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提升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

時間:2022-09-28 11:55:12

導語:情境教學法提升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情境教學法提升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

摘要: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教學單一、枯燥的問題。文章從不同的教學方式來闡述情境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并提出了情境教學法應用的注意事項,旨在提高中職德育課教學實效。

關鍵詞:中職教育;情境教學法;“職業道德與法律”

“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中職德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與法制意識的形成及能否勝任未來的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就目前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堂教學來說,教師大多追求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實踐與理論的相互結合,使教學效果不理想。經過筆者多年的實踐與理論的研究表明,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它可以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為學生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在“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情境教學法融合現代的信息化技術,發揮多媒體的交互性,可以優化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師生之間的聯系,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理解課程知識,推動中職校德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1.借助生動的現代信息技術,營造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

中職開設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要求學生在校學習、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形成正確的觀念和認識,為將來的社會實踐奠定理論基礎。在當前形勢下,如果教師在進行“職業道德與法律”的教學時,單純依靠教材,用口頭表述與板書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容易導致課堂教學內容的抽象性、單調性,不利于學生全面把握教學內容。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教材設置的“相關鏈接、名言、互動在線”等欄目或者現實的案例以聲音和畫面等多媒體展現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在了解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能夠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知職業道德與法律知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有效地參與、體驗、感悟、內化和提升。例如,在講解“個人禮儀打造良好第一印象”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為學生們播放“一個微笑,價值百萬美元”的視頻資料,展示美國著名的“旅館大王”希爾頓所領導的希爾頓集團之所以稱雄世界的秘訣——微笑服務,印證微笑能創造出無限價值的知識;可以進一步說明:微笑不僅可以保持一個人良好的外在形象,而且也影響自己和別人的情緒,讓別人體會到幸福和溫馨;可以以身作則,把微笑傳遞給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溝通交流順暢,為學生學會微笑樹立榜樣,使學生能全面理解教學內容。

2.創設合適的故事情境,營造積極活躍的活動氛圍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創建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故事情境,明確教學的三維目標,突出教學重點、難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有利于化解傳統課堂中學生萎靡的情緒。中職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首先可以把一些生動、形象的小故事引入課堂教學中,根據故事內容結合教材的知識要點設疑,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問題;然后組織學生根據所提的問題進行探討;最后進行補充說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使其認知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講解“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先向大家展示了一起勞動糾紛案例,然后設置以下問題:“你知道職工有休息休假的權利嗎?如果你是一名企業的員工,當你的權利受到侵犯時,你要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接下來教師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最后每組學生派一位代表來解答上述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簡要的評析、歸納和總結,讓學生明白每個勞動者不僅享有休息休假的基本權利,同時還享有平等擇業和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這樣將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引入課堂教學中,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而且讓學生初步學會處理實際問題的辦法,促進課堂教與學的有機統一。

3.組織有趣的角色活動,營造忘我境界的體驗氛圍

為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中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體驗角色情感,形成角色的榜樣行為,鞏固認識。教師事先要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故事,學生可以在教師語言構建的教學情境中,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充分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形成正確的認識和良好的行為。例如,在講解“侵害人身權要承擔法律責任”這一知識難點時,教師可以引用“欺凌同學,五少女被判有期徒刑”這一實例——2017年11月2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對一起校園欺凌案進行宣判。五名未滿十八歲的被告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根據這一校園欺凌的宣判案件,教師成立模擬法庭進行審判,分別邀請五位學生扮演朱某、趙某等五位被告人,兩位學生扮演兩位原告人,班長扮演法院的審判法官。校園欺凌使被害人的身心受到了傷害。對被告人而言,她們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親人和伙伴的陪伴。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使學生體驗并認識到:任何侵害他人人身權利的行為,都會讓對方感到痛苦,自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今后的生活中,每個人都要尊重和愛護他人的人身權利,同時要樹立防范意識,培養自我防范能力。

二、運用情境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全面處理多方關系,創建合適的教學生態

中職教師在使用情境教學法開展德育教學活動時,要在教學計劃中把呈現知識的方法、知識架構體系、預期達到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群體的情感與態度有機結合在一起,制訂出科學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計劃,構建一個以學生、教師、教材為主體的教學環境,提升教學活動的互動性。除此之外,教師應正確認識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價值,把它當作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可以采用科學的方法,合理使用現代信息化技術,講解知識點時要秉承由淺入深的教學理念,一邊播放相關教學資源,一邊向學生們講解教學資源對應的知識點,適時對學生加以引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索真知的熱情。

2.聯系生活實際情況,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結合他們的生活經歷與學習特點,在實際生活中收集情境教學的資源,在選擇課堂教學案例時,盡量選擇那些與學生存在緊密聯系、可以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的案例,使學生充分理解案例的基本內容,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要注意設置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們自主探討案例與教材內容之間的聯系,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架構體系,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有助于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3.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有序地側重教學重點、難點

教師應當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展現順序。教師要按照一定的順序為學生們講解知識點,在知識點的呈現順序上,需要遵循由繁到簡的原則。而在設計教學情境時,順序則剛好相反,教師需要遵循由簡到繁的原則,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在學生大體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把各部分知識的重點與難點連成一條線,實現環環相扣,建立良好的知識體系。綜上所述,中職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實際發展需要。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教師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與聲音、畫面等多種因素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現實的案例創設適合的情境、有趣的角色扮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們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問題,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艷.情境教學法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7(7):33-34.

[2]羅露.論情境教學法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運用[J].人才資源開發,2015(12):119-120.

作者:謝友忠 單位:福建省永泰城鄉建設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