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創業的形勢與策略

時間:2022-01-09 11:17:00

導語:女性創業的形勢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性創業的形勢與策略

2005年全球創業觀察(GEM)報告指出,女性創業正在全球蓬勃興起,女性所占的比例已經超過了1/3以上。GEM對35個國家和地區的創業情況調查結果顯示,GEM的女性全員創業活動指數為6.9%,中國女性全員創業活動指數高達11.16%,高出平均指數4.26%,排在第六位[1]。在中國,女性創業正在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促進因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鼓勵女性創業的政策。

2009年2月,河南省婦聯與省農村信用聯社協商決定,將向廣大創業婦女重點是創業女農民工每年提供2億元~3億元的巾幗創業貸款。隨著女性創業數量的不斷增長,我們應該加大對女性創業的研究,以提供必要的、有針對性的支持,促進女性創業的不斷發展。與男性創業相比,女性創業有哪些特點?外部創業環境、創業文化對女性有何影響?她們的心理狀況如何?社會應該提供哪些幫助?這些問題都值得關注,并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女性創業為促進就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經濟理論和世界發展的實踐都表明,在一般情況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勞動力在三次產業間的分布首先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當人均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時,勞動力又向第三產業轉移。勞動力在三次產業間的分配狀況為:第一產業逐漸減少,第二產業先增加后減少,第三產業逐漸增加,這就是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按照這一規律,第三產業將是增加就業的主要領域。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經濟活動總量中,第三產業已超過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之和,取代了物質生產部門地位,成為最強大、最廣泛的經濟部門。中國的就業現狀也基本符合這一產業演化的一般趨勢。

中國女性創業雖然涉及各行各業,但相對集中于第三產業。全球創業觀察(GEM)2003《中國報告》指出,中國女性創業者創辦的企業往往是在零售業和服務行業,而在建筑業和采礦業男性創業者的人數則是相對較多。

二、女性創業的優勢與劣勢

(一)女性創業的優勢

1.第三產業的不斷發展,為女性創業者提供了廣闊天地。中國的第三產業在20世紀80年代也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增加值比重(按當年價計算)從1980年的21.4%上升到1990年的31.3%,上升了9.9個百分點。2008年12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經濟普查結果表明,2007年第三產業GDP的比重升至40.1%,這個數字依然大大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或接近于發展中國家的一般水平。而在中國第三產業中,總體技術水平落后,服務效率和附加值不高,造成中國第三產業從業人數較少。通過國際比較也能清楚地看到,中國第三產業就業水平明顯偏低。2007年,中國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為32.4%,還不到當年全社會就業人口總數的1/3,仍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很多發展中國家也達到40%以上,而世界平均水平為50%,這意味著中國第三產業的就業主渠道作用遠未得到充分發揮尚有相當大的就業空間。女性創業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適合在第三產業創業。女性創業之所以在行業上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主要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所致。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女性在第三產業可以大顯身手。

在美國,榮獲1981年度醫學、生物學獎的斯佩里博士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斯佩里博士切斷患者的位于左右腦連接部的腦梁,然后擋住其左視野,在其右視野放上畫或圖形給患者看,患者可以使用語言說明圖形或畫上的東西是什么。可是,如果在左視野顯示數字、文字、實物,哪怕是讀法很簡單,他也不能用語言說出它們的名稱。通過實驗,人的左右腦分工情景越來越清楚了。左腦有理解語言的語言中樞,而右腦有與之對應的接受音樂的音樂中樞。因為語言中樞在左腦,所以左腦主要完成語言的、邏輯的、分析的、代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而右腦則主要負責直觀的、綜合的、幾何的、繪圖的思考認識和行為。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大腦結構與功能存在差異:女性的右腦比男性發達。所以女性觀察細致、做事認真負責;感情細膩、富有同情心;富于幻想、想象力發達。所以,女性在創業時的優勢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思維縝密,考慮周到。二是比較有親和力。三是穩妥,不冒進。四是堅持信用原則。這就決定了女性在如下行業里進行創業容易取得比男性更大的成就:一是流通部門,包括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居民服務業(如服裝造型設計、廣告、音樂創作、攝影、花卉藝術、禮品包裝、手工編結、美容、美發、絲網花編織、服飾店、金飾珠寶店、居家用品店、美容護膚店、花店等)、旅游業、咨詢信息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和社會福利事業(幼兒園、居家照護、老人安養服務、家事服務)等。

