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用價格對融資影響的思考

時間:2022-05-29 10:29:07

導語:企業信用價格對融資影響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信用價格對融資影響的思考

金融機構對企業信用價格計量的基本內容

金融機構作為特殊的賣家,對買家(信貸客戶)的信用價格有著專門的計量名稱、前提、方法、內容和標準。巴塞爾委員會批準銀行可以用風險價值模型來衡量銀行的資產組合在二個條件下由市場風險而可能產生的最大損失,條件一:在給定時間區間內,一般為一個交易日;條件二:在一定的置信區間下,即滿足一定的概率。書面表述:“在95%的置信度下,交易資產組合的日風險價值是500萬元。常規表述:在一個交易日中,交易組合的損失超過500萬元的概率是5%。”1交易組合損失的概率由借款人資質(信用等級)、債項(授信品種)、風險緩釋措施(擔保方式)以及貸款期限組合決定。交易組合損失概率與企業信用價格在分析企業信用風險問題上具有相同的作用,借款人資質和擔保方式是它們分析和測算風險的共同基礎和關鍵點。交易組合損失概率大的企業,其企業信用價格一般較低;交易組合損失概率小的企業,其企業信用價格一般較高;交易組合損失概率大小與企業信用價格高低成反比關系。世界活躍銀行、中國風險管理領先銀行根據近7-10年真實數據,編制了借款人“信用等級、授信品種、擔保方式、貸款期限”單項和組合違約概率表,作為借款人申請貸款的準入條件。以某置信度高于98%的大型商業銀行的部分數據樣本2舉例:金融機構根據近7-10年真實數據編制的《借款人信用等級、授信品種、擔保方式、貸款期限(單項和組合)違約概率表》,為我國利率市場化后,不同企業信用價格的借款人進入不同的融資市場,不同企業信用價格的借款人實施差別化融資價格作了必要的準備。三、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企業信用價格對融資成本的影響企業信用價格在不同經濟形態下,發揮的作用存在較大的差異。1、從1954年-1982年我國經濟處于計劃經濟時代,信貸資金供應以“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為主,銀行按工業企業、商業企業的生產、銷售周期安排信貸資金。借款企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實行同樣利率。企業信用價格在計劃經濟時代沒有發揮出應有的資金優先供應和利率優惠供應的待遇。2、從1983年-2012年。這30年既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績的30年,也是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人經濟實力大發展的30年,又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進取巨大收獲的30年,商業銀行隊伍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通過不良資產剝離,改革上市成為世界級大銀行,全國性商業銀行、地方性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如雨后春筍,為大中小、好中差、強中弱企業間接融資提供了多維度立體的平臺。表10大中小金融機構民間融資綜合條件比較表3從表10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全國性商業銀行、地方性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作為資金的出讓方,他們選擇的合作企業標準不同,融資的價格更有天壤之別,企業信用價格決定了融資的價格,企業信用價格好的企業獲得的5.5-6.7%年融資利率,反之,企業信用價格差的企業只能獲得36-72%年融資利率,二者相差5-10倍,企業信用價格在有計劃市場經濟時揮出其應有的資金優先供應和利率優惠供應的待遇。3、2013年是我國利率市場化元年。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不同資本背景、不同資產規模、不同管理水平的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準入標準是不同的,衡量客戶的準入標準有兩個,一個從金融機構出發的客戶標準即用交易組合損失概率選擇客戶,另一個從客戶出發的客戶標準即用企業信用價格選擇客戶。圖1大中小金融機構、民間融資損失概率分布曲線圖4按照大中型金融機構對借款人信用價格、風險緩釋措施的要求以及實際執行的利率計算,其設定的置信度在99%以上,即在一個交易日中,交易組合的損失超過500萬元的概率在1%以下,其通過對借款人資質、借款用途、資金監管、擔保方式,風險控制預案等具體措施列入信貸業務操作流程來實現。用優惠的貸款利率來平衡上述苛刻的準入條件,確保信貸資產質量長期健康穩定,實現銀行可持續發展。按照小型金融機構對借款人信用價格、風險緩釋措施的要求以及實際執行的利率計算,其設定的置信度在98%以上,即在一個交易日中,交易組合的損失超過500萬元的概率在2%以下,其通過對借款人資產抵質押擔保及對抵質押物處理預案等具體措施列入信貸業務操作流程來實現。用中等的貸款利率來平衡中等的準入條件,確保信貸資產質量不發生實質性損失,實現小額擔保公司、典當行可持續發展。按照民間融資對借款人信用價格、風險緩釋措施的要求以及實際執行的利率計算,其設定的置信度在90%以下,即在一個交易日中,交易組合的損失超過500萬元的概率在10%以上,其把借款人長期信用和控制單一借款人借款額度作為風險控制的主要辦法。用最高的貸款利率來平衡最低的準入條件,通過大數概率和對借款人及其家屬的催討來確保信貸資產質量不發生重大損失,維持民間融資可持續生存。依據日本、美國等世界主要國家實施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經驗與教訓,筆者對利率市場化條件下企業信用價格對融資成本影響作如下判斷:企業信用價格越高,得到服務的金融支持越多,獲得的融資利率越低。企業信用價格最高級客戶其融資渠道主要依靠證券市場或債券市場,再加大中型商業銀行配套服務,其長期穩定資金來源于證券市場,臨時調頭資金來源于大中型商業銀行,其議價能力最強,融資成本則是最低的,其實際融資成本一定低于目前的融資成本(相對成本);企業信用價格較高級客戶其融資渠道主要依靠大中型商業銀行,其議價能力較強,融資成本則是較低的;企業信用價格普通級客戶其融資渠道主要依靠中小型商業銀行,另加小額擔保公司配套服務,其議價能力較差,融資成本則是較高,其實際融資成本一定高于目前的融資成本(相對成本);企業信用價格較差級客戶其融資渠道主要依靠小額擔保公司、典當行,再配民間融資配套服務,其議價能力最差,其融資成本一定最高,在多數情況下,既便出高額融資成本也未必能夠獲得足額融資。

