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師師德建設途徑

時間:2022-07-26 10:38:43

導語:農村教師師德建設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教師師德建設途徑

[摘要]讓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一直是教育界的共識。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教師對于農村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時代賦予農村教師的使命光榮而又艱巨。發展農村教育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而現今農村師德問題已成為阻礙農村教育發展的一大絆腳石,究其原因不外乎道德素質低下,語言暴力嚴重、功利思想嚴重,缺乏敬業精神、職業倦怠普遍,喪失教育關懷。為改善這一局面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學校、農村、政府、教育相關部門等形成師德建設合力,使農村教師真正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師德建設;問題與對策

從古至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們對教師角色的定位各有側重,但無論是《師說》中所提及的“傳道受業解惑也”還是當今所極力倡導的“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無不昭示著師德建設依舊是教師隊伍建設中永恒不變的主旋律。尤其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師德被置于空前重要的位置,而實際的師德建設,尤其在農村地區卻遠不盡人意。這需要我們從農村教師的發展現狀出發,探究思考其不良師德師風形成的原因與解決對策,使農村教師意識到提升自身品質對于弘揚農村文化、培養農村人才、振興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讓農村教師在師德建設的旗幟引領下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1師德及其與鄉村振興的關系探索

1.1師德的內涵與重要性

師德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是教師作為特殊的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所必須擁有的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處事原則。它決定著教師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工作、對待學生、對待教育,高尚的師德在很大程度上為社會的進步、祖國的建設保駕護航。歷年來黨和國家都把教師隊伍的建設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方針政策中都十分強調教師的師德建設。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第十七章就特別強調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建成一支師德高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2012年的《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特別也提到了要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建設,并且要加大力度保證這些政策落到實處。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開篇即特別強調了教師對于國家的意義,突出了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對于興國強國的重要性,要始終把教師師德作為判斷教師素質的重要指標。在剛過去的兩會當中,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師隊伍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他提到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等。師德高尚的教師通過言傳身教以顯性或隱性的方式影響學生,從而影響這一代的教育,師德無疑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促進社會發展的一大決定性因素。

1.2師德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提出“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并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以全力支持當下的農村建設。我們一直認為從產業發展的口子切入進行農村建設是最有效的方式,而忽視了教育對于農村建設的意義。在國家全力支持農村振興的道路上,農村教育必承擔起重要的責任。教育的發展在于教師,在不同歷的史時期,鄉村教師承擔了了教書育人、啟發民智、傳承文化、鄉村治理等諸多作用。我國著名的鄉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鄉村教師是改造鄉村生活的靈魂,其可以使“學校氣象生動”“科學農業著效”“村自治告成”“活的教育普及”,甚至使“廢人生利”。鄉村振興背景下,做好鄉村青少年培養工作,振興鄉村文化,實現個人價值和鄉村社會需求的契合,是新時代賦予鄉村教師的歷史使命。教書育人是鄉村教師工作的突破口,因為只有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作用,才能間接推動其他作用的實現,從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而教書育人重在育人層面,通過育人來助力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改變農村學生乃至家長在認識層面的缺陷,用正確的思想與科學的行動來培育農村學生、振興農村文化,為鄉村振興提供一批真正來自農村、了解農村、并有極大的愿望去改造農村的人才。因此農村教師的師德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用高尚的師德培育優秀的農村人才,而優秀農村人才則為實現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目標奠定堅實的人力基礎。

2當今農村師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原因分析

2.1道德素質低下,語言暴力嚴重

當今教師對學生實行身體暴力的現象已鮮有發生,但隨之而替的是語言暴力的普遍化,農村地區尤為嚴重,這對學生造成的心理傷害是無法估量的。特別是青少年正處于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語言暴力甚至語言使用不當都可能對其造成直接或間接的不良影響。長期受到語言暴力的學生極其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甚至影響他們正常人格的形成。有學者對農村教師的語言暴力現象做過研究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使用不文明用語是正常現象,他們可以理解和接受。這表明學生的向師性正在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因為農村的學生更認可教師的權威性。近期有視頻持續暴光一些關于中小學教師“語出驚人”的報道,如陜西某初一女生長期遭受教師辱罵,其辱罵內容及其惡俗低下,該學生不得不采用錄音的方式來反抗這種語言暴力。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并非無跡可尋,農村“嚴師”觀念嚴重,許多家長沒有科學的教育理念,一味地默許教師對孩子的嚴厲舉措,導致教師權利的濫用。許多農村的教師結構并不完善,老齡化現象嚴重,且很多是民轉公教師和代課教師,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師范教育和相關法律的學習。他們不知道教師的語言暴力會對學生產生如此大的隱性傷害,長此以往,這必將導致農村學生的道德品質低下,人格發展不健全,對農村人才的培養造成嚴重的素質危機。

2.2功利思想嚴重,缺乏敬業精神

農村教師開辦“副業”現象嚴重,招收學生在家有償補習,甚至部分教師為了吸引學生,在學校教授的知識少之又少,將許多重點知識放在額外補習期間講授,這種功利的教育思想無論對于學生或教師的發展而言都極具破壞性。農村教師在追求人生價值的過程中,從師德情感深處開始扭曲,過于注重眼前實惠和個人利益,在付出和索取的矛盾中陷入了誤區,影響了教書育人的積極性。究其原因,受城鄉二元化結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消極影響,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短期內難以消除,導致區域之間教師的收入差距拉大。這使得許多農村教師難以平衡,對自己的工作價值產生了懷疑,教育初衷開始動搖,萌生不健康的工作情緒和行為。這些情緒和行為不僅嚴重影響了他們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還影響了基礎教育的質量,給農村教育建設帶來不良社會影響。