(二)女性創業的劣勢

任何事情都是辯證的和一分為二的,女性的右腦比男性發達形成了女性在第三產業創業的諸多優勢,但是女性洞察力強、感情細膩、富有想象力的特點,也決定了女性敏感、多疑、脆弱、煩躁、容易生氣、嘮叨、追求完美、不敢冒險、依賴性強、缺少競爭欲望等心理弱勢,這些弱點對女性創業是不利的。

1.女性感情細膩的心理特征,導致女性在創業時缺乏戰略思考。在進行創業時,要想做大做強,選對方向、選好項目是一個首要的問題,所謂“財富是看出來的不是干出來的”即是此意。中國加入WTO之后,在國際經濟一體化步伐不斷加快的今天,要想選對方向和項目,就必須對國際、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消費趨向等宏觀形勢進行必要的分析,從中發現商機,順勢而為,才能大有作為,兵法上也說“謀時不如趁勢”。但是,由于女性感性細膩的特點,她們讀書、看電視的興趣點,往往在言情而不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歷史題材。這就決定了女性缺乏戰略性思考,導致中國女性創業層次比較低,大企業少,中小企業多;以簡單勞動居多,復雜勞動較少;科技含量高的少,科技含量低的多;小打小鬧的多,獨霸一方的企業商業巨子少。女性的依賴心理,導致了婚姻家庭的不穩定。在中國,黨和政府歷來主張男女平等。早在1955年,就指出:“為了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社會,發動廣大的婦女群眾參加生產活動,具有極大意義。在生產中,必須實現男女同工同酬。真正的男女平等,只有在整個社會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才能實現。”199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這是中國第一部以婦女為主體,全面保障婦女權益和促進性別平等的的基本法。

但是在社會現實中,女性往往不把自己作為與男性平等的主體來看待。比如女性在征婚中對伴侶的要求常常自覺遵守如下潛規則:男性的學歷不能低于自己、男性的年齡不能小于自己。婚后,如果自己在能力、學歷上超越了丈夫,心里就會產生一些不平衡。如果在創業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丈夫仍為“庶民”,就很可能對丈夫冷嘲熱諷,日積月累,丈夫往往經受不住如此的“羞辱”,便離家出走。這又會影響到女性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3.傳統文化中對“賢妻良母”訴求,造成女性創業者的角色沖突。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市場經濟叢林時代,競爭的激烈程度日趨加強,男性創業者尚且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常常是“兩眼一睜,忙道熄燈”,很難做到“事業家庭兩全其美”,何況女性創業者?由于女性創業者要與男性創業者同臺競技,她們所面臨的壓力更大。

中國傳統文化對女性“賢妻良母”的角色定位,在女企業家的自我意識中仍然發揮著重要影響,這首先表現在她們的家庭和事業的雙贏理想。她們想成為一個好企業家,同時也想成為一個好妻子、好母親。為數不少的女企業家以“孩子有出息”和“家庭和睦”為自己最大的心愿。

三、對策與建議

鑒于女性在第三產業創業的獨特優勢和對經濟增長、促進就業方面的巨大貢獻,考慮到女性創業所面臨的較男性創業更大的壓力和所遇到的矛盾,全社會對女性創業都應該提供更多的支持,推動女性創業的發展。

