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市場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2 05:21:00

導語:金融衍生品市場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衍生品市場管理論文

[摘要]金融衍生品作為金融創新的一種,一方面對金融市場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金融機構逃避監管的能力,而且衍生品的復雜性加大了監管的難度、助長了投機行為,并使監管日益跨越國界。中國發展金融衍生品應采取謹慎態度,加大對投資者的教育和人才培養,重點關注金融衍生品創新業務和市場的主導者,并加強國際監管合作。

[關鍵詞]金融創新金融衍生產品金融監管

一、金融衍生品的涵義

金融衍生品作為一種金融創新,是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初新一輪金融創新的背景下興起和發展起來的。近20年來,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迅速發展已經成為國際金融市場最顯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日益顯現。同時,金融機構和企業面臨的競爭日益加劇。完善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是我國金融業的必然選擇。

二、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1.現階段我國金融衍生品的發展處于混亂的狀態

首先,表現在多頭管理上,證監會、人行、國家發改會、財政部、地方政府,以及滬深證券交易所都享有一定的管理權。導致政出多門、市場政策缺乏穩定性、交易所之間不平等競爭,管理混亂。其次,交易制度、交易程序不規范。

2.產品設計不盡合理

金融衍生品的基本功能是轉移風險。然而實踐表明,多個品種的運用中風險并未有效轉移反而擴大。這是由于金融衍生品“雙刃劍”自身特點決定的,而導致我們實踐應用中無益而害的導火索即是不盡合理的產品設計。以國債期貨為例此產品的設計功能之一就是規避利率風險,但由于我國利率的非市場化,國債到期價格是固定的,這使國債現貨的買賣并無風險可避。在這種情況下,推出的國債期貨就變成了一種投機手段,國債期貨市場變成了各大券商賭博的場所。

3.缺少真正市場均衡價格

在我國金融市場上,大多數金融價格還不是完全的市場均衡價格,相差于均衡價格之間的價差,即是游資和投機者的爭奪之戰,這將加大風險范圍,削弱其規避風險、發現價格的功能。國家對外匯管制仍然較嚴,人民幣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和利率市場化都還未實現。1996年全國銀行間統一拆借利率CHIBOR已經出現,但還遠未像英國LIBOR利率那樣具有權威性指導作用,還稱不上是真正的市場均衡利率。另外,國家對銀行存貸款利率、國債發行利率還實行管制,真正的市場利率也還不能形成。

4.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金融衍生品的價格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等基礎性金融衍生品價格有密切的關系。我國是一個對金融價格管制較緊的國家,金融產品價格市場化程度不高,國家政策對金融產品價格變化影響很大,并且與重大信息的披露和財政金融政策的公布有密切關系。在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重大的信息披露及有關政策的公布均有嚴格的程序,泄密者和傳播謠言者將會受到嚴懲,以保證交易公平、公正、公開。我國證券法規將發行人澄清謠傳的義務僅限于澄清“公共傳播媒介”中出現的謠傳,這顯然過于狹窄;對“重要問題”的標準界定不清,概念外延很大。另外,信息披露頻率過低。

5.金融衍生品的復雜性加大了監管的難度

由于創新型證券的特性、現狀及其深遠影響一時很難以完全了解,對創新性衍生證券的投資更應當采取更為謹慎的態度。一個不失為穩妥的辦法是嚴格控制創新型證券的投資規模。在規模有限的情況下,即使發生損失也不會是致命性的。控制投資規模的另一個方面是構造多樣化的投資組合,以分散風險。創新的性金融產品及其衍生品不僅對金融工程師和銀行家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對美國金融監管當局來說也是深遠影響認識不足,也就不可及時制定相應的健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再加上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管理當局難免會有顧此失彼。就這次次貸危機而言,政府的救市行動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比如美聯儲需要多大規模的注資才能保住卷入次貸風波的大型金融機構,以及受其拖累的資本市場體系,政府的救助行動能否在每一類衍生產品都出現問題的時候一一實施救助?

6.金融衍生品可能助長投機行為

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金融機構受到的來自國內和國際雙重的競爭壓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傳統業務增長有限且不斷地受到其他競爭者的侵蝕,只有通過不斷地開展創新性業務來彌補傳統業務增長的不足。這就使一些銀行鋌而走險,進行“過度”的創新,并從事高風險的投資來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和搶占大的市場份額。

三、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建議

1.發展金融衍生品宜采取謹慎的態度

在金融衍生品投資上,跌過大跟頭的國外知名公司有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巴林銀行,最近又有花旗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等。在國內,也有萬國證券投資國債期貨、株洲冶煉廠投資金屬期貨造成巨額虧損的例子。發達國家的衍生品交易尚且時常會引發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更何況處于金融轉型中的中國。因此,中國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宜采取謹慎的態度,要集思廣益,循序漸進,要充分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經驗,充分考慮到可能發生的風險和相應的應對措施。當然,最為重要的是要打好宏觀經濟和基礎證券市場這個基礎。

2.穩步推進我國金融衍生市場的國際化

金融衍生市場本質上是國際化的競爭性市場。從我國未來的衍生市場的發展來看,實現國際化的目標,需要經過兩個發展階段:一是以開拓國內金融衍生市場為中心的國內經營階段。這是起步階段,應重點發展合乎社會需要的衍生產品,完善交易規則和監管體系,培育衍生市場的交易主體。二是金融衍生市場的國際化階段。在這個階段上,應當放開對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國際衍生市場的限制,同時允許外國資本在規定條件下參與中國衍生市場。

3.鼓勵金融衍生品創新和交易所制度創新

金融衍生品市場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市場,創新是其生命力所在,是其不斷發展壯大的前提。新產品創新能提供新機會,提供新的交易手段,產生新的盈利模式,因而能促進交易量的持續增長。而交易所的制度創新,則可以通過引進資金和技術,走低成本擴張的道路,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交易所的競爭力。

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內金融市場的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交易系統的電子化、網絡化程度較低,應該積蓄力量強化對遠程異地交易的技術服務,大力推廣電子化、網絡化交易模式,為衍生產品市場的穩步發展提供技術創新支持,條件成熟時,要探索與國外交易所聯網交易。

4.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市場立法和監管體系

在立法體系建設方面,一要盡快制定統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法》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法》,以保證金融監管框架的穩定性、持續性和一致性;二要針對不同種類的金融衍生品分別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強化各類規范的協調性和可操作性。在監管體系建設方面借鑒歐美的監管經驗,首先,要建立一個統一監管機構,對銀行業務、證券業務、保險業務、衍生品交易實行集中監管,提高監管效率。其次,要建立行業自律的監管體系,重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非官方監管和行業自律。再次,有效的金融衍生市場監管需要國際間的通力合作。

5.培養和引進專家型人才,發展中堅力量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具有較高的技術性和復雜性,與傳統的銀行業務有本質的區別,需要專家型人才從事衍生產品交易和風險管理。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人才需要對衍生產品的風險進行識別、度量和控制,因此同樣需要具有高素質和復合型的知識結構。21世紀發展之最終競爭力是人才的競爭,金融市場發展之關鍵也是專業人才。堅持自主培養與引進來相結合,培養一只熟悉國際市場運行規則,了解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特點,具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豐富經驗的專業人才隊伍,為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和廣泛的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劉華:金融創新對中國金融發展的效應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5

[2]張敏黃閱王芳:我國金融衍生產品發展道路分析[J].財經界(下旬刊),2007,07

[3]羅熹:我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四個基礎性缺陷[J].經濟研究參考,2007,12

[4]曹遠征: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次級債風波的分析與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07,(1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