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會計信息影響穩定和諧論文
時間:2022-05-27 06:05:00
導語:虛假會計信息影響穩定和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會計信用缺失的原因,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解決會計信用缺失問題的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會計工作是財政、經濟工作的重要基礎、利益驅動是會計信息失真的內在的根本的誘因、監管弱化是會計信息失真的外部環境和土壤、會計理論與實際操作的缺陷與差異、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問題、建立會計報告審計制度、審批制度和責任制約制度、職業道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是減少主觀動因、加強政策和業務學習,提升會計整體素質政策法規方面、制定相對完善的會計理論體系,全方位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會計基礎工作是單位會計工作的根本。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更是會計基礎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看似簡單,做起來相當困難。由于各種原因,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要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的建設。
論文關鍵詞:會計基礎會計信用會計制度和諧社會
0引言
會計工作是財政、經濟工作的重要基礎。由于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與國際慣例接軌,會計制度改革進程也不斷加快,去年我國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制度》,政府收支分類科目改革已實施,現行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也在調整之中,我國會計事業步入全面發展時期,但從近幾年審計、財政部門對企事業開展的專項財務檢查情況來看,會計信息失真事件不斷,“會計信用危機”已經顯現。而會計誠信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建立一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的會計誠信體系。
1會計信用缺失的原因,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1.1利益驅動是會計信息失真的內在的根本的誘因。單位所有者及信息利用者出于自身利益,干預財務會計工作,使得會計信息成為服務者的工具而可以隨意更改。從核算單位來看,其目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隱瞞收入或逃避稅收;從中介機構看,對單位的服務過程,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報告質量問題難以得到保證。
1.2監管弱化是會計信息失真的外部環境和土壤。《會計法》未能得到廣泛認可與共識,違法行為沒有得到制裁,執法仍有不到位之處。《會計法》和《刑法》同樣是法,而執法結果截然不同,觸犯刑律叫違法犯罪,會計做假賬通常稱之為不稱職或有違規違紀問題;一個有責任必須追究,一個是出問題沒有人管,虛假信息責任人員為所欲為而無人問津。違法者普遍存在,執法者視而不見,兩者責任都沒有得到承擔,形成全社會會計鎖鏈式的“失真”現象。
1.3會計理論與實際操作的缺陷與差異。目前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以及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帶有明顯滯后性,盡管修改了《會計法》,出臺了與注冊會計師執業有關的法律法規,但由于我國市場體系構成的多樣性、復雜性,這些法律法規不僅帶有明顯的應付色彩。也很難與國際接軌。這是一種客觀誤差,沒有主觀原因,可以稱之為會計信息理論性誤差,因為它存在的客觀合理性,又有人稱之為合法會計信息失真。
1.4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問題。職業道德問題,指會計人員、職業注冊會計師等缺少必要的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有意識的弄虛作假。業務能力問題,體現在會計人員業務能力的高低差異,例如理論水平不夠,實踐經驗不足,以及主觀上的努力不夠等原因。職業道德是主觀因素,是故意行為,不可消除;業務能力是客觀因素,屬非故意行為,可以逐步消除,兩者有質的區別。
2解決會計信用缺失問題的對策
2.1建立會計報告審計制度、審批制度和責任制約制度。我國目前還沒有實行強制的全面的會計報表審計制度,很多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只有內部要求,沒有外來強制。因此,必須制定會計報表強制審計制度,企業年終后多少日內必須將年報報指定單位審計,維護其嚴肅性。
會計報告審核批復制度是保證企業會計報告質量年檢的數量和比例的一種制度,可以由財政牽頭制定并施行,稅務審計工商部門和會計師事務所共同參與,劃分審批范圍,分別審批,簽署意見,進行調整,做出標志,審批調整后的報表管理部門進行資源共享,不會因多種需要而出現多種報表。責任制約制度是對報告的審核者或監督者的工作質量獎懲制度,這項制度主要通過公布審核者的結果,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監督,只有重大問題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2.2職業道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是減少主觀動因。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是一個綜合系統工程,要有一個長遠眼光,解決一個思想意識問題,使會計工作走向國際,首先要由國外發達國家的遵紀意識和敬業精神,思想上根本不去想做假賬。
對直接行為人,即會計信息的會計人員和注冊會計師等,主要是培養職業道德觀念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和理念,作為一名會計人員或相關服務者,是否合格前提就是不做假賬,全社會喚起共識,管理部門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將克服主觀問題。
對行政負責人、管理階層,重點是要增強其法紀意識,擺正利益觀和大局觀關系,摒棄不正確、不合法的利益要求,逐步從思想上放棄干預影響會計報告的結果。這項工作與增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同樣重要,從這個意義是講,會計法才真正的能夠貫徹到位。解決意識形態問題,就大大減少了違紀問題主觀誘因。
2.3加強政策和業務學習,提升會計整體素質政策法規方面,財稅審及相關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培訓,并有嚴格制度要求:作為應知事項,會計人員要知曉基本的法律法規政策,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避免知法犯法的現象;
業務學習方面,專業業務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在教育和管理,全面提升專業技能,適應現代企業會計業務的基本要求,減少因為業務能力達不到要求而出現的低水平誤差。
首先要學習系統的會計理論,用以指導實踐,理論基礎不夠是會計業務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會計人員崗前教育,會計人員持證上崗等規定要求還是要嚴格堅持,考試過程還要更科學更嚴格;
其次會計實踐,會計人員必須有大量的工作實踐才能靈活運用會計理論,并對理論進行補充和完善,兩者缺一不可,因此,單位應讓會計人員多崗位鍛煉,全面掌握會計核算方法;
再次,財政等管理部門必須長期堅持對會計人員的后續業務教育,會計知識更新快,這方面改革多,不及時跟上就不懂,出了問題就明顯體現在會計報告中,使會計報告不符合會計制度和準則要求,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影響財會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業務學習的這項工作必須制度化,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兩者不可或缺。
2.4制定相對完善的會計理論體系,全方位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會計信息失真客觀上是因為體制或制度的缺陷造成的,說明這個理論體系本身有問題,應盡量使之完善,減少客觀性差異,通常認為應盡快出臺具體會計準則,會計準則體系的構建是適應要求,采用國際通行做法制定的,是對現行會計制度的又一次重要改革,具有先進性和時效性,對會計信息的處理方法更合理更科學,誤差更小,所以應全面推開并予以普及。
總之,虛假的會計信息導致錯誤的經濟行為發生,擾亂社會經濟秩序,誤導宏觀政策制定,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諧。打造會計誠信,就是要大力創造“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守準則、不做假賬”的社會氛圍,建造會計行業誠信的“長城”,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 上一篇:農科院分院院長先進事跡
- 下一篇:企業創先爭優活動工作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