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則與路徑
時間:2022-09-04 10:40:18
導語: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則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慎獨性、底線性、借鑒性、與時俱進”為特征的大學生自律,其實質是大學生主體的“自業與自得、自尊與自信、自立與自強”等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自我教育。大學生自律應遵循“文明與和諧、自由與公正、團結與友善”等思想品德教育原則。大學生要從我國傳統文化學習中增長自律見識,要在實際生活中養成“恭維鞠養、抱法處勢、講信修睦”等自律之良好行為習慣。
關鍵詞:大學生;自律;思想品德教育;講信修睦
曾子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思想品德,使人棄舊圖新、除惡揚善,教育人們趨向完美的思想道德境界。大學生主體需要借助于高校平臺,基于自我發展的需要,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學校紀律和社會公德,自覺學習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在自律與他律的相互作用中,努力成長為建設富強、文明、和諧、美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和接班人。
一、大學生自律的內涵、特征與實質
(一)大學生自律的內涵。自律是指行為主體基于某種道德規范、社會輿論、法律強制、紀律約束等外在壓力,將來自國家、民族、社會、他人的要求內化為自我意識和行為,使自我主觀意愿符合社會客觀實際要求,并最終成為主體自我信仰和自覺尊崇的一種良好行為習慣。大學生自律,是指借助大學環境,通過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專業能力、不斷提升思想品德素養的大學生主體的自覺自愿、自我約束的自我成長行為。自我要求進步、自覺規范行為、自我督促不越矩,是大學生自律的應有之義。從主體多維發展視角,大學生自律須有道德自律、學習自律、交往自律等豐富的內容。道德自律是大學生主體依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求,自覺服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建設目標要求,自覺投身“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會建設實踐中,自覺遵守“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道德規范要求。大學生主體準確認識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要求,審慎選擇和履行道德準則和規范,以調整自身行為和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把個人自我發展融入到社會發展的宏觀道德要求之中。大學生是以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相關的社會科學知識為己任,學習自律是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己嚴格要求、時時督促,在學校關懷和老師引導下,樹立正確的學習理想、確定適合的學習目標、實施科學的學習內容、制定切實的學習評價方式等自覺行為。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克服困難、攻破難題,促使其不斷進步,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能可持續發展。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系的產物?!蔽覀兌际巧钤趶碗s、多變的社會之中的。不可避免的就是我們要生存、要發展就得和他人進行交往。交往自律即是大學生在進行交往的過程中能夠堅定自己的信念、堅守自己的原則、守住心中的底線,能夠認真待人并且能以自身的行為影響他人。(二)大學生自律的特征。大學生自律較之于他律,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慎獨性。“慎獨”是我國儒家學派創造出來的修身養性的方法。最先見于《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薄吧鳘殹笔侵冈跊]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主體也能嚴格要求自己,遵守規章制度絕不做有違道德和法律要求的事情。大學生自律具有慎獨性,絕不是指作為主體的大學生只有在有外在強制力的管控、約束之下才按規章制度辦事,而是指在沒有外在的監督之下,大學生也能自己主動約束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使得自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2.底線性。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無法預料下一秒發生什么事情。三人成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象屢見不鮮。但大學生在經歷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后,對一些基本的是非曲直應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毫無原則。大學生自律應是有底線的。我們自己約束自己、監督自己不是說我們只是沉浸在自我世界里面,對待他人和社會的事情不關心,只是做好自己就行了。而是說我們的自律不止是在個人層面,也應該表現在對社會、他人的關系層面。對待一些不公平、貪污腐敗的現象,大學生應該拿起法律武器,以正確渠道尋求解決。3.借鑒性。大學生自律不是漫無目的、毫無章法的。大學生自律也不是隨心所欲的制定自己的自律規則。大學生自律具有借鑒性。大學生的自律可以借鑒前人自律的經歷,從中吸取有益的經驗和教訓,以便能夠更好達到自律;大學生還能從領導、老師和同儕交往中獲得自律的經驗與知識;大學生自律本身對于身邊的他人也具有評價和借鑒意義。大學生自律正是在不斷學習借鑒內化和外化實踐中得到形成和發展。4.與時俱進性。鄧小平說“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大學生自律教育也要“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這就是大學生自律與時俱進的品格。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領域的事物和現象從來不是靜止不動,而是處在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之中,所以,自然的法則、社會的道德、個人的品質規范要求等也是處于不斷的變動之中。