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探討

時間:2022-11-25 09:44:20

導語: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探討

一、學情分析

科學的學情分析是教師實現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障.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的判斷依靠感覺,教師通過對學生日常作業的批改、課堂提問的回答情況、階段性測試的成績等幾方面大致感覺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判斷是存在誤差的.由于教師個體存在差異,這種誤差的大小也不盡相同.經驗豐富的教師判斷更加準確一些,而年輕教師則誤差較大,對于沒有執教過的內容教師的判斷完全來自于自己的主觀想法,其準確程度更加令人擔憂.在課前應用信息化教學平臺針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檢測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從這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整十數加整十數的知識基礎較好,對于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中加數有1的加法掌握較好,對于其他兩位數加一位數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錯誤.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于本知識點掌握情況很好,717和731號樣本對本知識點基礎較弱,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困難,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給予更多的關注.

二、學具數字化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離不開小棒、計數器、小木塊等學具的輔助,學具的使用能夠有效地將抽象的數具體化,學生還會自發地使用畫圖的辦法將抽象問題形象化.但學具的準備和整理對于低年級學生及家長是煩瑣復雜的,將各種學具集成在一個電子軟件里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下圖是我們與東師理想合作開發的軟件,應用效果很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平臺鎖定學生的平板電腦,提醒學生認真聽講,防止學生將學具當作玩具,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三、學材和練習趣味化

盡管各版本的教材進行了多次的修訂,教材編撰者們也力圖將教材變得更加有趣、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但承載學習內容的是書本,其改進空間是有限的.如果將練習轉移到信息化教學平臺上,呈現形式就可以變得豐富多彩.我們也可以將要使用的學習材料以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在自己的平板上自由觀看,對于感興趣或理解有困難的部分可以反復播放,尊重了學生間的差異,實現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四、教學目標達成測試

課后可以布置學生在教學平臺上完成相關測試,通過數據分析能夠得到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在后續教學中可以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總之,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將對課堂教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它能夠得到及時的學情分析;能夠科學地確定重難點;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呈現形式;能夠便捷地分析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正是這些優勢,讓我們明白教育信息化是必然的,盡早將信息化教學平臺引入常規教學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王丹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