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歌唱心理的培養
時間:2022-02-18 09:10:29
導語:良好歌唱心理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歌唱是受心理活動支配的,良好歌唱心理是歌唱者能否唱好的關鍵。作者從多年的聲樂教學和藝術實踐中總結出幾種有效的心理培養方法:加強歌唱積極性的培養;加強藝術實踐鍛煉,提高臨場心理素質;根據歌唱者的不同氣質類型,因材施教。把心理學方法應用到聲樂技能課教學中,給傳統教學拓寬了思路,增加了新的教學手段,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歌唱心理;教學;培養方法
人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在意識支配下完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歌唱活動是受心理活動支配的。只有建立在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對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進行調節和控制。加強對學生歌唱心理的培養,能夠使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學習,為傳統的聲樂教學增加新手段,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加強歌唱積極性的培養
聲樂學習過程是艱苦的,因為人聲這個“管樂器”在我們體內,無法看到和觸摸,這在客觀上給我們的學習增加了難度。著名聲樂教育家周小燕在《聲樂基礎》這本書里這樣寫道:“在歌唱中歌唱者既是'樂器',又是'演奏者'。所以,歌唱訓練就面臨著兩項任務,制造樂器和演奏樂器。”從這個角度講,聲樂學習要比器樂學習復雜得多。要使歌唱者如愿掌握歌唱技能,教學雙方都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聲樂學習者要不斷地學習,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因此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是首要的。從教師角度講,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語氣平和,鼓勵為主
聲樂學生的自然條件是千差萬別的,先天自然條件好,又肯努力,在成功之路上走得就會遠些。先天條件不好的歌者,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就會產生自卑或是怨天尤人的心理。作為教師,這兩種學生都會遇到。無論碰到哪種學生,都要語氣平和,耐心輔導,同樣對待。學生哪怕只有一點點進步,也要抓住機會給予肯定和表揚,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老師喜歡我”的積極心理,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歌唱心理狀態。這里要強調,特別是對那些素質差、進步慢的同學,更要在歌唱心理培養上下功夫。聲樂課是技能訓練課,一般都是師生一對一上課。所以在聲樂教學中,師生雙方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師生間的配合尤為重要。配合得不好,會影響整個教學效果。一節課配合不好還好說,長時間沒有好的配合,就會影響學習進度。所以在聲樂教學中,師生間一定要互動、和諧。教師的態度、精神、感情是保持課堂氣氛和諧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師精神不振,語氣強硬,表情嚴肅,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緊張,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另外,正確歌唱方法的建立,需長時間不斷地學習。在學生還沒有建立正確的歌唱狀態以前,教師要循序漸進、耐心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不要因為一時學生做不到就急躁,態度惡劣,訓斥學生,甚至冷言挖苦,使學生喪失學習聲樂的信心。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在他情緒低落時,更要注意不要急躁,保持語氣平和,多鼓勵學生,把他身上的積極的心理因素調動起來。長此以往,就會培養出學生的不畏艱難,樂觀向上的積極歌唱心理。
2.從興趣入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學什么,有興趣就有動力。歌者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活動,可以維持長久而集中地注意,保證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考、牢固的記憶,即使碰到困難,也會努力克服,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可見,興趣對歌唱者的學習活動會產生極大的推動和激勵作用。可能你的學生開始時只對通俗唱法感興趣,那就從他的興趣出發,讓他唱一句他最拿手的通俗,教師再從這句唱上一步一步找,直到找你需要的聲音。這樣,上課內容實現了,學生也對上課產生了興趣,良好的心理因素占主導,學習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3.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不一定每堂上課都從發聲練習開始。學生在課堂發聲訓練中可能長時間難以達到老師要求,這時學生已經覺得很吃力了,如果老師還一味地堅持原來的發聲練習,就會使學生喪失信心,這種不良歌唱心理一旦形成,就會影響以后的上課的質量。此時,教師就應該及時靈活地調整上課內容,可以從學生演唱狀態好的歌曲入手,進行教學。當學生的學習處于瓶頸期,教師和學生就可以靈活的安排教學內容,通過文獻閱讀、聽音樂會、和同學老師交流體會等方式學習。如果一個學生跟自己的老師長時間協調不好,進步不明顯或退步,慢慢就會對教師的能力產生懷疑,這種心理一旦形成,教學就很難繼續進行。這時可以嘗試給他更換一位老師。只要能對學生解決困難有幫助,教學方法可以很靈活。4.選擇歌唱者喜愛的作品教師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對老師作業留的某一首歌不喜歡也唱不好,心理上有畏難情緒。這種情況下,教師就不要一味堅持,可以考慮換歌。在浩如煙海的歌曲藝術海洋中選擇一首學生既喜歡又能達到教學訓練要求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教師要盡量選擇學生喜愛的歌曲來進行聲樂訓練,特別是初學者,在他們沒有對聲樂產生足夠興趣前,選擇他們喜歡的作品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是有益的。