提升企業信用價格最大化的路徑

1、學習利率市場化運作規則,承認并適應銀行貸款風險定價規則。利率市場化規則就是銀行貸款風險定價規則,又稱利率“翹板效應”:貸款風險定價規則根據不同企業信用價格或不同信用等級的債務人具有相同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收益率得出銀行貸款的風險定價,它具有“翹板效應”,即經營成本低的銀行在對企業信用價格較高或信用等級高的債務人放貸時有價格優勢,可以收取相對(經營成本高的銀行)較低的利率,而對于企業信用價格較低或信用等級低的債務人放貸則要收取相對較高的利率5。任何企業在利率市場化規則面前是無能為力的,企業唯一的選擇就是從學習規則,到認可規則,再將規則移植到自己的企業,從而適應規則,最后到達運用規則來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目的。2、按利率市場化運作規則,設計企業經營運作路線。要在短時間內提高企業信用價格,獲取銀行優惠利率確實很難,但要在短時間跟上利率市場化運作規則,不犯基礎性錯誤則不難。我們只要按企業信用價格形成的軌跡,或按銀行測算交易組合損失的概率的主要內容即借款人資質(信用等級)、債項(授信品種)、風險緩釋措施(擔保方式)以及貸款期限等方面要求入手,用守信文化替代習慣思維,用守信實力替代假報表、假合同、假擔保,用換位思考替代單一盈利想法,用企業長遠發展目標替代企業短期行為,提升企業的守信習慣和守信能力,依據利率市場化規則設計企業經營運作路線,在確保遵守游戲規則前提下,贏得合作方口碑,贏得市場、贏得利潤、在獲得社會效益的同時,再獲得企業信用價格的提升,獲得銀行利率的優惠。3、“量入為出”安排投資經營計劃,確保投資與收入基本平衡。在對待投資決策方面,中西方文化空前一致,中國將“不經營的風險視為最大的風險”,西方將“不敢冒風險定義為最大的風險”。但在安排投資計劃時,中西方文化產生了巨大差異。西方安排投資計劃的文化是保守型的,他們不僅各部門、各工序、各環節有統一口徑的時間進度表,有與之相配套的獨立的資金計劃(資金是專款專用的),而且有發生意外的法律補救寬限期,更有可動用的不可預見費,以確保合同有效履行,即使不能有效履行,也為企業留下了再次履行合同的機會,確保守信記錄不受損傷。中國安排投資計劃的文化是激進型的,他們各部門、各工序、各環節也有統一口徑的時間進度表,也有與之相配套的資金計劃,但不專款專用,資金管理部門喜歡“節省成本”,喜歡用短期融資解決長期投資資金,喜歡將臨時不用的資金用于投資,投資計劃沒有發生意外的法律補救寬限期,基本沒有可動用的不可預見費,一旦發生意外,直接影響合同的有效履行。沒有可動用的不可預見費、沒有法律補救寬限期,等于沒有了再次履行合同的機會,很難確保守信記錄不受損傷。“量入為出”安排投資經營計劃,“專款專用”使用投資資金,投資計劃書(合同)必須有發生意外的法律補救寬限期條款,必須留有可動用的不可預見費,確保正常情況下、意外情況下投資與收入基本平衡,這是中國企業進入利率市場化前必須學會的規則,也是確保企業投資計劃書(合同)有效履行和爭取再次履行,確保企業守信記錄不受損傷必須做的實事。

本文作者:張慧芬江明哲工作單位: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