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體系建設研究

時間:2022-03-10 11:02:39

導語: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體系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體系建設研究

【摘要】會計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著內在聯系,本文剖析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及其與專業教育的關系,就國際會計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現狀和存在問題,對高校國際會計專業的師生開展了問卷調查。將問卷調查的結果結合英美等國高校的成功案例進行分析,就我國創業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的融合的專業建設,提出了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三者融合的改革路徑。

【關鍵詞】創新創業;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一、導論

1.研究背景和意義。近年來,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綱領性文件,支持與鼓勵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事實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培養離不開創新創業教育。會計專業對理論應用實踐性要求高,更突出了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的密不可分。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和手段,是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必須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在理論方面,本研究有助于推動中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高等教育發展變革的理論研究,構建全新的“創新創業+專業”深度融合課程體系,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在實踐方面,通過借鑒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成功經驗,有助力于培養國際化創新創業人才,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教師隊伍教學技能多元化。2.國內外研究現狀。美國早在1990年代已形成創新創業的新興理論,研究集中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討論,到2000年,已形成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和評估體系(黃兆信,趙國靖2015)。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研究主要集中在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內涵、目標及意義、教育模式、教育體系的構建等:趙序海(2014)提出了通過錘煉學生創新創業人格特質、打造創新創業品牌文化來形成專業特色優勢;劉勝輝(2014)探討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與會計學專業相融合的建設模式;鐘凰元(2016)提出以基礎類課程、專業類課程、實踐類課程等多種模塊方式對課程進行“融入式”整體設計。

二、基本理論概念

1.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界定。學界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把受教育者能力的提升放在關鍵位置,是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綜合。創新創業教育有助于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能力和創新創業人格的高素質的新型人才。2.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二者是互為依托、相互促進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彌補專業教育所缺失的心理素質、意識形態及及實踐技能的培養;而良好的專業教育則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明確指向以及應用平臺,避免其淪為形式主義。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二者完全融合后才能發揮整體效應,達到最佳效果。

三、高校國際化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及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問卷調查

1.問卷設計與統計。為充分了解高校國際會計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現狀和存在問題,課題組對幾所重點高校國際會計專業的師生開展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50份,回收有效問卷512份。有效問卷中,學生問卷423份,教師問卷89份。2.問卷信度和效度分析。通過信度檢驗方法Cronbachalpha系數檢驗法,對量表實測得到的結果進行同質性檢驗來考察問卷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兩份問卷所測信度均高于0.6,說明問卷的可靠性與一致性均較高,問卷設計較為理想。運用SPSS軟件從結構效度的角度對統計數據進行了效度分析,發現問卷KMO系數均大于0.5,而且均通過Bartlett檢驗,說明所有選項區分度良好。3.問卷結果分析。調查發現,現行國際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存在專業特點不突出、對學生吸引力不高、課程效果有待提高、無法融入課堂等問題。有必要借鑒國外高校經驗來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融合課程體系。

四、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建設經驗與啟示

1.美國高校經驗啟示。美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模式主要分為聚焦模式和全校性的創業教育課程模式兩大類,其中全校性的創業教育課程模式又可分為磁石模式、輻射模式和混合式3種。每種模式下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程度各不相同。百森商學院根據學生的學習年限分階段設置課程,形成了成熟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課程之間銜接緊密,循序漸進,不僅有核心課程,還包括超過20門的選修課程;斯坦福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創業實踐三類,還建有孵化中心,為學生提供創業理念、創業計劃等專業指導;波士頓大學定期舉辦創業論壇,邀請成功企業家來校進行經驗座談,同時積極為大學生尋求創業基金和實踐機會。2.其他國家高校經驗啟示。(1)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應有層次化目標。英國斯凱萊德大學商學院把課程目標具體劃分為三個層面,首先開設創業財務管理知識等課程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知識儲備(HoningB.2015);其次開設資金統籌、公司運營管理等課程促進與實踐的聯系;最后在具體的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心態(郭英劍,苗青2018)。(2)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應有系統化結構。新加坡高校融合了活動課程、學科課程、實踐課程和環境課程“四位一體”來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加強創新創業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發展學生創新創業的商業知識;組織創新創業社團和競賽,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主動性;實踐課程走訪校園創新創業基地平臺及考察企業實地;環境課程則通過網絡、院部宣傳等,宣傳創新創業政策,營造氛圍。

五、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課程體系融合的路徑

從國外的成功經驗來看,必須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的課程體系,從淺到深,循序漸進,并通過科學的課程設計及內容培養出優秀的雙創人才。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課程體系相融合:(1)課程目標相融合。無論是會計專業教育課程,還是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其根本目標都是培養高級會計人才。新時代會計人才所必備的條件不僅包括系統的財會理論知識,專業的財務素養,良好的職業道德,還包括組織管理、團隊溝通、科學研究的能力以及敢于創新的精神等綜合素質。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目標與會計專業課程目標二者深度融合、互相體現。(2)課程內容相融合。在設計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時,應注意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與專業教育內容緊密結合。比如,開展團隊模擬創新創業活動時,學生需要在一個團隊中承擔不同工作任務來推動創業項目的成功實施,包括市場背景調查與分析、風險預測與管理、公司目標戰略、企業融資等。會計專業課堂只有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相融合,才能激發、調動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3)課程結構相融合。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結構應目標層次分明,必須融入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體系,將整個專業課程體系分為理論課模塊和實踐課模塊,劃分為課內環節和課外環節。理論課模塊課程主要包括創新創業基本知識,可與會計學專業基礎課同時開設,集中設在大一、大二學年度,扎實學生基本專業理論學習的同時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思維意識。實踐課模塊主要是開展一系列創新創業活動,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實踐實習,課程安排在大三下學期和大四學年度課外環節。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會計專業課程結構的相融合,會計專業得以進一步規范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實現理論課模塊和實踐課模塊、課內環節和課外環節的環環相扣,互相促進。(4)課程考核相融合。按會計專業課程的要求來考核創新創業教育,學生通過嚴格的考核來獲得學分。同時,創新創業教育也可以作為豐富專業課程的考核形式的參考,如模擬案例分析,企業調查小論文等。把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考核體系與會計專業課程的考核體系相融合有利于考查學生專業綜合能力,激勵學生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HoningB.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TowardaModelofContingency-BasedBusinessPlanning[J].AcademicofManagementLearningandEducation,2004.

[2]郭英劍,苗青.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J].學術探索,2018(03):141-146.

[3]黃兆信,趙國靖.中美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比較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01):49-53.

[4]劉勝輝.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問題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7(05):132-133.

[5]趙序海.高校風險控制平臺中的多維度融合與智能化設計[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1):91-96.

[6]鐘凰元.高校“融入式”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探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4):122-124.

作者:趙小晶 張薇 涂紫芊 單位:華東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