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剩余價值的理論與涵義
時間:2022-01-09 11:14:00
導語:新時期剩余價值的理論與涵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概念。
在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中,他把工人的工作日分為兩個部分。工作日的第一段,工人只是生產自己勞動力價值的等價物,馬克思把進行這種再生產的工作日部分稱為必要勞動時間,把在這部分時間內耗費的勞動稱為必要勞動。工作日的第二段,是工人超出必要勞動時間的界限做工的時間,這段時間并不為工人形成任何價值。馬克思把工作日的這部分稱為剩余勞動時間,把這段時間內耗費的勞動稱為剩余勞動。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指的是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通過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和提高工人的勞動強度來生產剩余價值的方法和途徑。絕對剩余價值就是通過延長工作日而產生的剩余價值。然而,工作日的延長是有一定限度的,過度的延長工作日必然會遭到工人階級的反抗。另外,資本家對剩余價值的貪婪是無止境的,單靠延長工作日獲得剩余價值的方法是不能滿足他們欲望的。此時資本家要提高剝削程度,就轉而通過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途徑。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資本家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來榨取剩余價值。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地改變工作日的兩個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作相對剩余價值。
二、相對剩余價值的形成機制。
1.相對剩余價值是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工作日中,扣除必要勞動時間后,就剩下剩余勞動時間。
必要勞動時間的大小,是由勞動力價值決定的,勞動力的價值又是由再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這樣一來,資本家可以不按勞動力價值支付工人工資,把工資壓低到勞動力價值以下,侵占必要勞動時間。但是,這并不能真正降低勞動力價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
因此,要降低勞動力的價值,就必須將生產力的提高擴展到工人需要的生活資料的生產部門和同生活資料有關的生產資料生產部門,提高這些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從而使生活資料的價值降低,勞動力的價值也就隨之降低了。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實現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的結果。這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前提條件。
2.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在各個資本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競爭中實現的。既然只有與工人需要的生活資料的生產直接或間接有關的生產部門提高了勞動生產力,才能降低勞動力的價值。“但是必要生活資料的總和是由各種商品、各個特殊產業部門的產品構成的,每一種這樣的商品的價值總是勞動力價值的一個相應部分。”。而勞動力全部價值的降低,要靠工人所必需的整個生活資料的生產部門勞動生產力的普遍提高才能實現。但是個別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力來使自己的商品便宜的時候,他并不是抱著降低勞動生產力從而減少必要勞動時間的目的,而是為了取得超額剩余價值,使自己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但是,只要每個資本家都最終促成了這個結果的話,也就促成了一般剩余價值率的提高。個別資本家首先采用新技術,獲得超額剩余價值的現象只是暫時的,并不能長久保持。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規律,會作為競爭的強制規律,必然迫使他的競爭對手們也采用新的生產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力。“當競爭使勞動生產力普遍提高以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決定條件發生變化,超額剩余價值消失,社會價值下降。一旦這種下降影響到再生勞動力所必需的勞動時間,勞動力價值就會下降,結果形成相對剩余價值生產。”
三、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理論的現實意義。
1.積極引導社會主義市場競爭,建立有序的競爭機制。前面在考察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時指出,資本家為追逐超額剩余價值而相互競爭,爭先改進技術和采用新技術來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各自企業的產品變得便宜,最終促成了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首先,要充分發揮企業之間競爭的作用,促使企業在競爭中積極采用新技術,改進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不斷地節約產品成本,企業不斷地改進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提高社會主義經濟的宏觀經濟效益。其次,把競爭機制與價格機制配合起來發揮功能,政府應該放開對大部分商品的價格管制,由市場來調節價格,同時也要加強市場管理,制止價格壟斷行為,并對企業生產活動加以引導。
2.充分發揮分工與協作的作用,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益。馬克思在考察資本家使用雇傭工人進行的協作勞動時,分析了協作在資本主義的企業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同時指出協作的優越性是協作本身所具有的,在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下都是適用的。因此,這對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企業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生產越進步、越社會化,企業內部的分工和協作越發達、越精細、越全面,越需要科學嚴密的管理。現代企業必須建立統一的、嚴密的、高效率的生產指揮系統、分工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和經營成本和財務管理制度。
3.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為了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應該鼓勵進行科學技術創新。現代化的機器是科學技術的結晶,只有不斷地發展科學技術,并依靠各種機器設備與勞動的自然力和生產過程的自然力結合轉化為生產力。隨著勞動者科學技術知識的提高,以及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積累,不斷地擴大生產資料的規模,并提高其效能,改善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推動社會勞動生產力不斷提高。
4.進行產品創新,促進經濟持續增長。馬克思從相對剩余價值生產中引出了產品創新的概念。他指出,在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條件下,是以提高生產力為基礎進行的生產,需要生產出新的消費,并在流通內部擴大消費的范圍,帶來內生的市場擴張,這不僅是用于購買既有產品的有效需求的增加,還必須有用于購買新產品的有效需求的增加。因此,要想獲得建立在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基礎上的繼續經濟增長,就必須有重大的產品創新和新興產業部門的建立。我國傳統拉動經濟的方式主要是靠出口,但是造成了對外部市場的嚴重依賴性,應該逐漸地把外需為主轉為主要由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把產品創新作為競爭的重要手段,通過產品創新,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地創造出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場,從而推動新的投資,促進經濟持續的增長。
- 上一篇:市長在林業產業交流會的講話
- 下一篇:市紀委書記在政務服務建設會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