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教學方法改革探析
時間:2022-06-19 10:47:50
導語:針灸教學方法改革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何在中醫藥類大學辦好針灸專業本科教育,突出教學特色,一直是我校教師認真思考的課題。本文分析了針灸教學存在的問題,針灸類醫學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實踐,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以期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醫學專業知識,提高綜合能力。
關鍵詞:針灸教學;改革探析;臨床規范化
隨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在全國范圍的進一步普及,需要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一步改革,將醫學院校的相關教育與醫學生畢業后必須達到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相結合,從而為在校醫學生擁有的臨床思維及臨床實踐能力打下堅實基礎,以爭取盡早在畢業前能初步達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的水平為主要目標。
一、現存在的問題
1.經絡腧穴知識掌握不到位,基礎穴位及其功效主治刺法概念模糊不清。2.對于刺法認知的誤區:有學生認為針刺就是進針即可,卻忽略了針刺核心的“治神守氣”。3.對灸法的誤區:有的學生以為灸法就是用火燃起艾條對著痛點灸,并不清楚為什么要這樣灸,這樣灸是采用什么法則,而這樣灸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學生對于灸法及其重要性缺乏系統而詳細的認識。4.過于重復,缺乏創新的作業形式:大多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大多數都是抄寫書本,這些作業過于籠統,沒有體現出新教改的目的性,大多數學生對于這種類型的作業都表現為敷衍的態度。5.對補瀉的誤區:大多數學生對補瀉手法的認知存在者補法和瀉法概念混淆,導致之后在進行操作時手法不熟練或弄錯,即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因此,在臨床相關針灸知識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實現心理角色轉換,使其具有足夠的專業認同感,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有效地提高了接下來的醫學專業臨床實習中的教學質量,是醫學專業高校教師的責任所在。
二、針灸類醫學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實踐
針灸類醫學專業的學習離不開臨床實踐,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以下方法:(1)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以更富靈活性、全方位和立體化的方式把各種知識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種教學方式尤其能將針灸相關醫學專業知識枯燥、呆板、乏味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2)讓學生進行醫患就診時候的場景模擬、專業問診演示、專科檢查展示,增加學生學習中的自主能動性。在具體與針灸專業相關臨床實踐操作技能的教學上,教師應該側重對針灸專業相關專科操作技術的傳授和指導,以彌補在其他專業臨床實踐中無法碰到或少見的操作的掌握,針灸治療學包括內、外、婦、兒、眼、耳鼻喉專科的西醫及中醫的病種及癥狀,首先必須教導學生學會對病人基本意識狀況、高級精神活動及肢體運動、感覺功能等的觀察和判斷,熟悉各種突發情況的處理和專科常見急危重癥的搶救流程。教學過程中,結合臨床實際,應用形象生動、富有羅輯性、啟發性、創造性、通俗易懂的語言,并注重語言表達藝術,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由學生歸納小結,指出操作重點,進一步加強師生互動,亦可加強學生對操作流程的記憶。我們按針灸專業醫學生的不同階段,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在緊密參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大綱要求的同時,尚需注重教學的藝術性和情感性。在校理論教育階段以模擬展示、觀摩為主,舉例指導學生觀察病情,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記憶特殊病例特殊癥狀,總結其他有豐富授課及臨床治療經驗的高年資教師的記憶技巧,并要求學生主動反饋觀摩、模擬展示感想,交流記憶方法,列舉病例進行病情、癥狀觀察的對比進行鑒別診斷,幫助學生強化知識點的記憶。具體臨床實踐操作學習方面,則須重視大綱要求的重點、臨床操作技術的掌握,按學習進度和內容,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鼓勵學生多動手、多思考,由專任教師進行即時指導。教學過程中,多結合授課教師自身的實踐經驗和實習經歷,換位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參考,緩解初學者心理上的不適應和緊張。學習結束后,通過針對性地調查,了解學生對臨床實際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制定教學反饋表,認真收集并參考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改革意見。另外,我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現代中醫整體治療觀,即要視治療對象為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文化的、發展的人,要為之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等各個層面的需要,要考慮到人的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層次的需要,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現代化中醫治療,要體現在人的生命的全過程和全過程的每一階段,要體現在疾病與健康動態平衡的過程中,目的是要促進人的最佳健康水平。因此,授課教師需教導學生在現代化中醫治療過程中應表現出對人體的整體觀的行為,進行治療工作及操作時,注意與患者溝通,人性化護理,認真落實核心制度、改善優化治療環境,保障醫療質量安全。
三、針灸類醫學專業專科理論教學
針灸類醫學專業專科性強,基礎理論相對抽象,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針灸治療的優勢病種等疾病理論知識是教學工作的重心之一。教學過程中,教師精神飽滿、全神貫注、內容熟練、重點突出,會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同時適當應用肢體語言,可加強學習氛圍,教學中注意互動,讓學生共同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讓學生以6人為一個小組準備一次課件,由教師出2—3個被選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鞏固和拓展專業知識;另一方面,積極吸收新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PBL教學法。PBL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讓教師、學生觀念更新,更讓學生行動上、思想上推上學習的主體位置,將被動接受教育轉變成為主動接受教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從一開始便提出“問題”。這不僅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動力,而且還是理解和吸收知識的前提,學生圍繞“問題”積極思考,查閱大量有關資料,帶著“問題”看病人,主動提出“問題”,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最后以“問題”的解決而結束,“問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實習生的潛能,調動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把教育對象的學習意圖轉化到自覺行動中來,更符合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理念,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模式向“樂學—會學—巧學”的新模式發展。
四、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
1.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應用計算機輔助手段制作包含大量照片、圖片、動畫和重要內容提示的課件,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增大信息量,在課件的基礎上深刻、細致的闡述,使枯燥的基礎理論學習變得豐富生動,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2.網絡教學。除了在課堂授課的時間,學生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部分問題當時不能解決或一知半解,當代網絡通訊發達,網絡無疑可以成為我們交流和學習的重要手段。授課教師通過和實習同學組建一個QQ群或者微信群,了解學生的疑問和學生的心態,這樣使教師的教學效果更加的全面化,更加融洽。
五、小結
為使針灸專業醫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在實際臨床中所必須的相關理論及實踐操作技能知識,在高校教學理念及具體實施過程中,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針灸專業有實踐需求相關科目的教學中,已經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獲得了一定成效。探索并采取有效的教學活動,注重教學的藝術性,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完善,可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醫學專業知識,提高綜合能力,成為臨床實用的高素質型針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保延.解放思想創新機制、籌劃針灸大科學研究計劃[J].中國針灸,2017,(01).
[2]張彩霞,龍泳伶,史亞飛,徐大量.中醫藥慕課建設現狀分析與思考[J].中醫教育,2017,(04).
作者:楊雪捷 喬 赟 李珍娟 范郁山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
- 上一篇:小學語文情境化識字教學方法探討
- 下一篇:英語閱讀教學范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