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機械課程革新

時間:2022-09-09 10:00:54

導語:創新教育機械課程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教育機械課程革新

《機械基礎》是高職機械類工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起著從基礎課過渡到專業課的橋梁作用,是對學生進行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工程意識訓練的主要課程。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對《機械基礎》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精簡教學內容,創新學生思維

《機械基礎》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要求學生在“了解常用金屬材料的性能,熟悉常見機構和通用機械零件的主要參數和工作原理”層面上學會機械零件的設計。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時,應根據學生今后從事的就業崗位,按照實用性原則確定課程的教學內容,以“用得上、學得進”為原則,盡量做到“收縮面,加強點”。如:增加實用性較強的金屬材料部分,保持常用機構與機械零件部分基本不變;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堅持“夠用為度”的原則,盡量選擇難易適中符合生產實際的知識進行講授;刪除機械基礎的工程力學部分及機械零件中與其相關的計算等學生普遍感到抽象難懂的部分。這樣,經過教師的不斷精簡,現在的機械基礎課程中的“常用金屬材料”和“常見機構與機械零件”等兩部分內容不是簡單組合,而是“融為一體”,其內容更貼切地符合當前高職教學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有助于創新學生的思維。

二、靈活運用,創新教學方法

《機械基礎》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實用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由于學生缺乏對實際生產的認知,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創新教學方法。

1.采用講授——現場參觀——總結實踐。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在課堂上對課題的主要內容及所涉及實物進行“課題簡述”,教師應設計一些富于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學生思維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到相關企業進行現場參觀,通過觀察機器零部件的構造、外形,使學生形成感性的印象和初步的認知。同時,教師或聘請企業的技術人員再結合現場實例,利用多媒體課件或相關掛圖對該零部件的工作原理進行系統詳細的講解和總結,這樣學生就通過實踐——認知——講授等循環反復地認知過程,使學生對機械基礎的一些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液壓傳動、齒輪傳動等教學中,若以看不到內部結構的實物進行教學,學生不易理解。而到現場利用拆開實物進行示教講解,學生可直接觀察設備的內部結構和零部件動作過程,從而很容易掌握液壓、齒輪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2.巧用類比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一些新舊知識相關聯的內容,教師可以以通俗的語言對后面所學的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內容進行類比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如學完直齒圓柱齒輪傳動以后,教師引導學生用類比法學習斜齒圓柱齒輪,學生通過對比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觀能動作用,創設情境,創新學生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頭腦風暴法、卡片法、小組工作法、項目教學法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重點施教、因材施教,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由于機械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比較深奧和抽象,學生對機械構造的奇妙世界充滿了好奇,但由于對機械的感性認識較少,如果單靠黑板講解,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一些機械模型、教具掛圖以及制作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通過直觀、形象、生動鮮活的方式展示出來,進一步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在講解曲柄搖桿機構中曲柄和連桿的兩次共線運動情況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證明曲柄存在的條件、死點位置、急回特性等問題,使學生感受非常直觀。在講解齒輪泵的工作原理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效果可將齒輪泵工作過程清晰地表現出來,使學生能夠仔細觀察到齒輪泵密封容積的形成及密封容積的變化。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可以形象生動地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整合機械創新設計,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設計的興趣和欲望,提高創新設計能力,我們將機械基礎的實踐環節部分和課程設計合并改為“機械創新設計”實踐環節。改變了以往教師布置課程設計,學生照葫蘆畫瓢的課程設計格局,而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所熟悉的機械產品進行分析,對典型的有創意的產品進行拆裝實驗,并完成改進設計。如“自行車的改進”、“電氣化控制門窗設計”等等,同時教師結合學生參加各類“創新技術大賽”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通過實施創新設計課程的改革,學生對機械基礎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自行組織學習設計小組,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主動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設計的能力,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通過幾年的創新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機械類專業的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程的知識理解和掌握程度明顯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和工程設計能力也取得明顯效果,學生的創新思維潛能得到進一步地開發,我們學院機械類專業的學生代表參加全區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和中南地區港澳特區大學生創新設計與制造大賽均取得可喜成績,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高,從而進一步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