的銀行信貸和支付結算等金融產品需求以外,還需要融資規劃、風險防控、投資理財和金融培訓等服務。比如,農戶在融資決策時,不僅要考慮資金的可得性和時效性,還要考慮融資成本,必須根據自己的家庭收入、抵押物等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為規避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就會增加對農業保險、期貨的金融服務需求;供應鏈金融能夠為農戶開展農產品電商業務提供支持;農戶的閑置資金需要金融機構提供投資理財服務;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也需要農戶提高自己的金融素養,培養自己使用數字金融產品的能力。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數字化。由于農戶居住一般比較分散,農戶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規模也較小,因此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戶具有較大的金融排斥,相應的服務成本也較高,服務效率也相應較低。隨著國家大力推進“新基建”,農村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將進一步完善,數字化普惠金融服務將成為農村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戶可以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實現金融產品、風控、獲客和服務的數字化。農村金融機構也可以利用數字技術為農戶提供高速迅捷的金融服務,如網上存款和網絡貸款等,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同時,構建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信息平臺,進一步了解農戶每年糧食、經濟作物的種植和收成狀況,了解農戶的其它收入來源情況等基本信息。如果農戶有信貸資金需求,金融機構就可以借助大數據信息平臺評判農戶償貸能力和信用風險,進而做到迅速放貸,保證農戶及時用貸。

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對策建議

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水平。在支持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做大做強的同時,要大力發展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建立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協同推進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要繼續強化政策性金融對鄉村振興的支持,鼓勵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增加涉農貸款在總貸款的占比。鼓勵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下鄉或設立為“三農”服務的機構或部門,為“三農”提供普惠性的農業保險和擔保服務,進而為鄉村振興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支持。加大金融機構對農戶的信貸支持力度,滿足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融資需求。銀行借貸是農戶生產經營融資的主要渠道,因此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傳統涉農金融機構應加大對農戶的信貸支持,如提高小額扶貧貸款額度、給予利率優惠等,在加大信貸支持的同時降低農戶融資成本。另外,針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資金需求量大、期限較長的特點,金融機構應綜合考慮其資金使用用途、需求額度、風險控制等情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貸款產品,為其提供綜合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盡量滿足其融資需求。大力推廣農業保險,增強農戶抗風險能力。保險機構應結合農戶生產經營實際開發有針對性的特色農業保險產品,如農機保險、農作物保險、巨災保險等普惠性保險業務,向農戶提供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的“三農”保險產品。要探索農業保險與小額信貸的聯動機制,通過給予參保農戶貸款利率優惠、程序簡化等待遇,實現農業保險與涉農信貸的緊密結合。還應積極強化農戶和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保險意識教育,鼓勵他們主動參加農業保險。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提高農戶金融服務可得性。現階段,農戶使用數字技術進行農產品銷售、融資的比例還不是很高,因此仍需要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提高農戶金融服務可得性,并借助金融科技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要加大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降低農民使用互聯網的成本,為數字金融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效應的發揮提供堅實的硬件保障。要依據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特點,以“線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普惠化”為目標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數字金融惠農產品。要通過金融教育提升農戶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金融素養,使農戶對數字金融有一定的了解,認可數字金融能夠給予比傳統金融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規范農村民間借貸行為,防范農村金融風險。民間借貸由于其獨有的信息優勢及簡便的交易程序,仍會在農村金融市場占有一定的份額。由于大多數民間借貸沒有合同約束,缺乏擔保機制,利率高,也極易引發農村金融風險。因此,應進一步規范民間借貸行為,防范農村金融風險。如參照正規的金融機構簽訂有效合法的借貸合同、構建以農作物、家畜或者不動產作為抵押的民間借貸擔保機制等。政府還可以探索在農村建立相應的機構,為民間借貸雙方提供資信審查和咨詢等服務,進而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

作者:張慶 單位:青島大學后勤管理處副處長 山東省派萊西市鄉村振興服務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