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樂教學的必要性與教學方法研究

時間:2022-08-20 03:39:35

導語:器樂教學的必要性與教學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器樂教學的必要性與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我國高中音樂教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學堂樂歌時期,至今已近百余年。仔細研究這百余年的發展史會發現,我國高中階段的音樂教育情況呈現的特點是不平衡的。樂器演奏是音樂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然而在我國高中音樂教育中器樂教學始終沒有得到重視,而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未能正確認知器樂教學對于高中生的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性,也未能把握高中音樂教育中器樂教學的發展規律,制定出符合我國高中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本文試通過對高中階段器樂教學的必要性、發展所面臨的阻力以及器樂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對當下高中音樂教育提供一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研究方法

當今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美育,而音樂的學習是美育實施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獲得音樂欣賞審美愉悅以及音樂表演的創造性體驗,學習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與表演技能,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習器樂本身就是一件涉及面極廣闊的技藝,它不僅關系到樂器的基本演奏技巧的掌握,還涉及到音樂表現力的展現。高中階段的器樂教學不單單是讓學生認識樂器、接觸器樂,更多的是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音樂、喜愛音樂。因此,如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制定恰當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器樂教學之必要性

(一)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音樂的學習是培養藝術修養的重要途徑,而藝術修養對于器樂學習更是尤為重要。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主要包括樂理、練耳、視唱三部分,這些知識是學習器樂的基礎與前提。另一方面,學生想要演奏作品,首先要了解作曲家的創作意圖以及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再開始練習演奏,這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在之后的學習中可以通過教師的視奏或音響視頻的欣賞來學習具體的演奏技巧,讓學生從欣賞中學習演奏樂器,感受音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自己的藝術素養以及綜合音樂能力。隨著學習的逐漸深入,學生所接觸到的作品風格也會愈加廣泛,學生在學習和演奏的過程中也會讓自己的情感得到升華。比如在演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學生在了解了貝多芬的生平以及所經受的磨難后,再去演奏作品會更能品味出其中的內涵,加深對于人生態度的理解,以樂器帶給人們正能量。器樂是一門創造情感的藝術,它以樂器發出的樂音為媒介與聽眾傳達感情,這種無形的藝術就要求演奏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有科學家做過相關測試,結果表明學習器樂演奏的人通過左右手的協調運動,能夠大大提高大腦與智力的開發。高中生通過器樂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促進文化成績的提高。(二)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器樂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習團隊協作的過程,學生通過重奏、齊奏等形式能夠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而器樂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切的體會“團隊”二字的真正意義就是學會與他人合作,讓活動能夠有序進行。而通過學習學生將會明白,一場演出的成功需要每個人各司其職,共同努力,才能將作品完美的呈現給欣賞者。在器樂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各種表演形式,而這些表演形式不僅僅需要演奏者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還要學會如何融入到團隊之中,該突出的地方盡情展現,該融入齊奏的也一定要學會恰當的“收斂”,與團隊配合。(三)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器樂教學能否在高中音樂教學體系中有效開展的根本就在于教師專業能力的高低,而教師的專業能力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教師進行專業化、系統化的業務能力培訓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國的高中教師體系中,專業的器樂教師較少,大部分都是聲樂專業的師范生,而器樂教師則以鋼琴專業的畢業生居多,甚至有些學校的音樂教師隊伍中根本沒有專業學習器樂的老師,也因此,許多學校無法實現器樂教學。在這種情況下,筆者以為可以開展全體音樂教師的器樂培訓,從而緩解學校由于缺乏器樂教師而無法開展器樂教學的難題。如口風琴、葫蘆絲等樂器可以通過教師的自學在短時期內達到教學的目的。其他電聲樂器、民族樂器的學習,對于音樂教師而言不僅是挑戰,也是專業能力的又一次提升。