二、加強藝術實踐鍛煉,提高臨場心理素質
音樂表演是舞臺藝術,因此,表演者必須在舞臺上多多磨練,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著名小提琴家帕爾曼雷這樣說∶“我要建議你盡可能多地演出,去為任何人演出,舉行音樂會或學生音樂會。演出得越多,得益越多。在精神狀態非正常的狀況下演出得越多,情況就越好。”在一個人面前演唱和在多人面前演唱感覺完全不同。一般來說,和老師單獨上課或自己練習的時,歌唱者會感覺很自然、放松,狀態也很好。但如果旁邊有別人在聽或是登上舞臺的話,學生多數會感到心理緊張,從而影響歌唱的正常發揮。但我們知道,聲樂學習不是為了自娛自樂,是要唱給聽眾的,所以就一定要鍛煉歌唱者在聽眾面前唱歌的膽量,培養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教師在平時授課時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學生適應外部環境的能力。平時授課可以適當增加聽課的人數和次數,使學生在多種外界壓力下學會克服害怕的心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在這種環境下感到很習慣,很自然,無論聽眾多少,都不會影響正常發揮。鼓勵學生盡可能去參加各種藝術演出和比賽,在社會實踐中熟悉舞臺、熟悉觀眾,加強臨場心理素質訓練。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在舞臺和比賽上的演唱情況,檢驗自己課堂教學的成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改進。實踐環節是聲樂教學的必要環節和重要的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完善,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根據演唱者不同的氣質類型因材施教
氣質是指人的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點。心理學把人的氣質分為四種基本類型: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膽汁質。這種類型的人的興奮性較高但抑制過程較弱,在行為上的表現不均衡。這種類型的歌唱者直率、熱情、精力旺盛,但脾氣暴躁,容易沖動,心境變化劇烈,屬外向型。這種類型的歌者能夠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學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但一旦能力達不到,又往往對自己失去信心,情緒低落。碰到“膽汁質”的學生,就要幫助他克服暴躁、任性的缺點,引導他向有耐心,沉著,有良好自制力方面去發展。多血質。這種類型的人敏捷好動,神經過程平衡、靈活,很容易適應環境。這種類型的歌者對學習有熱情,思維敏捷,工作效率高。多血質的歌者是優秀的活動家,對歌唱事業興趣濃厚。他們能很快把握住新鮮事物,具有靈活性,適應環境的能力強。但這種類型的歌者容易有始無終。對于“多血質”的學生,要盡量克制他們那種草率、浮躁的特點,引導他向有始有終、刻苦鉆研、嚴格要求、靈活機智的方向發展。黏液質。這種類型的人表現為沉著冷靜,他們的神經過程均衡,但靈活性差,反應較遲鈍。他們的特點就是安靜、沉穩、均衡、堅強,能控制好自己的沖動,善于忍耐,情緒不易外露。對于“黏液質”的學生,由于他沉著穩重,缺乏生氣,做事固執,墨守成規,就要啟發他的創新性,讓他在學習和實踐中多一些活潑、靈活的特點。抑郁質,這種類型的人表現為呆板、羞澀,這種類型的人神經過程較弱,不能經受太大的精神緊張,所以他們膽小,不喜歡在人前拋頭露面。大多數的抑郁質的人都性格孤僻,行動遲緩,性格靦腆、怯懦,做事優柔寡斷,面臨危險事情緊張、惶恐。對于“抑郁質”的學生,由于它做事膽小、怯懦,耐受力差,就要經常的鼓勵他,讓他多些大膽、豪放,多讓他接觸藝術實踐,阻止他朝孤僻的方向發展。根據不同學生的氣質類型因材施教無疑對教學會有幫助。但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簡單、教條地把學生歸納到某個氣質類型里去,可能有很多學生是混合的氣質類型,這就要靠教師長期觀察,靈活對待了。
總之,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心理活動對歌唱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受到聲樂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歌唱的動機、情感、思維、記憶等等都是受心理支配的,如果能夠改變過去那種簡單的生理教學模式,從心理學角度對傳統聲樂教學內容提供有益的補充,并能取得更好效果的話,未嘗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作者:盛文峰 單位:遼東學院師范學院音樂系
[參考文獻]
[1]羅小平,黃虹.音樂心理學[M].北京:三環出版社,1989.
[2]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徐行效.聲樂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民音樂出版社,2000.
- 上一篇:深化教學管理改革的途徑及策略
- 下一篇:聲樂演唱中情感表現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