因此,大學生的自律也應該適時、適事、適勢而為,不斷學習、甄別、選擇和遵行。人性或多或少會有“惰性、觀望、等待”消極個性。大學生自律與時俱進品質可以時時敲打著人們別再怠惰、別再等待,而是自覺行動、自我奮起,在不斷地自律行為中前行。(三)大學生自律的實質。1.自業自得的世界觀自我教育。人們所處位置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同時世界觀也是不斷更新、不斷發展的。在《后漢書•民傳•臺佟》中対自業一詞有如此表達:"隱居武安山,鑿穴為居,采藥自業。"在宋葉適的《石庵藏書目序》中說道:"貧者隨聰明之小大,以書自業,而不茍恃衣食,則無貧之患?!笨梢?,自業有“自謀生計的事業的意思”。自得,顧名思義,是自己得意或感到舒適,自己有心得體會的意思。大學階段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若不及時加以正確引導可能會使得其形成消極的世界觀,眼界狹隘、思想庸俗、被迫害妄想等等。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一致性。這些消極的世界會使大學生主體誤入歧途。大學生自律能夠使其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自律作為檢驗一個人思想品德發展的重要標準,它可以作為一種事業,在一些情況下還可以為我們贏得機遇、發展事業。自律可以讓我們獨立思考,不被周遭的世俗觀點所左右,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大學生自律對于其世界觀的自我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自尊與自信的人生觀自我教育。馬克思主義認為,各種人生觀都是一定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共同作用的產物。由于各個時代的各個階級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生活經歷和境遇不同,對人生的意義和目的認識不同,人生觀也就必然不同。人生觀和世界觀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人生觀會隨著世界的變化而不斷地改變和發展。自尊即自我尊重,它是主體內在的精神需要,也要求外部事物對主體尊重。自信是我們對待一切事物都要有的一種品質,也是我們克服困難的必要條件。自尊和自信都是人自我價值感的認同。大學生自律能使其進行人生觀的自我教育,以自尊和自信來對待人生。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遇到困難相信自己,以自信的狀態面對。自律能引導大學生自尊,使其充滿自信。3.自立與自強的價值觀自我教育。隨著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權力、金錢、美色等對任何人都有絕對誘惑力,為此,我們選擇用什么樣的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選擇、價值追求等都是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價值觀與世界觀、人生觀緊密聯系、不可分割。自律對大學生價值觀的自我教育作用表現在自立與自強。自立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事、不為外力所動。自強則是自我勉勵,奮發圖強,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大學生自律能夠使其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任務、獨立生活,擺脫對父母家人的生活依賴和精神依賴。也能讓大學生自我鼓勵、奮發向上,為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發展謀劃策略,并且具有強大的行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二、大學生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則
1.文明與和諧。大學生自律需要遵循一定的價值觀原則,不是毫無規定、隨心所欲的自律,在一定程度而言,這也不是真正的自律。大學生自律必須遵循文明與和諧價值觀原則。文明的本質的和諧,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和諧又是文明的重要表現。兩者緊密結合,是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價值觀。大學生自律必須追求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統一,不能只做單選題,忽視任何一方都會導致畸形發展。大學生自律必須堅持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不能把自己裝進套子里面,與世隔絕。2.自由與平等。自由與平等向來是人權的衡量標志。大學生自律的意愿和其自律行為的實施都應是自由的,不受外力的干擾和阻攔。自律行為也是自由的,任何人都不能妄加干涉。大學生自律必須是平等的,自律的主體———大學生,是平等的,不能說某一好學校的學生才具有自律品質,更不能說某些身體不方便的人是不自律的。大學生自律必須遵循自由與平等價值觀原則,充分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權利,認真審視自己。3.團結與友善。大學生自律不是自己封閉自己,不是個人的事情,它也同樣涉及到其他的社會關系。大學生自律必須遵循團結與友善價值觀原則,在學習上,應互相幫助、直面困難;在工作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團結統一,借用團隊的力量,完成一人之力做不了的事情;在生活中,要友善關愛他人,以德做事待人,團結同學。大學生自律體現在其生存的方方面面,遵循團結與友愛的價值觀原則為大學生自律指引了方向。
三、大學生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路徑
