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金融學下證券投資者行為研究
時間:2022-09-28 02:56:43
導語:行為金融學下證券投資者行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果對證券投資者進行行為研究,主要是對投資者面對當前金融環境所作出的判斷和決策,其本質是人對于環境變化所作出的反應,因此具有變化性和不可控性。對于之前認為均是投資者理性判斷的結論其實是不準確的,與現實有著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未來深入研究的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和不完全規律,不能完全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其基本常識性認知誤差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研究成果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本文從行為金融學出發,主要對證券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和投資心理在金融市場上的變化態度進行探究以及相應的反映在市場中的效果。
關鍵詞:行為金融;證券投資;行為學
當前,我國證券金融市場是一種綜合型市場,是由各種金融活動所組成,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金融領域發展較為落后,在形成和運行過程中有很多中國特點,區別于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行為金融學是將心理學、社會學以及金融學等多種學科融合在一起而衍生的,并且將實際的理論應用到金融學相關理論中,用來分析金融市場證券投資者相關的投資行為和投資心理,并用理性的方式和方法來解釋現存的各種金融現象。其中,證券投資在金融市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行為金融視角下進行證券投資的分析研究,實現了證券投資者未來進行更加理性化的投資活動。
1行為金融學下對投資行為研究的理論
行為金融學實際上是行為學與心理學在金融市場下的實際表現,而行為心理學正是吸取了行為學等相關的多種學科,并且在這些相關的學科基礎之上全新構成了一個獨立的科學體系。行為金融學具體劃分可以根據心理的特點分為幾類,即趨害大于趨利、追求時尚、盲目從眾、過度自信等。證券投資在金融市場上實質是一個相對動態平衡的過程,是根據理性學以及市場原理分析演變而來,但因為金融投資學本質是一種心態的波動變化,可以對本次研究進行心理上進行變化過程的模擬。主要包括認知市場、情緒起伏、進行決策。其中認知市場是首要步驟,一般情況下如果投資者缺乏對市場現狀的認識,就很有可能對最后的決策產生誤差和錯誤的判斷。第二個環節就是投資者的情緒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使投資者產生一種系統性或者非系統性情緒錯覺。而決策環節是最后的環節,也是直接影響的關鍵環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前兩種偏差的影響,甚至會出現“羊群效應”,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正是這些環節最終導致了投資者做出了錯誤的決定。雖然資產定價一旦形成就會導致錯定效果和框定效果,從而繼續產生錯誤的判斷,形成一個完整的情緒—決策的閉環,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2行為金融學下證券投資者非理性行為原因
在研究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時,一般情況下只是解釋在理性狀態下不同金融市場情況所做出的相應投資行為,這樣的行為解釋是十分片面的,也是不準確的,因為大多數證券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是非理性的,或者是有非理性因素的,則會導致在實際投資過程中,金融市場中會出現許多不科學的說法。這種行為背后實際上是心理學與金融學等多種學科融合在一起所產生的反映,行為學與金融理論相結合,并對其規律進行總結,形成了行為金融學科,其本質就是在投資時的心理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非理性的,同樣會受到心理以及生理等變化的影響。2.1過度自信。通過對于社會現象的調查與研究,可以看出人們對于自己本身的認知和評價都有部分偏差,尤其是投資者,在一般情況下都感覺自我判斷是沒有偏差的,而且對自己有時是過度自信的,自身評價超過自身能力,這種心理必然導致在不斷努力和追尋成功的過程中忽視一些客觀條件的影響,并且有著過于自信的心理暗示。同時,認為要想成功必須抓緊每個機會,這種盲目的激進很有可能出現失敗的結果,到最后也不會認為是自身的問題,會將失敗的因素歸結為不穩定的外界原因。所以,盲目的自信和過度的自我膨脹很大可能會認為自身是正確的,也不會進行自我反思,從自身的角度無法意識到錯誤的原因,不能及時發現錯誤,并予以改正,這會使在證券投資的過程中增加投資風險,從而造成嚴重的損失。2.2行為反射的不適度。依據人們的心理狀態是最為直觀的行為展現,對于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他們不僅是自信的,更擁有一種樂觀的心態,始終覺得投資一定會有相應的回報,甚至在投資的過程中對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加大投入量,對所持有的股票價值夸大,這是一種盲目樂觀的具體表現。還有一類人屬于保守的心理,對自身能力或是投資的股票過分悲觀,并不看好所持有資本的前景,這種心態也是不健康的,會延誤自身的機會,與成功擦肩而過。2.3羊群效應。大多數投資者處在金融市場時,會有一種較為常見的心理現象,即在投資過程中,較為缺乏對于目前局勢和市場風向的準確分析與判斷,投資者的投資依據較為模糊,投資的方向也很迷茫,盡管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們仍然堅持進行投資。