1.著力構建促進女性創業的政策體系。經驗表明,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要求政府有長期、系統的政策支持,女性企業尤其如此。除了在信貸優惠、稅收減免等方面為女性創業者開綠燈之外,還要針對女性在創業過程中相對缺乏戰略眼光的現實,當女性的創業團隊發展到一定規模,政府有義務為其提供智囊服務。政府應組建由行業專家、優秀女企業家組成的女性創業智囊團,對第三產業進行宏觀研究,為女性企業家提供戰略咨詢服務,充分發揮政府的外腦作用,作為建立“小政府,大社會”的重要舉措。為女性創業者提供公共關系支持。創業是一個極具艱辛、風險極大而又復雜的過程,涉及項目選擇、選擇供應商、營銷管理、員工管理、財務管理、技術管理、公關服務等數不清的瑣碎事務,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創立并管理一家公司需要投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想做到事業與家庭的平衡,難度可想而知。比如女性長時間工作或出差對家庭的影響,疏于對家庭和孩子的照顧就可能會被問責,而男性通常不會在這些問題上被問責。由于女性存在著“事業與家庭”的雙重身份,而且由于性別和心理因素的局限,女性的社交活動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女性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勢必要比男性多得多,對于女性的創業我們必須給予更多于男性的關注和支持。可否由各級婦聯牽頭,組建一個隸屬于婦聯的女性創業公共關系部,當女性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來自工商、稅務等部門的阻力時,給予必要的公關支持,為女性創業提供優質的后續服務。構建針對性強的女性創業培訓教育體系。在培訓體系構建上,除了目前進行的技能培訓之外,還要針對女性的心理特點,開發專項培訓項目。因為家庭生活的和諧是眾多女性追求的理想,所以婦聯要對女性創業者提供這方面的系列培訓。一是幫助女性創業者樹立正確的男女平等觀念。由于建國之后一味強調男女平等,忽略了女性對公公、婆婆應盡的義務和應承擔的責任的教育,不少女性婚后在處理與公婆的關系上,常常顯得專橫和霸道,傷了丈夫的心,這在黃河以北地區表現得比較突出。所以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同時,還要對女性創業者傳授如何處理與公公、婆婆相處的道德與智慧;二是幫助女性創業者了解男性的心理特點。因為男性天生具有攻擊性,控制欲和權力欲都遠較女性為強,其外在表現就是愛面子,對于一個男人來說最大的傷害莫過于妻子斥責他“沒本事”,所以作為女強人的妻子在丈夫的父母、家人、同事面前,尤其要關照到丈夫的這種心理;三是對女性創業者進行如何教育子女的專項培訓。在金錢至上、道德失衡、應試教育突出、孩子壓力空前加大的今天,把孩子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是經營美滿家庭的關鍵一環。政府要撥出專款,由各級婦聯借助社會力量,對女性創業者及其家人進行教育子女的專項培訓,為她們解除后顧之憂。加大宣傳力度,逐步改變以男性為主導的兩性文化。創業女性應如何處理好事業和家庭的關系,能否兩全其美?中國婦女兒童事業發展中心發展部部長朱永祥說:“兩全其美非常難。這樣要求女性太苛刻,也是不公平的。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許多男性創業者把家務全扔給了女人,創業也未必都成功。那么對一個女性,既要求她成為成功的創業者或優秀的企業家,又要求她相夫教子,是溫柔賢惠的妻子、合格的母親和兒媳婦,她能承受如此之重負嗎?在現實生活中會有這樣的女性,但不具有普遍性。從創業女性家庭夫妻關系看,矛盾比較普遍和突出,大多數關系是失衡的。我們調查和分析過,在100位創業女性中,有60%以上是離婚和家庭不幸福的。在我們每年舉辦的論壇上,有的女性企業家說到家庭,就痛哭流涕。”

朱永祥所講的這種現象在社會上是普遍存在的,使人感到很遺憾和無奈,這不是出臺一項政策和一個舉措所能解決的。因為這里有深層次的文化原因以及心理因素。我們在對“大男子主義”說“不”,對以男性為主導的兩性文化說“不”,解放思想,重構以男女平等為基本點的新型兩性文化的同時,女性創業者也要擴大自己的視野,不要事必躬親,要學會“用人”,掌握“垂首而天下治”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