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會計教學改革探析
時間:2022-03-17 03:16:44
導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會計教學改革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工業4.0新浪潮迅速興起。在現代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情勢下,獨立學院的教育教學改革面臨更大的挑戰。以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以開拓創新思維,腳踏實地投入學習生活,掌握就業本領,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新一代接班人。結合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以會計教學為例:采取“從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創新教學模式,優化重組教學內容到升級教學手段、革新教學方法”等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真抓實干,積極踐行國家關于“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部署。
關鍵詞:普通高校;會計;教育教學改革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它緣起于西方國家的公共事務(管理)專業。1998年,教育部(原國家教委)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正式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列入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近年來專業建設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逐漸出現多層次、多元化、復合型的發展趨勢。因此,在課程建設中引入其他管理類技能的培養,如會計管理技能等。但是,與會計學專業“專業化技能”培養模式相比較,二者之間存在一定差異。為了滿足公共管理專業建設的需要,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會計教學改革進行探析。
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會計教學改革的原因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主要面向公共事業單位,培養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在培養目標中對學生的培養方向、知識、能力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但是,在會計教學中,并沒有考慮到這些要求。而是,簡單地將會計專業的教學模式直接復制到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會計學教學中。這就意味著專業培養目標與教學模式之間已經存在著不協調的因素。如果不進行改革,就會出現教育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巨大偏差:一方面有大量的畢業生涌入社會,另一方面社會又總是缺乏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同時還會導致高失業率的社會隱患。
二、公共管理專業會計教學改革的措施
1.構建和諧友好型師生關系
教師都是學生的導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一位老師都應做到:第一,尊重學生,平等待人,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教師要以堅定的“三個自信”的政治立場和過硬的思想作風、廣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影響、引導、帶領學生參與會計教學改革。要把中國固有的“師道尊嚴”巧妙地融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待生如己”,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專業技能等方面的疑惑、疑慮和困擾,成為他們可信賴的良師益友。第二,為人師表,從嚴治學。學生的思想、情緒、行為都不可避免地打上社會的烙印。對他們中的不良傾向要依法依規及時堅決予以糾正,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鼓勵、激勵他們將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第三,教學相長,做學生的“學生”。在信息高速傳播的今天,理論知識發展迅速,學生有非常廣闊的知識來源渠道。例如,稅收新政、股市新政、進出口新政、央行貨幣政策變化、國際會計準則新規等。這就要求教學中打破“一言堂”,多搞“群言堂”,讓學生上臺講課,成為自己的“老師”。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體現了學術的客觀性和求實性,升華了課堂教學意境,密切了師生關系,增強了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2.以需定教,優化教學內容結構
大學會計課程設置體系是按照會計要素的內在聯系順序安排,從會計學原理、初級財務會計到中、高級財務會計--雖然在知識結構上依次遞進,但所述內容與實際工作業務職責有偏離。不僅浪費了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還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不利于會計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結合會計工作崗位實際需要,按照出納業務、財產物資核算業務、工資核算業務等十幾個崗位業務職責范圍,根據企業財務會計業務不斷變化的新情況(如,營業稅改增值稅,銀行結算制度變化等),及時更新、調整、優化、重組教學內容,實行模塊化教學,這樣就會更符合精簡、高效、節約的原則。
3.以“互聯網+”思維,創新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仍然是目前大學教學的主導形式。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具有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雙重性質,它的技術性特點決定了必須結合實際操作才能達到教學目標。但受客觀原因的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工業4.0”時代,許多所謂“限制”都可以被打破。正如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笨偫淼幕ヂ摼W+思維為推動大學會計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制作會計基本理論“精品課”;把有典型意義的企業會計核算的工作場景,經過分析提煉,去粗取精,制作成“會計工作模塊”視頻,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外延拓展教學,給學生更大的自由學習、體驗時空。老師也要同臺針對學生個體特點、差異性授課、輔導。所有作業都要通過“微信”平臺提交、評閱、反饋;所有考試都在線上隨機抽題進行,并在線上當場出成績。通過這種“線上與線下”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師生間的溝通也變得更為便捷,同時也能避免學習上的“偷懶耍滑”和考試中的“抄襲”現象乃至教師的“人情分”,由此倒逼出更加客觀、規范、嚴謹的教學秩序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4.升級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有相應的教學手段來支撐。而教學手段的升級換代又會推動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對會計教學而言,首先,要進一步加大計算機等網絡平臺終端設施建設的力度,完善并擴充會計模擬室建設,盡快解決模擬實驗室層次、規模不足,設備陳舊老化問題,為“會計電算化”轉變為“互聯網+會計”教學方法的實施,提供物質上的保障。其次,改革會計課教學方法,又理論教學為主改變為上機操作指導為主。除基礎知識、基本理論運用一般傳統教學方法外,其他的專業課一律網絡授課,使用會計軟件操作系統上機操作,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要充分調動學生會、學生社團的積極性,開展有老師指導的“會計知識競賽活動”,并與學分制結合起來。政府有關部門也要“有所作為”,實事求是地重新審視和考量普通高校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摒棄已經過時的束縛普通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形式主義的舊框框,建立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要求的服務監管體系,為普通高校,加強校、校交流,校、企合作牽線搭橋,以實現資源共享,學(學習)做(實踐)對接,從而有效解決企業招人(有實踐經驗的)難和學生就業難的供需矛盾。綜上所述,改革是推動專業建設的基石,是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成為國家有用人才的巨大動力,是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法寶。因此,在專業教學改革也必須緊緊抓住這條主線,把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真抓實干,抓出實效,抓出成果來。
作者:張永鑫 孫開煥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
參考文獻:
[1].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欒甫貴.論會計教育理念[J].會計研究,2013
[3]孫連彤.促進會計教學改革實現人才培養目標[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3
[4]趙陽.高校會計教學改革方法探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4
- 上一篇:低碳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與策略
- 下一篇:高中英語教育的挑戰與探索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