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探討
時間:2022-09-26 02:51:52
導語: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是指在建設項目竣工試生產期間,對建設項目執行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章制度和環評中要求的各項環保設施的實際建設、管理、運行狀況及各項環保治理措施的落實,對建設項目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棄物等方面的污染物排放情況及對國家和地方規定的總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建設項目周圍環境質量影響的的監測分析、對綠化恢復和周圍生態環境的全面調查等。
1前期準備
1.1資料收集
驗收監測前期應收集的資料包括:立項批文、環評及批復、工程初步設計等文件;涉及的各項生產設施及其建設和完成情況;生產工藝及主要污染源;利舊情況;采取的環保處理設施及環保措施及其建設和完成情況;工程變更情況、試生產等等。
1.2現場勘查
驗收監測現場勘察工作是確定項目是否具備驗收條件的關鍵環節,應重點關注:(1)落實環評、批復、初設的情況;(2)按各生產工藝,了解生產工藝流程、原輔料種類及用量、產排污情況、污染物處理工藝和治理情況、排污去向等,若廢水含一類污染物的應特別關注;(3)以新帶老和改擴建項目應充分了解新舊項目的工藝流程、排污情況、總量排放以及采取的污染物處理工藝和治理情況;(4)對廢水和固體廢物需要轉移處理的建設項目必須檢查有關單位的資質、合同和協議等;(5)當地管理部門對污染物區域削減要求的建設項目應進行實地勘察,檢查落實情況;(6)了解項目的環保制度、環保機構設置、應急計劃、監測手段、綠化恢復和生態修復等情況。
2監測方案
2.1監測范圍
驗收監測的監測范圍:通過立項批文、環評及批復和工程設計、資料收集和現場調查情況、建設項目周圍地區的環境敏感點等確定。
2.2監測項目和點位
根據生產工藝、原輔材料、中間產物、產品、環評和批復、設計方案、國家或地方規定的總量控制污染物等綜合確定驗收監測項目。監測點位的布設一方面要符合標準與規定并反映真實排污情況和環保治理設施運轉效果,另一方面要使工作量最少化。一般情況下要求:有組織廢氣在廢氣排入大氣前的排氣管道的適當位置開設采樣孔;無組織廢氣在廠界周邊濃度最高點或上下風向布設監測點;廢水監測在廢水進入廠區外環境前的排水管道的適當位置布設采樣點,有一類污染物的還應在車間排口或處理設施處布設采樣點;噪聲監測在廠界四周特別是聲源最強的廠界外布設監測點;固體廢棄物應根據堆場面積均勻布設3~5個監測點。若需要驗收治理設施凈化效率的需在廢氣和廢水處理設施進入和排出管道的適當位置布設采樣點。
2.3驗收監測方案編寫
根據收集的資料、現場勘查的情況以及確定的監測范圍等編寫監測方案。監測方案須包括:項目概況、驗收監測的內容(監測因子、監測點位的布設情況、監測頻次,必要時繪制點位圖;采樣、監測分析方法,驗收監測的質量控制措施)、現場監測操作安全注意事項、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檢查情況等。
3現場監測及質量要求
竣工驗收監測必須嚴格按照驗收監測方案、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質量保證手冊的內容和要求開展工作,現場監測期間隨時掌握建設單位生產工況,確保在工況穩定、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生產負荷達到設計生產能力75%(行業或地方標準對生產工況另有規定的除外)開展監測,確保監測數據具有代表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竣工驗收監測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特別重視采樣環節和分析環節的誤差,按規定采取有效的質控手段,對異常數據進行原因分析,必要時重新監測。
4驗收報告的編輯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報告應做到引用法律法規準確,監測方法數據真實可靠,監測結論簡潔明了。編輯驗收監測報告應注意:核實建設項目實際情況與初步設計、環評及批復是否一致;驗收標準的選用和應用要合理;生產工藝和污染物處理工藝要詳細;驗收監測結果準確評價(綜合評價排放濃度、污染物總量、排放量等參數);環境管理檢查結果詳細、客觀。驗收監測過程中發現建設項目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在報告中體現。
科技發展,環保日趨重要,作為環保工作者,我們要強化自身的技術和能力,堅持科學、客觀、公正的開展環保竣工驗收的監測工作。
作者:余黛諾 林樹琴 單位:廣東華鑫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深圳市高迪科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司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2]劉硯華.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現狀與建議[J].中國環境監測.2003,19(4):5-7.
[3]趙文平.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竣工驗收時的環境管理檢查[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14(4):36-38.
[4]童利宏.環保竣工驗收在環境監測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環境與發展.2015,27(1):53-54.
[5]朱志豪.做好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境監測工作[J].海峽科學,2010,(6):51-52,58
- 上一篇:衛生領域建設項目推進原因及措施
- 下一篇:建設項目工程造價問題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