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專業探究式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19 09:03:09

導語:建筑設計專業探究式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設計專業探究式教學研究

一、建筑設計專業現階段學生學習的現狀和特點

1.學習現狀

早期的建筑設計專業學生學習主要靠教師的傳授、書籍資料的查閱和范圖參考等方式,雖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學生整體的素質和能力、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比較高。而當下,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學生可供查閱的資料從內容到形式都豐富了很多,但學習的興趣和能動性卻在逐步下降,專業知識學習效果差,缺乏實踐經驗,造成建筑學人才培養與輸出跟企業的需求無法對接,因此轉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改變現狀,提高學生學習建筑專業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關鍵。

2.學習特點

(1)學習時間由于專業特點,建筑設計專業的學生通常習慣于下午或者晚上學習或設計方案,因此,課下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大部分無法即刻解決,教師也無法做到快速跟蹤輔導,只能求助網絡或其他方式,無法實現及時一對一的課后學習交流。(2)學習地點建筑設計專業的教學需要創新思維和自由思想碰撞的場所,通過學習和交流的結合能激發設計靈感。[1]但現實是很多高校由于教學場地的限制,教學資源配給不足、教學環境差等問題造成很多學生無法在教室或工作室內完成設計任務,這就導致了學生相互間的學習和交流缺少溝通的渠道,變成孤立的個體或是以宿舍為單位的小范圍團體,缺少學習氛圍和學習動力,使設計思維的活躍度不夠,影響設計的最終效果。(3)學習方式建筑設計專業學習方式主要有教學指導、小組討論、日常互評互議等。除課上教學以外,課下學生之間的設計討論、方案交流對專業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對設計的影響越來越大,其學習方式從依靠教師指導向自主學習、團隊協作的方向轉變。

二、建筑設計專業探究式教學數字化自主學習平臺相關概念

1.探究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是指以研究與剖析科學原理形成過程為載體,訓練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建筑設計問題探索和研究,并主動獲取相關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2]2.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能夠自己把握和主宰自己的學習,其核心意義在于“自主”控制,強調個體獨立、自覺的學習。包括學習內容的自我選擇與確定、學習方式方法的自我調節、學習時間的自我設計和學習結果的自我評價。

三、建筑設計專業探究式教學數字化自主學習平臺

能解決的問題建設一個集“教”與“學”一體化的數字化自主學習平臺,形成支持自主學習為導向的系統建設策略,主要目的是解決如下問題:(1)在數字化自主學習平臺上,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角色關系,使學生的學習能夠更加積極主動。(2)結合建筑設計類專業的特色,使數字化自主學習平臺建設中突出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作用,培養和發揮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3)利用數字資源庫的資源和平臺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實時交流與互動,不但能跟蹤學生的設計進展,還能解決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4)彌補靜態教學資源庫和常規課程網站的不足,為自主學習提供更豐富的信息資源尤其是建筑數字技術信息。

四、建筑設計專業探究式教學數字化自主學習平臺建設的內容

1.信息技術參與下探究式建筑設計專業教學設計

建筑設計專業教學是根據教學培養目標、教學條件、學源情況、專業需求等提出的階段性主題學習任務,教學主題內容的選擇與教學形式契合,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依據教學方案有序開展,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利用信息技術多樣化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信息技術作為建筑設計專業學生學習的“導學”和“自學”工具。建筑設計專業探究式教學數字化自主學習平臺和課程各階段的培養目標可建立如圖1所示的體系:

