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12-18 09:54:44
導語: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白和對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話語方式,也是理論教育和意識形態灌輸的兩種基本方式。當前高等師范院校(以下簡稱“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就面臨著教學理念落后、教學互動缺失、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這些問題與獨白式的課程教學模式有著密切聯系。為此,應當推動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理念從獨白向對話轉向,以更好地提高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效果。
一、獨白與對話: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的思維范式
思維范式是人們在思維活動、社會實踐、社會交往等活動中常用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它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思考習慣、人際交往等。庫恩認為,思維范式是人們在某些問題上所公認的假說、模型、觀點等,也是人們對方法論、認識論、價值觀的共同認知,思維范式的改變往往會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發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獨白和對話是最為常見的兩種思維范式,這兩種思維范式深刻影響著教育活動的發展,影響著教學改革進程。1.獨白。從字面意思上講,獨白就是自言自語、獨自表白、獨自言說等。獨白的本質特征就是不與他人進行溝通,將他人視為無言的“他者”和被動接受思想的“容器”。獨白是與封閉社會、集權政治、思想閉塞、信息匱乏、文化專制等相適應的教育模式,具有手段強制、思想控制、價值一元、結論確定、剛性管理等特征。在獨白式教育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和被改造的對象,只能默默地聽從老師的教導,被動地接受所謂的知識和真理。同時,在獨白式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中,教師往往是真理的化身和社會的權威,他們常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指導”學生,并以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馴化,學生在被改造中走向“失語”,變成了溫順的“綿羊”,失去了創造的熱情、探索的欲望。2.對話。對話是在開放的現代社會中產生的哲學范疇,也是教育學、語言學等領域常用的概念范疇。從字面意義看,對話是指言者和聽者之間進行思想交流、信息溝通、情感互動等,也是雙方形成共識的過程。巴赫金認為,對話不只是一種話語表達方式,還是人類建構共識、相互協作的過程,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重要前提。主體間性理論認為,主體性思維讓人類社會陷入了相互沖突的困境,只有以對話的方式增進共識,在“言語溝通”中形成共識,才能更好地消除誤會和沖突。顯然,對話是與獨白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教育理念,它順應了信息爆炸、思想開放、文化多元、政治民主的社會發展趨勢。
二、以獨白為中心: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的現實困境
在獨白式的課程教學模式下,教師多以單向度和線性化的教育方式、抽象化和復雜化的理論內容開展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導致學生對枯燥乏味的美術專業理論課程產生了厭煩情緒,從而使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這些直接影響了高師美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1.單向度的師生關系。在應試教育思維和傳統教育理念影響下,美術教師常常以居高臨下的態度看待師生關系,將學生看成被管理的、需要接受指導的對象,將理論灌輸、反復說教、重復練習等作為基本教育方式。在這種單向度、無反饋的教學模式中,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變成了教師的“課堂獨白”,學生變成了接受理論知識的“學習機器”,這些必然會導致學生對美術專業理論課喪失興趣。此外,在單向度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并沒有課堂參與的機會,也很難真正有效參與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從而帶來了學生的話語權缺失和主體性喪失,最終將本應和諧的師生關系變成了冷冰冰的主客體關系。同時,在這種“自我-他者”的師生關系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很難進行有效的情感溝通、觀念互動和思想交流,也很難讓學生在情感上接受教師所灌輸的理論知識、價值觀念等。在獨白式的教學模式和單向度的師生關系中,教師很難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也很難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更無法改變學生對美術理論課的認識。2.抽象化的教學內容。在獨白式的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模式下,教師不了解學生對美術理論課的思想認識、價值需要、興趣愛好等,這些導致教師不能從學生實際開展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活動,也導致美術專業理論課堂的教學氣氛死氣沉沉、教學內容枯燥乏味,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無法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必然會帶來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的失語困境。比如許多學生對透視原理、人體結構、色彩原理等基本理論都不甚了解,對中外美術史、美術鑒賞、藝術分析等幾乎一無所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當從學生的零基礎出發開展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將抽象的美術理論轉化為生動的語言和鮮活的案例,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效果。但是在獨白式教學思維影響下,許多教師多以抽象的美術理論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效果可想而知。3.單一化的教學方式。傳統的獨白式美術理論課程教學是一種簡單粗放的教學模式,它只是片面重視學生對美術理論知識的記憶情況以及學生的美術理論課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對美術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程度。在獨白式的課程教學模式下,教師多將“灌輸-接受”作為基本教學模式,采用自上而下、從外到內的填鴨式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因素對教學活動的影響,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比如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審美性、藝術性等比較強的課程,它不僅要求學生了解藝術創作規律、藝術的內在本質等,還要求學生領悟美術的審美精神、內在精神等,這些都是灌輸式教學所無法實現的教學目標,但是許多教師仍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開展美術理論教學,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再如,高師美術專業是以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為人才培養目標的,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也必然要符合這一教學目標,但是許多教師忽視了美術專業理論課多維度的教學目標,只是為理論教學而理論教學,不能很好地培養高師美術專業學生的中小學教學能力。
三、由獨白轉向對話:提高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效果的思維轉向
