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研究教學方法意義
時間:2022-03-22 08:26:44
導語:教師研究教學方法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手段與途徑的總稱。教學方法是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方式,側重于具體的教學實踐,具有自身的操作要求和步驟。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教師那里效果差異很大的原因,除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態度以外,關鍵是這些教師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主要研究教學方法的意義。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任務;教學質量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手段與途徑的總稱,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活動時所采用的各種方式和手段。通過運用教學方法,能獨立完成某項教學任務。它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采取的措施,也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在教學活動中高度的融合和有機的統一,通過這種融合和統一實現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實現教學活動中的融合和統一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這些效果直接影響到師生交往和互動的效果。因此研究教學方法,就是想通過這種研究使師生的活動更加融合和統一,增強師生的交往和互動效果,使新的課程理念能得到更有效的落實。和城鎮學校的教學一樣,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也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究教學方法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首先,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任務、內容確定后,教師能否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成為能否成功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目標的決定性因素。教學方法是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方式,側重于具體的教學實踐,具有自身的操作要求和步驟。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教師那里效果差異很大的原因,除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態度以外,關鍵是這些教師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其次,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不科學的教學方法,很難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很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最后,教學方法的應用,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的生成。不同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不同的學習情感。而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生成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最關注的問題,所以加強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二、研究教學方法是推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課程改革的一個目的就是改變原來教學中不合理的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而教師在教學中不合理的行為方式的表現形式,就是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片面地強調和夸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用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來選擇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單一、沉悶,學生學習起來沒有興趣。在課程改革中,重點要求改革這種教學活動方式,使教學活動成為集約化、高密度和多元結構的師生相互溝通的活動,通過教學活動方式的改變使新課程理念得以實現。要改變這種教學活動方式,關鍵的問題就是教師要選擇適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適用中,需要與其他方法互補融合、取長補短。所以通過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可以改變教和學的方式,使新課程理念得到有效落實。從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意義來講,研究優化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實施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教學方法的研究,能推進課程改革的順利發展。
三、研究教學方法是有效提升教師素質的重要手段
教師素質表現在很多方面,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素質表現在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能力上。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什么樣的學生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這不僅涉及教學效果問題,還涉及教師的業務素質問題。所以加強教學方法的研究,使教師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和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提升教師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成長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師的業務素質,使教師盡快地成長起來。加強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最后要談談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性等因素,熟練地把握各種教學方法的特性,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要素。1.依據教學的具體目的和任務。不同的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去實現和完成。如果是傳授新知識的教學任務,就得選擇語言傳遞信息的方法,直接感知的方法;如果是形成和完善技能、技巧的任務,就得選擇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2.依據教材內容的特點。一般來說,不同學科性質的教材,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某一學科中的具體內容的教學,又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3.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征。所以,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要考慮學生對某種方法在智力、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諸方面的水平。4.依據教師本身的素養條件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使用,只有適應教師的素養條件,能為教師所理解和掌握,才能發揮作用。
作者:朱興文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張義鎮中路九年制學校
- 上一篇:中小學教師核心特征研究
- 下一篇: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指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