2.3職業倦怠普遍,喪失教育關懷

教師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職業倦怠是指在長期經歷與工作相關的不良體驗下而產生對工作的疲憊感。國內的一些調查發現,農村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更為普遍,這直接影響到他們心理、生理健康,削減他們的工作熱情和職業創造力,并導致教師厭教、教育水平停滯不前甚至容易產生不良的教育作風。有研究顯示,農村教師的職業倦怠主要表現為精力衰竭層面,而且隨著教齡的增加愈發嚴重。職業倦怠主要表現為不愿意嘗試新事物,對自身的專業要求下降,不關心教學任務和學生的身心發展,對工作的方方面面表達冷漠的態度。這使得教師自身的發展受限不說,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將錯失關鍵期。我們都知道農村學生由于各種家庭、社會因素,在心理和行為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這個時候教師不加以關注、耐心引導,恐怕會帶來許多潛在危害。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農村留守兒童普遍,農村家長不重視孩子教育等,為教師的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多負擔。其次是農村學校的環境條件太差,教學設備不完善,這樣的工作環境加劇了教師的倦怠感。再次是由于絕大多數農村教師都居住在城市,上下班路程太長,不便的交通也增加了教師的倦怠感。而這些倦怠感在各種方面阻礙了農村學生的發展,使農村學生得不到在學習上和心理上應有的教育關懷,最終成為農村學生發展的潛在阻礙。

3加強農村教師師德建設的主要途徑

3.1強化師德準入和考核機制

師德考核機制的形成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首先應該完善教師的師德準入機制,在師范教育過程中加強對預備教師道德品質的培養,將道德品質作為師范生畢業的重要衡量指標。使得師范生在接受師范教育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將來形成高尚的師德打好思想基礎。在教師資格考試中也要加大法律法規和師德師風模塊的比例,使這些預備教師意識到師德的重要性。其次教育局和各地農村學校可以每學期實行師德考核,學生、家長、教師乃至社會人士都可以對某些教師的不良行為進行匿名舉報,對于考核不通過者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最后全社會都應該加強師德的宣傳力度,按單位評選年度師德模范并給予獎勵,通報評判敗壞師德的教師并加以懲罰,采用獎懲結合的方式來約束教師的行為,引領高尚師德發展的方向。教師是為人民服務的職業,應該在全社會形成師德建設的合力,促使教師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農村建設服務的好教師。

3.2完善農村教師師德培訓工作

農村教師師德培訓的內容和方式都應該進行更新,在內容方面應加入農村兒童心理學方面的培訓,讓教師了解自己所面對的教育群體,意識到不良的師德師風將學生其產生的極大的不良影響。在方式上要把教師的崗前培訓和職中培訓作為師德建設的重點培訓內容,培訓部門也要探索新的師德培訓模式,改傳統的師德說教模式為多樣化的師德建設活動,以此來提高農村教師師德建設的有效性。教育部門應積極鼓勵并組織教師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工作,農村教師的參與度可納為其晉升職稱的主要參考依據。其參與方式多種多樣,如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是農村教師參與農村發展發展的一大途徑,通過這種活動,農村教師才能更加了解農村,增加農村教師的工作認同感,意識到振興農村文化、培養農村人才是時代賦予農村教師的偉大使命。

3.3加大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政策傾斜力度

由于長期收到城鄉二元結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支持農村教育發展的投入更多是以工程項目的方式下達,這意味著政策更偏向硬件設備的改進而并非軟件設備的提升,政府更致力于改造改善校舍與基礎設施,而相對忽視對于教師隊伍建設的投入。這導致農村教師隊伍質量普遍低下,間接導致農村師德問題泛濫。對此,雖然政府部門出臺了一些傾斜政策,但是農村教育的軟投入總體上仍然偏低。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軟件設備的投入力度,如提升鄉村教師的整體待遇以增強崗位的職業吸引力、職稱評審制度向鄉村學校實質性傾斜以拓展鄉村教師崗位晉升空間、實施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以為鄉村教育與文化振興培養大批有鄉土情懷的優秀年輕教師。政府應該意識到農村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充分發揮教育政策的鼓勵作用,讓優秀教師能夠心甘情愿地在農村留下來、沉下來。

[參考文獻]

[1]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

[2]唐智松,高婭妮,王麗娟.鄉村教師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基于職業作用的調查與思考[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32(03):69-80.

[3]秦雯,竇田田.農村小學教師“語言暴力”現象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5(24):72-75.

[4]梁蕓芳,劉麗.農村中學教師職業倦怠現狀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7(S2):85-86.

[5]張昌勛.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10):68-69+99.

[6]龐麗娟,金志峰,楊小敏,等.完善教師隊伍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制度思考和政策建議[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6):5-14.

作者:蔣麗娟 單位:浙江海洋大學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