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也會選擇跟隨大多數人的選擇跟風投資,選擇相信其他人,這種投資在金融市場是十分常見的,被稱為“羊群效應”。羊群效應對于個人乃至金融市場的整體健康發展都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這只由于,一旦投資者人云亦云,進行盲目的跟風投資,就會導致金融市場的惡性循環,市場無法實現動態平衡調節,使投資者投資的風險系數被無限放大。2.4處置效應。對于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上的決策和判斷,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看,金融市場是有規律可循的,可以根據以往經驗對金融市場趨勢進行預判,但無法預判或確定的是投資者的心理影響,這也是證券投資市場的重要因素。在金融市場中,部分投資者始終持有較為激進的投資態度,具體表現是對自己的選擇和抉擇過度自信,相信自己的選擇是一定正確的,在此情況下投資者無法規避可能的風險,一旦出現嚴重的損失,投資者心理又會出現較大的心理落差,則會導致其在市場中畏手畏腳,失去正確的判斷,進而一錯再錯。在金融市場中,股票等都是隨時變動的,會有漲有跌,這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所以大部分投資者在自己的股票上漲到某一個頂點的時候,就會將所留有的股票全部拋售,以確保自身的收益達到最大化,當投資者所購買的股票陡降時,有些人甚至會有部分僥幸心理,祈禱下一時刻股票就會觸底反彈,投資者也不會對股票進行拋售。這種常見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會確保收益率實現最大化。
3行為金融學中證券投資的研究
3.1反向投資現狀分析。反向投資行為是一種常見的金融投資方式,反向投資主要作用是對現有的金融市場進行合理的調節和控制,即在股票市場中對不合理的現象進行科學的調整和修復,以使金融市場維持在穩定的范圍內,即在股票上升期間對所持股票進行拋售,在股票市場下行時,購入股票。這種金融行為是對投資者自身能力和心態的考驗,投資者能夠有效地對市場情況進行全方位分析和正確判斷,有著過于自信的投資心理,所以能夠進行反向投資。但也存在部分投資者對于當前股票行情持悲觀狀態,尤其是相對于較為偏門的股票,他們的悲觀情緒則會更加深入,如此為了使經濟性利益指數式上升,此時應該讓投資者的投入成果落在合理區間內,促使投資者在投入更多股票之前來售出所持有的股票。3.2投資動量行為分析。在金融市場中的動量交易行為是一種科學、合理的交易方式,投資人員主要是依靠股票當前交易量和收益實際情況進行重新設定,如果達到某個特定的標準時,就可以進行相應的定量交易,如果有投資者在這時買進或者售出,就可以將這種情況解釋成為一種交易性質的行為。但在應用行為金融學的時候,對以上行為需要進行分析、探究,是可以明白這中間一定會存在某種特定的運行規律,而當某只股票顯示出攀升的走向時,并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能夠維護這種勢頭,則從側面反映出該股票本身也有著不錯的應用前景,在這種狀況下,要想該投資的股票取得最大化的收益,應對投資采用動量交易的形式。3.3投資成本管控分析。在普通的投資市場之間,有許多的投資者都會使用大面額股票來進行投資,而且只是對其中的單只股票投入,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在實際投資的過程中,要想降低市場投資風險度,投資者可以選取分攤、多方面的投資形式,主要目的是針對不同價值區間以及不同類別的股票進行定性、定量買進,使投資的資金能夠合理、均勻分配在不同種的股票之間,這樣就會使危險程度有效降低。
4結語
行為金融學在研究過程中,尤其是證券金融市場的投資行為實質擁有科學性,所得出的結論無疑是肯定的。行為金融學從本質上來講是最貼合現實的科學體系,它已經排除了理性投資人秉持的觀點,研究出人在認知現實、情緒管理以及判斷決定的時候都會有某種程度的偏差,并且會進一步產生負面的影響,如果結合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把投資者的心理變化作為基本的標準,則其為金融學中不合理現象作出了科學的注釋,同時也可以把投資者的心理變化因素加入其中,使行為金融學研究證券市場的結果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行為金融學實際上是以客觀的角度,從相反方向探究了投資者的反向行為和羊群行為,其實也警醒了投資者在投資時一定要理性和克制自身本能,從而影響投資者的最終判斷。此外,投資者還要判斷出非理性心理和行為是可以影響到自己的。從這個角度考慮,投資者更應該從客觀的方面思考,綜合性思考到市場因素與自身心理因素,使自己能夠有效抓住證券金融市場所帶來的良好機會和有效規避一定的風險。
參考文獻
[1]曹宇銳.基于行為金融學視角的證券投資策略分析[J].金融經濟,2006(02).
[2]楊奇志.我國證券市場個體投資者行為異常探討——基于行為金融學的視角[J].現代商貿工業,2011(07).
[3]唐志強.論中國證券投資者的“羊群行為”——基于行為金融學視角[J].河西學院學報,2012(03).
[4]劉超.基于行為金融學的中國證券分析師行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6.
[5]付一為.基于行為金融學的證券投資行為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12).
[6]李蘇軍.基于行為金融學的個人投資心理行為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
作者:夏中澤 單位: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
- 上一篇:淺談全面預算管理提高企業經濟附加值
- 下一篇: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