(一)大學生要從我國傳統文化學習中增長自律見識。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鑄就了輝煌的“自尊自重”、“忠信孝悌、禮義廉恥”、“奉公守紀”等自律文化精髓,為我們提供了自律品質學習的豐富素材,讓我們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不斷增長對自律的理解和認識。1.學習“自尊自重”的傳統文化精神,增加自律文化底蘊“自尊自愛”自古有之,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精神之一?!白宰鹱詯邸奔词侵缸晕易鹬亍⒆晕覑圩o,維護自己的名譽。自律更加傾向于自己對自己不斷地連續的的心理暗示,以約束自己、監控自己進而檢驗自己。學習“自尊自重”的傳統文化精神,能夠增加自律文化的底蘊,賦予自律文化更深層次的內涵,進而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律、做到自律,全面發展自己。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保ㄕ撜Z•學而)一個人如果不莊重就失去的威嚴,一個人不斷地學習就不會僵化,一個人要講究忠誠和信仰,要結交志同道合的人為朋友。一個人要善于認識錯誤的危害性,從而積極去改正錯誤。古人的諄諄告誡,對我們今天大學生的“自尊自愛”的自律品質提升,具有無比的啟迪意義。2.學習“忠信孝悌、禮義廉恥”的傳統文化精髓,拓寬自律文化視野“忠信孝悌、禮義廉恥”是孔子的全部德育思想。歷史已經證明,這個德育思想是科學的、意義重大的,我們一直沿用至今。“忠信孝悌、禮義廉恥”可以理解為報忠國家、信守諾言、孝順父母、兄弟有愛、遵紀守法、見義勇為、廉潔奉公、知恥后勇。學習“忠信孝悌、禮義廉恥”的傳統文化精髓,能夠拓寬自律文化的外延,而不是僅僅只是局限于個人層面的約束,它在國家、社會、親情、友誼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同時,學習“忠信孝悌、禮義廉恥”傳統文化精髓也反作用為我們自律品質的培養。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子曰:子曰:“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保ㄕ撜Z•里仁)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論語•憲問)。經典文化中的話語,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忠信孝悌、禮義廉恥”,怎樣才能做到“忠信孝悌、禮義廉恥”,把大學生自律修養植根于我國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3.學習“奉公守紀”的傳統文化思想,樹立自律行為意識“奉公守紀”是指秉公行事、遵守法令?!霸拇蠹抑住钡年P漢卿曾在《山神廟裴度還帶》中寫到:“韓公平昔奉公守法,廉于公謹。”“奉公守紀”自古以來都被大政治家、大軍事家所倡導,也是我國古代治理國家的一種重要的方式。素來有“君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說法。古人云:“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也可以弗畔矣!”(論語•雍也),學習“奉公守紀”的傳統文化思想,可以幫助大學生增強法紀意識,以法作為約束自己的重要途徑,樹立自律行為意識。(二)大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自律行為習慣。1.恭維鞠養:大學生要珍惜自己的榮譽和生命我們的生命父母給予的,是有父母養育長大的,我們自己本身也承擔著養育下一代的使命。因此,我們不能毀傷自己的身體,不能置自己的生命與危險之中。大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自律行為習慣,要珍惜自己的榮譽和生命。對于一些可能傷害我們身體、使我們陷入危險之中的行為堅決不做,同時也要積極阻止他人實施這些行為。大學生要珍惜自己的榮譽,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勿要讓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會破壞我們的榮譽。我們作為國家、社會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我們生命的意義還在于為國家盡忠、為社會效力。承受生命之重才能破繭成蝶,珍惜榮譽和生命才是正確的選擇。2.抱法處勢:大學生要自覺學習和遵紀守法“抱法處勢”出自《韓非子•難勢》:“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抱法處勢”是法家治國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指的是要依據法律,結合權勢進行治理,國家就治理得好;背棄法律,放棄權勢,國家就不能治理得好。同樣,大學生自律的內涵中就有一條則是要遵紀守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我們每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生存。我們存在于這個社會之中,那么我們就要遵守這個社會的準則和規章制度。以學無止境的態度,積極主動地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3.講信修睦:大學生要友善待人和誠信做事大學生自律要養成良好的自律行為習慣,要做到講信修睦,即人與人之間,講究誠信,達到一種和睦友好的狀態。在一定程度而言,講求友善和誠信是對自我完善的追求。全面發展的目標導向指引大學生要友善待人和誠信做事。友善誠信的內涵豐富、外延很大,體現在我們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體諒他人、寬容友好,不要過分苛責,答應別人的事情也要做到,不要輕易許諾,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別人對你實施了不恰當的行為,也應大度原諒。在學習和工作中,也要做到與他人友好相處,友善待人、以德待人、誠信做事?;蚴窃趧e人勞累時為他泡上一壺茶,又或是做到答應別人的一件小事。友善誠信從來不講大話,只有靠自己認真去做才能領會。大學生自律是大學生主體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品德素質,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對于大學生主體的殷切要求。大學生自律品質的習得,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綜合影響和大學生主體不斷自我學習、自我認識、自我踐行等多維思想品德教育路徑合力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徐慶皓.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大學生自律精神培養對策的探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6(8)
[2]林斯坦.高校道德建設面臨的重要問題:大學生自律弱化現象分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2)
[3]周全勝,陳鵬.論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動態邏輯[J]教育觀察,2016(7)
[4]馮平.精神文明建設者的自律和他律[J]社會科學研究,1997(2)
作者:龔代軍 周全勝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政治與歷史學院
- 上一篇: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 下一篇:小學語文教學品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