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美術教學論文
時間:2022-02-13 04:06:51
導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美術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能力,啟發學生美感
美育即對人類創造的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具有的美感予以利用,對人開展教育,促使人發展得更加和諧與全面。美主要從勞動中產生,但是又為勞動提供服務。人們開展生產活動不單是追求物質滿足,還要求美感享受。目前科學技術發展迅速,藝術創意與設計有極其廣泛的要求,在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均蘊含著美。一個人若無法了解現實生活美,那也無法對藝術美予以正確認識和理解。所有藝術創作的基本來源均為生活。在學校美術教育中,基本任務為對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予以培養,并使其養成良好習慣,學會從生活中對美予以發現和體驗,而后在創作中充分展現。
二、對教學方法予以創新
美術教學中現實與想象、形象與抽象共同存在且相輔相成,因此教師需發揮引導與組織作用,使學生擁有足夠空間與機會去參與美術審美與創作活動,若有必要可提供個性化體驗機會,促使學生對自我予以充分展現。對學生創新性思維予以培養的重點在于對學生學習興趣予以激發,故而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將學生興趣作為出發點,并基于此對可行性、針對性與創新性均較高的教學策略予以制定,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而后對其創造性思維予以激發。同時,當前多媒體教學逐漸普及,教師應對現代化教學方式予以充分使用,為學生展示教學內容時采用更直觀且形象的方式,促使學生對知識予以更好掌握和理解。例如美術密切關聯于文化、音樂以及文學,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音樂作品、朗讀詩歌等,亦可對民族文化予以介紹,為學生提供美術情境,激發其想象力,而后從自身理解角度開展創作,由此培養其創新能力。
三、教會學生用心感悟生活,對創新素材予以積累
美術創新并非憑空臆想或者閉門造車,而是要在一定創新素材的積累上釋放藝術情愫,同時綜合運用自身知識經驗。美術創新的主要來源為生活,這更是美術教學得以持續開展的強大平臺。要提升學生素材的積累需促使學生對生活予以細致觀察并用心感悟。教師需對學生對于生活的敏感度予以有效培養,讓學生學會用藝術角度對生活美景進行欣賞,并從中發現創新素材。在開展美術課堂時可增設探討生活環節。教師可在課堂中選取一個寬泛主題,需關聯于教學內容,而后讓學生依據此主題去生活中對素材予以找尋,并對其予以記錄,而后將其帶入課堂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學生記錄美時可使用簡筆畫、漫畫、照片、素描或者簡筆畫等方式。
四、強化課堂有效性溝通
美術教學可對學生科學審美觀予以培養,進而增強其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需為學生構建一個創新環境,并開展有效溝通。教師需結合學生創新思維理念的相關要求,將學生作為主體,搭建有效平臺,對學生主動性予以充分發揮。教學環境若具有民主性可促進師生之間溝通交流,同時可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構建健康環境。教師需多溝通交流于學生,創造公平民主課堂氛圍,鼓勵并肯定學生言行與思想,認可學生創作作品并適當表揚。及時發現作品中缺陷與不足,并指導學生修改。
五、創建合理評價機制
要提升學生創新能力需基于科學合理評價機制的構建,這樣可促使學生積極性獲得提升。評價時要注重鼓勵與創新,避免重復與平淡,注重學生個性培養,促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美術活動中得到提升。在評價學生作品時應摒棄傳統的固定答案或者一個標準,這樣會忽視學生個性,并且導致學生在創作時過于注重表面效果,缺乏創新見解。因此需采用科學評價方法,以增強學生創造能力與創新意識。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美術教學中從其基本靈魂為創新。因此教學需結合時展要求對教學方法予以適當改進,注重學生審美情趣與個性的培養,使其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并積累創新素材,強化對美術的理解并充分感悟。同時還要構建一個民主、活躍且輕松的課堂氛圍,優化改進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積極性,進而有效培養其在美術創作中融入創新思維的能力。
作者:余謙單位: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中學
- 上一篇:遠程教育學校考點自檢工作報告
- 下一篇:成控部負責人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