思維范式變革是理論創新、實踐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以有競爭力的思維范式代替“不可通約”的落后思維范式,才能從根本上推動社會發展。在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傳統的獨白思維已不適應課程教學的需要,并成為提高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桎梏。所以在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應當建構以對話思維為核心的課程教學體系,以師生對話、內容創新、模式轉變等消解課程教學中的種種問題,超越單向度師生關系、抽象化教學內容、單一化教學模式等所帶來的課程教學困境,推動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的思維轉向。1.對話式的師生關系。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之間是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關系,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更好地實現課程教學的目標。所以在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重新審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話語權和參與權,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對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的觀點和見解。比如應當加強美術專業理論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通過課堂提問、問題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增加學習交流機會,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還可以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參與美術理論方面的研究課題,在課題研究中促進師生互動、改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對美術理論課程的參與度。再如還應當拓展師生交流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美術理論課的師生互動,通過微信、博客、QQ等自媒體平臺開展教學反饋,聽取學生對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的觀點和建議,為學生在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問題上提供更多的言說機會。此外,在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中,應當充分激發學生的“對話需要”,實現教師教學和學生需要的有效銜接。比如可以以中小學美術教學為切入點,引導學生以中小學教師的心態學習美術理論。2.具體化的教學內容。從對話式教學思維看,中外美術史、美術教育學、藝術概論等美術理論并不是脫離經驗世界的“抽象理念”,而是美術創作、美術教育、審美規律的提煉和總結,只有將這些抽象的美術理論轉化為生動活潑、貼近生活的經驗知識,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美術理論課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參與,建構對話協作、交流互動的美術理論課學習共同體。所以,在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應當樹立對話式教學理念,不斷提高美術理論課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形象性等,將枯燥乏味、艱深難懂的美術理論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可以對話”的生活語言和經驗知識。同時,應當將是否利于教學互動和對話交流作為評價美術理論課教學內容的重要標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心理特點等方面呈現美術理論課教學內容,整合美術理論課教學資源,增進美術理論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感共鳴。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呈現美術知識、美術理論、美術流派、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及創作風格等,將枯燥難懂的美術理論變成生動形象的視頻、圖片、動漫等,提高學生對美術理論課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美術理論課教學的有效參與。3.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開放化、多元化、信息化的現代社會中,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灌輸式教學已經不適應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的教學需要,并成為影響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應當以對話式的教學思維開展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建構多元化、互動式的課程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首先,可以將“教”與“學”結合起來,建立實踐式的課程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參與課程教學活動。比如,可以將學生變成美術理論課的教學主體,讓學生到圖書館或網絡上查找教學資料,制作美術理論課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并讓學生組織開展美術理論課教學活動。其次,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開展美術理論課教學。比如在學習藝術欣賞時可以帶領學生到博物館學習藝術鑒賞,這樣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也能夠潛移默化地實現美術理論教學的目的。再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藝術館、訪問民間藝人及藝術家工作室、考察美術文化遺址等,并在參觀和考察中因地制宜地開展美術理論教育,這樣能夠收到良好的美術理論教學效果。
在以人格依附、思想封閉為基本特征的傳統社會中,獨白是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它能夠很好地傳播各種思想觀念、價值信仰等。但在社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中,知識和信息的數量急劇膨脹,社會成員的注意力被紛繁繚亂的社會信息、思想文化等所吸引,同時社會成員的獨立意識、自主意識等也越來越強,并且對獨白式的知識傳播及教育方式產生了抵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獨白式的教育方式漸漸不適應學校教育需要,并成為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桎梏。所以在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中,應當從課程教學的主要問題、制約因素等出發,推動教學思維由獨白向對話轉向,以更好地提高高師美術專業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蔡春,扈中平.從“獨白”到“對話”—論教育交往中的對話.教育研究,2002.2
2.王明磊.高師美術學專業理論課程教學優化芻議.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2
3.汪保群.新課改背景下對幾所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反思.藝術探索,2011.2
4.趙民,商志哲.加強高師美術專業理論教學培養合格美術師資.美術教育研究,2011.4
5.于露.高師美術學專業課程理論知識講授缺失問題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7.13
作者:劉珂 單位:新鄉學院
- 上一篇:美術高考生專業水平策略分析
- 下一篇:高職美術教育問題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