2.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學習資源庫的建設

網絡信息資源的發展使建筑設計相關課程的資源更加豐富多樣化。學生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與教師、同學甚至企業進行交流,拓展綜合的專業知識能力。(1)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探究式教學不是把普通的建筑設計專業相關的教學資料上傳至自主學習平臺,而是針對教學目標、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或重新編寫建筑設計教學大綱、課件、教案等相關資料,在教學資源庫平臺上進行共享,在此基礎上提供與課程內容相配套的參考書目和習題,并加強微課建設,每門微課由數十個3~5分鐘知識點的微視頻組成。加強企業設計資料庫建設,實現企業與學校對接。通過建設教學資源庫與設計企業資源共享,讓學生接觸到市場真實的設計項目,增強創意、決策能力和設計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2)數字化學習資源庫建筑設計類專業學習資料庫建設,可以把建筑圖文、音像等資料梳理歸類存放在學習資源庫中,并定期更新,供學生使用如:①建筑規范類,將建筑設計專業課程中所涉及的各類建筑設計規范傳至資源庫,作為設計指導的依據;②工程實例,收集經典建筑資料,通過案例說明幫助學生借鑒和參考;③影像資料,利用互聯網絡資源,把典型建筑的影像資料進行整理、編輯和分類,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作為設計思維的拓展;④優秀課程作業,收集往屆優秀的建筑設計專業學生作業和作品,為低年級的學生學習提供示范和參考;⑤移動交互式數字教材,將紙質書內容重新編排和交互設計,利用其動態化、情境化和形象化的特點面向平板電腦進行全新設計呈現。(3)互聯網學習資源互聯網資源開放性、多樣性、共享性的特點與建筑設計課程有著良好的融合度,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的資源對建筑設計進行評議、分析和討論。同時,各種信息鏈接、公共平臺、網站等為學生知識面的拓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3.互動模塊建設

互動模塊是探究式教學非常重要的環節,它能夠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通過互動不僅調動了建筑設計專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積累,提高了學習效率。(1)在線討論模塊該模塊是針對建筑設計專業的設計專題或其他設計內容而展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學生可以將近期的設計思路、設計想法和問題與教師和同學進行相互溝通和討論,達到集思廣益、拓展專業知識領域深度和廣度的效果。圖1探究式教學與數字化自主學習平臺目標體系圖(2)答疑模塊此模塊就是教師在信息平臺上幫助學生答疑解惑,通過教師的定期或不定期上線,幫助學生梳理和解答在設計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引導學生獨立或團隊協作深入研究,最終解決問題。(3)成果展示模塊該模塊主要用于上傳不同階段的成果,建筑設計的不同課程,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設計任務,都有階段性成果,指導教師可以在該模塊內進行評圖,節省大量時間和空間,學生可以及時明辨優劣、互學互鑒。(4)移動式實踐教學模塊建筑設計專業高年級學生經常分散在各建筑工地和城市設計院實習,實習效果的控制和教師現場指導就顯得困難,該模塊可以通過移動通信設備、微信平臺等,對畫面、視頻等文件進行傳輸,教師可以對各類實習進行現場監控、成果傳送和及時解答問題等活動。(5)建筑設計技術軟件學習交流模塊該模塊的建設不分年級不分班級,方便學生對軟件使用過程的交流和學習。作為建筑設計專業,傳統以二維圖紙或模型的方式探討問題的方法已無法展現空間感,而軟件輔助(如BIM、ECOTECT、SKETCHUP、犀牛軟件等)和數字化技術介入能更深入地表達和探討建筑的形體、空間和建造等問題。

4.數字技術參與下的評價方式設計

建筑設計專業的很多課程成果都無法實現定量評價,建構科學的評價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數字信息技術參與下教學過程要堅持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實現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和差異性評價,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監控,增強教學評價的科學合理性、可量化性及公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3]

五、結語

通過數字化自主學習平臺的建設,增強學思結合,利用探究式、討論式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是今后建筑設計專業教學發展的新方向,學生利用現代化的數字信息技術能夠主動、自主地學習,增強整體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建筑設計問題的能力、提升整體綜合專業素質是今后教學的新目標。

作者:王海英 劉志峰 單位:金陵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周真如.大學設計專業學習行為模式及交往場所研究[D].清華大學,2014.

[2]劉志峰,周楊靜.信息技術在研究性課程中“導學”功能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32).

[3]陸長平,姜銳,鄧慶山.構建探究式教學課程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