二、器樂教學開展的阻力

(一)學校的忽視。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以及升學壓力的制約,使音樂學科一直處于邊緣學科的地位。在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中,音、體、美這類課程皆須為文化課讓路,而學校通常也是報以默認的態度,學校的忽視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音樂課程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有些學校僅在高一年級每周開設一節藝術課程,音樂與美術共用,高二、高三不再上音樂課。這樣一種形式化的課程安排,讓一些音樂老師即使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滿含熱情與信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于事業的熱情也將逐漸磨滅。教師將教學僅看作是完成一項任務或工作,而不去管學生究竟有沒有收獲。這也導致許多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主課知識,或是完全以放松的心態上音樂課,而這樣的教學也是制約器樂教學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家長的反對。開展器樂教學的另一個主要阻力來自于家長的反對。器樂的學習不同于舞蹈、聲樂這類前期不需要投資的藝術,學習器樂首先就要購買樂器,而樂器的價格高低不等,這不僅考驗了家長的資金實力,也考驗了學生學習熱情的持久度。很多家長反對孩子學習樂器的主要原因就是怕樂器買來后,孩子的學習熱情一旦消失便將樂器丟棄,不再學習。器樂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長久的堅持與刻苦的練習,然而,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飽受學業的壓力,業余時間十分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學習器樂,家長往往認為會影響孩子的學業,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因此,如果不是孩子極力堅持或準備走藝術考學,家長都會反對孩子學習器樂。(三)師資的欠缺。當前我國高中的音樂教師大多是聲樂專業畢業的,接受過系統化、專業化器樂學習的老師極為缺乏,這也是阻礙器樂教學展開的重要原因。在器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作為教學活動的承載者,教師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都直接影響教學水平的高低。由于很多音樂教師并沒有受過專業的器樂訓練,知識體系并不完備,強行講授課程會導致課堂氛圍死氣沉沉、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不利于器樂教學的發展。還有一些教師雖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也能夠熟練的演奏某些樂器,但他不見得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無法言簡意賅的講授知識要點與意圖。此外,教師個人的基本素養也會影響教學效果。從某種程度而言,教師的演奏水平對教學質量不會起到直接影響,但倘若教師個人的綜合素養有所欠缺,不能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與內容,則會大大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方法之探究

(一)學校大力扶持。作為教師,我們是教學活動的主要責任人,應肩負起責任人的義務。首先,應明確音樂對于社會的重要作用。高中階段的學生皆是處于生理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都不夠穩定,容易被外界影響。作為學校除開設必要的心理疏導之外,還可以以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方式,其中最有效的,便是用音樂來為學生解壓。其次,學校應重視學生培養與教學器材等方面的進一步完善。學校作為教育工作的主要實行者,必須重視起音樂教育對于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方能不違背當前教育理念的本質要求。例如,學校應該加大宣傳器樂學習的優勢,可以宣傳一些學生學習器樂的成果案例來轉變家長、學生對于器樂學習的觀念;學校還應重視器樂教學的種類選擇。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所能夠接觸的樂器種類也在逐漸增多,學校可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為學生豐富樂器的種類,擴大他們的選擇面,滿足他們的多種需求。這也是學校發展的基準點。(二)豐富課堂內容。器樂教學是我國高中音樂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一個個體存在的,它與音樂欣賞、聲樂一起構建了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器樂教學還須結合其他教學內容,豐富課堂,加深學生對于器樂學習的理解,繼而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音樂欣賞融入到器樂教學之中。先給學生欣賞某些音樂片段,再講一些小樂器進行引入,如電子琴、豎笛等,讓學生自己進行即興表演,能夠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美妙的樂曲中領略音樂的魅力。再如,吹奏樂器的運氣方法在某些情況下與聲樂有著相似之處,教師在對這類樂器教學中可以先進行聲樂的呼吸訓練,再進行樂器教學,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掌握多種技能。(三)培養學生興趣。興趣是保證學習成果的重要前提,教師若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就要培養學生對于器樂學習的興趣。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理與心理機能發展的敏感時期,面對新鮮事物會本能的產生探究欲望。但是,僅僅靠好奇心很難維持需要長久堅持的器樂學習。學生在剛剛接觸器樂學習時可能會非常主動,迫切地想要演奏出美妙的旋律,但隨著學習的逐漸深入,難度的不斷增加,學生往往會產生厭學情緒。筆者認為,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多加鼓勵、悉心指導,引導他們以正確的心態掌握科學的演奏技巧。

四、結語

沒有器樂教學的高中音樂教育是不完整的,不但違背了音樂藝術教育的本質,同時也未能滿足高中階段學生情感需求、藝術修養的滿足與提升。在高中階段普及器樂教學還需要多方面的協調與支持,人們對于器樂教學的觀念意識也亟須轉變。器樂教學是高中音樂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不但能在課堂中學會讀譜、唱譜以及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還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以及創造音樂美的能力。音樂的課堂應是自由的、充滿生機的,教師在課堂上應注重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注意學生的參與度以及主動性,給他們提供恰當展現自己音樂能力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進行一定的音樂展示,讓教師與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能夠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黃麗娜.音樂潤我心—談在器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和專注力[J].黃河之聲,2014,08.

[2]郭學智.淺談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天中學刊,2000,S1.

[3]宋曉婷.用音樂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J].遼寧教育研究,2002,05.

作者:侯張平 單位:山西省永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