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分析

時間:2022-05-23 03:20:55

導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分析

摘要:理想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主動參與,發揮其主體性。通過應用奧爾夫音樂教學理論,在課堂上開展節奏、形體動作教學,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培養其創造力,從而使教學更具有新意。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農村小學;主動參與;音樂教學

在農村小學,大部分學生都喜歡上音樂課,但長久以來,音樂課幾乎就是“唱歌課”,教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唱會即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們坐著聽、跟著唱,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并且師生間交流合作的機會少,僅有的提問環節也只有成績較好的學生才參與,真正的課堂互動并沒有得到體現。“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由聯邦德國著名音樂家、教育家奧爾夫首創。其最大特點是關注孩子內心世界的開發,在其教學過程中,孩子不會把學音樂當成一種負擔或功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世界中去,用他們肢體、語言、樂器自由的演繹,獨特的方式抒發內心世界,在輕松愉悅中學習并掌握音樂。對農村小學來說,音樂課堂是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主要途徑,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讓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走進農村小學的音樂課堂呢?

一、結合身體動作,主動參與

奧爾夫認為,節奏是音樂的第一要素,是音樂的生命力之源泉。哲學家懷特海曾說過:“在教學中,如果你忘記了學生是有身體的話,你一定會后悔莫及。”學生在學習中必須動腦、動手、動腳,全身心的感受和表現音樂。在一年級音樂課《爺爺、爸爸和我》節奏律動教學中,我從身體動作入手,首先讓學生模仿爺爺走路的姿勢,學生們步履蹣跚、走得很慢;然后再讓他們模仿爸爸走路,他們走起來很是神氣;最后模仿自己走路的時候都激動得跑起來了。這時分別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節奏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對走路姿勢和節奏連線。通過這種律動游戲,學生很快掌握了這三種節奏型。

二、創設教學情境,玩中啟發

按照奧爾夫教育理論的觀點,音樂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內容不僅要簡單、易被學生接受,而且要有游戲趣味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把教材內容載入到游戲環節中,寓教于樂,便可培養學生的濃厚興趣,在游戲中邊玩邊學,得到啟發。在上二年級《大鐘和小鐘》課程時,課前做好情境卡片。學生伴隨著《在鐘表店里》音樂走進教室,然后采用情境引路,提問:“同學們,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生回答是鐘表聲音。接著我向學生播放《大鐘和小鐘》音樂,并介紹說:“今天老師跟同學們帶來一首有趣好玩的音樂,聽聽這里面有兩種聲音,請你們模仿一下。”學生聽到了大鐘和小鐘的聲音,并用肢體動作來模仿。當唱到大鐘聲音時,雙手交叉放在身體前,模仿大鐘低沉擺動的樣子。當唱到小鐘聲音時,學生用右手代表分針,左手代表秒針,順時針擺動,并請表現好的學生上臺帶著全班一起律動。最后在學唱歌的環節,以組為單位分成兩組,分工合作,大鐘和小鐘兩個聲部一起唱。學生邊唱邊跟隨律動,極大提高了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能力。

三、利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為自己奏樂

教育,應該使兒童從一開始就體驗到發現和歡樂。教學應因地制宜,善于利用生活中平常熟悉的事物,如農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石子、細沙、樹葉等,充分挖掘這些資源進行音樂教學。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在給二年級學生上《小樂手》這課時,由于學校教學資源有限,歌曲中的“沙錘”、“鈴鼓”、“雙響筒”、“碰鈴”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東西自己動手做。學生用空的塑料瓶里面裝三分之二的小沙子做“沙錘”,用鑰匙串做“碰鈴”,用木棍敲鉛筆盒做“雙響筒”,拍桌子做“鈴鼓”。課堂中有了這些學生自己做的“打擊樂”,使學生感覺仿佛成為專業樂隊中的一員,實現了自我價值,為學生們學習音樂知識找到了一條捷徑。

四、利用聲勢教學,感受音樂

利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聲勢節奏教學,能使學生更快地掌握復雜的學習內容,用肢體活動來表現,易于著手,易于被接受和領會。在學聲部輪唱《火車開啦》時,將學生分成兩組,先請第一組學生開始,按節奏讀歌詞,第二組學生比第一組學生晚兩拍按節奏拍手讀歌詞。在這樣的練習后,再學唱這首歌時,學生就很容易掌握這首歌曲了,而且也了解了輪唱的含義。

五、主動學習,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這是奧爾夫明確指出的。音樂教學中培養創造能力主要是通過音樂創作練習來實現,即使音樂創作的內容十分簡單,但這些練習也能夠使學生們即興地進行自我音樂表現,音樂創作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上《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一課時,學完歌曲后,我讓學生進行歌詞創編,提問學生“除了歌曲中幸福拍手、拍肩和跺腳外,你們還會做哪些動作來表現幸福呢?”再播放歌曲時,“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有的學生插腰,有的學生點點頭,有的學生扭扭腰,有的學生與同桌之間交叉拍手……他們每個人創造不同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幸福”。如此自由的空間讓每一人積極地投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六、結語

為實現全面的素質教育,農村小學的音樂課堂,更需要情感和環境的寬松自由,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正好契合了這一需求。作為一名基層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在傳統音樂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借鑒國際上成熟的先進音樂教育經驗,不斷創新、改善我們音樂教育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以便學生們更自由靈活地表達自己、展現自己,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充分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作者:李瑩瑩 單位:湖北省咸寧香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