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會計控制體系研究
時間:2022-06-29 02:49:52
導語:國企會計控制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要謀求發展,離不開有力的制約機制。財政部聯合五部委于2010年正式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是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基本建成的重要標志。正確貫徹和實施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經濟發展的保障,只有全面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才有綜合競爭力,企業才有發展的出路。在激烈競爭和全球經濟發展變幻莫測的大環境下,現代國有企業有效并高速地運行必須依賴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而內部會計控制在維護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方面越來越顯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地方國有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進行一些探討。
一、地方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
地方國有企業由于受傳統國有企業粗放經營理念的影響,普遍存在著經濟效益差、會計行為不規范、財務報告不真實、國有企業違法違紀等問題。因此,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是當前國有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欠缺風險意識,防范能力不足地方國有企業在當今經濟環境下,必然會受到來自外部和內部各種因素的影響,相當多的國有企業從領導到員工風險意識淡薄,以地方政府作避風港。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地方國有企業的風險意識相對更是嚴重滯后,風險預警、識別、評估、分析、報告等制度措施越顯不全面,防范能力嚴重不足。
(二)內部會計控制理念缺乏和執行不力很多地方國有企業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夠重視,有的是制度殘缺不全,有的是有章不循,違法、違紀現象時常發生,使制度的建設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厲性。有的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將國有企業已訂立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印在紙上、掛在墻上”,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審計,“以不變應萬變”,而不管內部會計控制執行情況如何,沒有重視制度的建設與實際經營情況相結合。
(三)內部審計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弱化,檢查失效地方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普遍得不到重視,有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沒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已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很多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都是受總經理或分管財務經理的直接領導,或受地方保護主義影響,獨立性不強,其監督力度也大大受到限制,尤其對高級管理人員的舞弊行為經常是無能為力。而且,來自外部的常規審計檢查有不少是由企業領導直接指定的中介審計單位進行,審計過程對企業的監督作用也大受影響。另外,大部分的審計檢查工作多數是事后進行,亦無法發揮事前和事中的約束監督作用。
(四)會計工作基礎薄弱,控制體制不全面,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地方國有企業中的會計隊伍,多數人員年齡結構偏老,受傳統思想影響,國有企業是鐵飯碗,養尊處優,不少人員安于現狀。企業對會計職員的思想教育、業務培訓沒有跟上,有些培訓流于形式,國有企業的會計隊伍未能與時俱進。
(五)會計信息失真部分地方國有企業由于會計工作秩序混亂、制度不健全,崗位設置不合理,崗位責任不清晰而造成的核算不實,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如會計憑證的填制缺乏有效的原始憑證支持;人為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審批制度不規范;設置賬外賬、隱瞞或虛報收入和利潤;資產不清、債務不實等。有的國有企業為了績效考核,對多年的報廢、壞賬資產等不作處理,虛增利潤,有的為了獲取地方政府扶持,則夸大虧損,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二、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基本方式
(一)組織結構規劃的控制根據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要求,國有企業在確定和完善組織結構的過程中,應當遵循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組織機構之間相互控制,內部控制應當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同時兼顧運營效率。
(二)預算的控制預算的控制要求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明確各責任單位在預算管理中的職責權限,規范預算的編制環節、執行環節及預算考核環節,強化預算約束,及時或定期反饋預算的執行情況。
(三)成本的控制建立責任成本制度,按責任者的崗位,權限及可控能力進行劃分責任成本,實施按職按責有效地管理。
(四)實物資產的控制嚴格對實物資產及與其有關資料的接觸控制,保證實物資產的實物安全,價值安全,防止資產流失,貶值。定期對實物資產進行清查,保證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五)風險的控制對財務風險的控制,要保證資金結構的合理性,既要充分利用獲取負債資金的財務杠桿收益,也要提高自有資金的盈利能力,平衡風險與收益的關系。
(六)審計的控制主要是指通過內部審計,對會計的控制和再監督,在一個組織內部對各種經營活動與控制系統的獨立評價,檢查既定政策的建設及執行情況,發揮內審機構在會計控制制度的設計和運行中的監督作用。
三、建設和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方法
(一)強化內控體系控制,提高風險防范水平首先,地方國有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和外部經營環境,確定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關鍵控制環節和風險的控制點。其次,結合國有企業經營發展實際制訂各項財務指標。最后,要針對具體業務事項實施相應的控制,對內部會計控制的執行結果定期進行檢查。
(二)健全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地方國有企業結合自身情況,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設立授權批準、執行、會計記錄、財產保管、審核檢查等職務崗位,明確各職能部門崗位的權限及職責,確保資授權與執行、執行與審核、保管與記錄、保管與核對等相分離,形成內部相互牽制、相互制約。
(三)強化內部審計監督地位地方國有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及企業自身領導必須重視和強化內部審計工作,并強化內部審計監督地位,積極探索內部審計外包方式,為內部會計控制提供自我約束機制。要從地位上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以更好地對內部會計控制進行獨立評價。還要配備事業心和責任心強的具備專業技術能力的內部審計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對審計的程序、方法、范圍、人員職責等要有明確的規定。
(四)完善各項制度,改善會計管理體制,提高國有企業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地方國有企業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是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的關鍵,國有企業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聘用、培訓、輪崗、考核、獎勵、晉升、淘汰等辦法,增強會計職員的業務素質和會計職員職業道德修養,加大對會計職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力度,充分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不斷提升業務水平,提高國有企業人員整體素質。
(五)實行財務總監制度地方國有重點企業的財務總監可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派設,財務總監的主要職能是財務監督,并參與財務計劃的制定,參與年度預決算及預算調整工作,對重大經濟決策和財務收支,須與企業領導聯簽批準,形成了財務總監與企業領導相互制約、相互牽制、共擔責任的內部權力制衡機制,加強資金監督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完整,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六)創造良好的會計誠信氛圍,改善會計環境會計環境對會計誠信的影響至關重要。會計人員的會計職業道德對會計控制制度的實施有著重大影響,要有組織,有計劃,系統性地會計人員進行會計職業道德培訓,加強會計誠信建設,按《會計法》的規定,會計人員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受到錯誤處理的,上級主管單位應當責成所在單位予以糾正;任何企業或個人,如果違反財會法規都應追究其經濟和法律責任。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會計工作的重視,積極推動發展會計電算化的配套建設,改善會計的工作環境。內部會計控制是一種動態行為,地方國有企業應積極探索,盡快建立適應現代國有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提高國有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內部會計控制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實施,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是內部控制理論在企業財務活動中的具體運用。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作用,不斷地對其進行完善和規范,使之真正符合國有企業發展的需要,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發展的目標。
- 上一篇:內部會計控制評價體制思考
- 下一篇:電算化體制會計控制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