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措施
時間:2022-05-10 03:34:51
導語: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計算機網絡”課程及其特點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研究計算機網絡的工作原理及其工程技術的一門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了解數據通信的原理,熟悉計算機網絡的組成與體系結構、TCP/IP模型,掌握局域網工作原理和一些流行局域網應用,了解計算機網絡管理和結構化布線的基本概念,通過實驗掌握各種網絡服務的架設,并培養學生具備簡單的組網與網管能力,從而為今后從事計算機網絡的應用、設計與開發打下基礎。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及協議、計算機網絡的硬件、局域網技術和廣域網技術、網絡操作系統與Internet服務、網絡安全、無線局域網等。[1]“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特點有:一是本課程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的要求比較多。其先導課程包括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程序設計語言等。[2]二是計算機網絡技術日新月異。三是本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二、“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計算機網絡”課程具有自身的特點,并且在專業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教學內容與技術發展脫節。由于教材建設滯后,教學內容跟不上快速發展的網絡技術,而且部分教師對網絡新技術和新設備缺乏學習和了解,學生難以學習到最新技術,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教學目標難以實現。二是在教學中多采用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教師教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片面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在不同程度上壓抑和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創新能力。三是實踐教學環節薄弱。“計算機網絡”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學觀念、師資水平、實驗條件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實踐操作環節較少,不少學生修完了課程,拿到了高分,但在實際應用中不能學以致用。[3]
三、“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改革措施
針對目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教授“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實踐經驗,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作一探討。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計算機網絡”教學內容的改革,是課程教學改革的基礎和前提。對此,筆者在認真分析現有各類計算機網絡教材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改革思路:第一,簡化OSI參考模型的內容,擴充事實標準TCP/IP的內容,采納AndrewS•Tanenbaum建議的一種層次參考模型講授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和技術。[4]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本來計劃通過推動OSI參考模型與協議的研究來促進網絡的標準化,但由于OSI參考模型要照顧各方面的因素,使OSI參考模型變得大而全,效率很低。而TCP/IP協議利用正確的策略,抓住了有利的時機,伴隨著Internet的發展而成為目前事實上的工業標準,其協議應用廣泛。因此,為了保證“計算機網絡”教學的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在教學中可以采納AndrewS•Tanenbaum建議的一種層次參考模型,它吸取了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二者的優點,是一種折中的方案,自上而下包括5層,即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與OSI參考模型相比少了表示層與會話層,用數據鏈路層與物理層取代了TCP/IP參考模型主機與網絡層。第二,不斷跟蹤先進技術,以適應計算機網絡新技術、新概念、新應用不斷涌現、快速發展之特點。如簡化目前已經基本淘汰的如X•25、幀中繼技術等部分內容,增加先進的ATM技術等;增加作為TCP/IP網絡骨架的路由器技術;增強網絡安全與網絡管理技術等內容。第三,建設優質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學習。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的優勢逐漸凸顯出來。作為文字教材的補充,教師可以建設一些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供學生學習,并且很容易加入各種多媒體素材,包括音頻、視頻等。這種網絡教學資源,結合WEB2.0豐富的交互功能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協作性學習的需要。
(二)教學方式的改革
教學方式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的總稱。根據課程特點和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先進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能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的高智慧學習體系,[5]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以一個共同的任務為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積極主動地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第二,采用討論互動式教學方法。對于課程所涉及的一些較難懂的、并且又是大家共同感興趣的知識內容,采取討論式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啟發、指導學生開展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真實感覺到計算機網絡就在身邊,增加其求知欲望。另外,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己介紹一些流行的、新的網絡技術并展開討論,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三,采用實驗實訓式教學方法。“計算機網絡”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把課堂直接設在網絡實驗室進行。比如講授企業網絡搭建,就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以交換機、路由器為硬件基礎,以實際工程項目為依托,教師設定技術參數和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最終實現工程項目。從獨立分項的技術實踐向綜合性的工程實踐躍進,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
(三)教學手段的改革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使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學的過程中不要一味采用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計算機網絡”教學是跟網絡技術相關的教學,所以應該采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并結合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比如可以采用Pow-erPoint、Flash、CamtasiaStudio等軟件來將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示出來,對于涉及網絡設備配置命令的教學來說,可能會比較多,比較繁雜。教師可以使用屏幕錄像軟件將相關的配置過程錄制成視頻,這樣遇到學生不懂的地方,可以進行回放,還可以讓學生將相關的視頻拷貝回去進行復習,從而有效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交流、布置作業并批改、答疑、在線考試等。比如,師生可以通過BBS、博客、微博、QQ群等進行學術交流。在課程設計階段,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企業廣域網互聯的題目,從大的方向規定設計要求,其他具體設計全部交給學生完成,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鼓勵學生對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來思考,提出不同解決方案,具有多變性、靈活性、創新性和相對性等特點。
四、結語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融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交叉學科,是一門理論性、系統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新的技術不斷涌現。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搞好“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既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較高的分析、設計、開發、管理與應用開發技能的網絡人才,是一個迫切的研究課題。本文從“計算機網絡”課程及其特點入手,分析了目前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該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方面的一些改革措施。經過教學實踐證明,這些改革措施能夠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使之自由發展、全面發展,并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為其將來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來自于《蘭州教育學院學報》雜志。《蘭州教育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高永紅工作單位:呼倫貝爾市廣播電視大學
- 上一篇:社會工作課程教學困難及解決途徑
- 下一篇:幼兒教學體態語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