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教學管控員的績效監管

時間:2022-01-07 10:41:15

導語:校園教學管控員的績效監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教學管控員的績效監管

本文作者:吳薇盧傳堅舒彤黃亮工作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績效溝通與實施績效實施是在制定績效計劃后,教學管理人員按照計劃開展工作。在此過程中,績效溝通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形式可以是教學主管采取多種溝通方式,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況和發展需求,反饋并提出改進意見;也可以是教學管理人員主動與主管溝通,提出建議。這樣既可以調整實際工作與績效目標之間的偏差,也可通過雙向的績效溝通確保教學管理人員在績效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績效管理不僅是一種對教學管理人員的監督機制,更重要的是一種激勵機制。

績效評價是績效管理全過程的核心,在績效管理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包括評價指標的設計,績效評價周期、評價主體等多方面內容。2.1課題研究中,根據總體目標,采用文獻研究法、座談法、問卷調查法方式,對教學管理人員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評價周期、評價主體等進行了調查,見表1。由表1可知,在這些初擬的指標中,崗位工作的完成率、完成質量和團隊協作完成工作情況3個指標得到90%以上人員的肯定,學生滿意度得到80%以上人員的肯定,必須具備的特定技能、工作知識、能力、教師滿意度、開展工作中出現事故率3個指標獲得70%以上人員的肯定,在工作中提出新建議并持續改進、教學研究課題的申報、教學情況3個指標得到60%以上人員的肯定。因此,通過文獻調研、會議討論、問卷調查篩選的10個指標可以擬定為教學管理人員績效管理的指標體系。同時,可由被認可程度,初步判斷各項指標的權重系數從崗位工作的完成率大于崗位工作的完成質量;大于團隊協作完成工作情況;大于學生滿意度;大于必須具備的特定技能、工作知識、能力;大于開展工作中出現事故率;大于教師滿意度;大于教學研究課題的申報;大于在工作中提出新建議并持續改進;大于教學情況。其次,在評價周期方面。根據調查,有7.8%的人員認同一學期,69.2%的人員認同1年,23%的人員認同2或3年。在實際工作中,應該考慮到有些指標本來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可以針對不同的績效評價對象和評價目的,績效評價周期也應有所差異。例如對于日常教務工作質量的評價,績效評價周期可適當縮短,可以1年的時間為評價周期;而對于開展教學研究課題、發表教學論文等方面的評價,考慮其本身的研究周期,所以評價周期可以適當延長到幾個年度。此外,為了全方位的真實反映績效目標實現情況,加強績效評價的客觀性,近70%的被調查人員贊同上級、同事、學生可作為績效評價的主體,績效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得到認同。所以,作者對教學管理人員的績效評價上,可采用國際上通常采用的“360度反饋”法[3],就是從教學管理人員工作的各個方面來獲得其績效信息,具體可包括上級、同事、自我、教師、學生等方面對教學管理人員績效的認可程度,其評價結果更易得到被評價者的認可和支持。2.2績效診斷與反饋績效管理不是以績效評價結果為終點的,績效評價本身并不一定能提高管理績效,還應該根據考評所提供的線索,分析出問題的原因,也就是要進行績效的診斷與反饋。績效診斷是績效反饋的前提。績效結果的好壞,可能是績效管理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也可能是被考核人員的個人原因。通過績效診斷這一過程,若發現是績效管理制度的原因,可及時反思和調整,完善制度,提高其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4]。若發現是被考核人員的個人原因,則要進行充分的績效反饋。目前考評結果的反饋主要采用書面總結的形式,這樣的反饋缺少交流性和針對性[5-6]。結果的反饋應該是雙向的、互動的,如面談的形式,從而使領導與被考評者之間有一個交流反饋過程。通過這種持續的交流反饋可以讓教學管理人員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工作狀況,為其進行個人的發展規劃提供有用信息,并在此基礎上,與教學主管共同協商下一個績效周期的績效目標[7],從而制定績效改進計劃,使教學管理人員的個人績效和高校的總體績效都能得到螺旋式上升。2.3績效結果的運用目前大多數績效結果都與薪酬掛鉤,但由于評價指標的粗略,也難以反映出其結果的差異性,嚴重影響教學管理人員的積極性[8-9]。因此在績效結果的運用方面,構建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物質激勵與非物質激勵、近期與中遠期激勵相結合的激勵體系[4]:如以物質待遇、福利激勵人,以暢通的事業發展渠道激勵人,充分利用培訓機會激勵人等,使績效結果的運用多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績效管理的激勵機制[10]。在調查中,物質激勵得到84.6%人員的認同,而職位調整和培訓機會得到61.5%的認同。提出的建立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績效管理框架的思路,是一個系統化的循環系統,使績效目標與高校目標和教學管理人員個人發展目標緊密結合,體現了教學管理人員績效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能夠充分有效地發揮績效評價的作用,對于解決當前教學管理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其構建的基本思路。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職業特點和實際需要,加強對教學管理人員的績效管理,引入競爭機制,不斷提高教管人員素質,優化管理干部隊伍結構,提高教管工作質量與效益,可以推動高校整體辦學目標的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