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學改變的實踐
時間:2022-03-09 08:23:09
導語:學校教學改變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企業對學生的要求
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一是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二是良好的專業基本功,如:機械行業要求學好機械制圖和公差配合;三是良好的溝通能力(其中語言表達能力最為重要);四是良好的團隊合作的能力;五是良好的心態和持續的學習能力。如何滿足企業的需求,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案尤為關鍵。只有不斷培養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校的品牌才能創建起來,學校才能持續發展壯大。
1.理實一體化教學
21世紀初,許多學校開始進行一體化教學的試點教改工作,把工藝課和實踐課的教學合并進行,改善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情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就筆者參加的教學改革的情況來看,教師進行了少量的培訓,編寫了少量的校本教材,不同的專業和實踐的工種都只是從本崗位出發,編寫針對該崗位實訓的配套教材時沒有將理論和實踐進行全面的整合,理論教學知識有些與需求脫節,仍然存在知識較深,學生學不進、不想學,知識的理論性較強,但實用性不足的問題。
2.能力本位的項目教學法
從能力本位出發的項目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項目為載體,突出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一種教學方法。技工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崗位專用能力,同時滲透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和思想道德修養的培養。這種教學法的關鍵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教學項目的設計,是通過一個典型的工作過程為教學情境,通過一系列的工作任務及任務與任務之間的有機銜接,反映出學生將來要從事的一次就業崗位和二次晉升崗位所涵蓋知識和技能要求、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因此它不完全是企業實際工作的項目;二是實施這一教學項目的手段設計,體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做中學,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使得學生在專業能力得到訓練的同時,核心能力和思想道德修養也可以得到培養。從早些年開始,筆者參與了模具專業的能力本位教學改革,對提高教學質量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這一輪改革中,教師也進行了一定的培訓,編寫了大量的校本教材,但缺乏統一的整合和溝通,校本教材的編寫也是各自為政。最突出的變化是改教材,希望通過改變教材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理念,沒有解決學生的學習動力問題,在教學效果上仍顯不足。
3.突出品德、技能的教學改革實踐
這些年隨著高校和高中的持續擴招,技工學校學生的整體素質不斷下降,出現了以前意想不到的問題,無論教學設備怎么好,內容有多么實用,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越來越少,教學的效果越來越差。兩年前筆者有幸參與了突出品德、技能的教學改革實踐,先由學校領導和教學精英通過反復的調查和研討,確定教學系統改革的框架,成立教改領導大組和分部門教改小組。先采用幾個班級進行試點,設計出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資源共享,編寫學習指導用書和教學指導用書,教學所用資源都集集體的智慧而產生,兼顧知識的完整性和實用性,將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分為三個部分進行培養:即品德能力培養、職業能力培養和關鍵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特點,采用做中學,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學習興趣。教學不拘形式、不限場地,可以采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能力為目標。除讓學生掌握常用的知識技能外,還要培養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僅僅滿足學生走出學校的需要,還為將來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習采用常用的六步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動手能力,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采用項目教學法。經常請全國的職教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并和教師進行交流、討論,指導教師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各系部經常開展公開課,相互探討、學習有效的教學方法。讓教師業務水平整體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并不斷進步,形成全員參與,不斷進行教研、教改的良好風氣,教學改革自然水到渠成。
三、對教學改革的反思
教學的改革實際上就是教學系統的改革。教學系統從宏觀來講包括兩個方面的功能,一是溝通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教學系統中進行的人類經驗的產生和再生產,使人類文化得以延續和發揚;二是溝通個人和社會的橋梁,將人類經驗個性化、現代化,使潛在的生產力轉變成實在的生產力,幫助個人社會化,使個別勞動轉變成社會勞動,從而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教學系統從微觀來講包括三個方面的功能,一是教養任務,二是教育任務,三是發展任務。
1.教師
教學系統的要素構成有各種分類方法,一般來講有: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目的,其中教師、學生、課程、條件是最基本的要素。人們常說: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教學系統中教師的重要性。因此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改老師,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如何改變教師呢?在學校的層面設立教學改革大組,各系設立教學改革小組,請職教專家對教學改革成員進行培訓,由教學改革小組成員根據專業課程、學生等具體情況集體討論,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并付諸實施,記錄教學效果,每周根據教學效果討論、反思教學中的問題和改進教學對策,形成完整的教學資料。由教學改革小組的老師對未參加教學改革的老師進行培訓,進行教學方法的指導和示范,經常召開各年級教學教師和相關管理教師的交流會,探討、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形成教學改革全員參與,共同推進,最后將大家認可的教學模式形成標準文件,供需要的教師進行參考和教學。通過長期的積累,教學質量一定可以得到保證并逐步提高。
2.學生
學生是教學系統的基本構成要素之一。學生身心的發展,具有內在的規律性。從招生來講,都是登記入學,學生素質是沒有任何選擇的。學生招來后,教師到底要教會他們什么?把他們培養成什么樣的人?這是我們教學改革要考慮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難道僅僅是技能嗎?通過這些年的教學改革實踐,學生的素質培養更重要,因為基礎教育重視的是升學率,社會的大流動造成大量的留守兒童,他們的成長很多是不健康的,是非觀念不清,目標不清,學習沒有動力。如何培養他們一些基本的素質就尤為重要,因此對學生的培養應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為教育理念。學生通過自身知識、技能及態度的遷移、整合與類化,從而形成素質,具備能力。根據學生的知識培養結構和需求,將學生的能力需求劃分為職業能力、品德能力和關鍵能力,分別從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有了方向還是不夠的,如何解決學生的動力問題才是關鍵所在。
3.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也是教學系統的一個基本要素,它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而精心選擇出來的、人類文明的精華成果,是經過改造加工適合于學生學習的教育材料。教學內容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學系統的改革有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整合和改進。下面以數控專業為例進行說明。學生對系統的專業理論課興趣不大,感覺理論知識枯燥、難懂,學習效果較差,而實習的情況相對好一些。我們首先進行市場調研,以專家訪談的方式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編寫出各科目的課程標準,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相應的教材、教學指導書、習題冊、上課用電子教案、采集相應的圖片和視頻。除機械制圖外,其余的科目學材根據夠用、適用的原則,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將專業理論科目編入各相應的實習教學中,注意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圖文并茂,保證專業知識的完整性。教學指導書要能對新人上課的準備、教學內容、教學順序、教學理念和方法有指導作用。各資源的收集和編寫要能突出群體的智慧,經過大家的審核,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改進,突出先進性。
4.制度
教學系統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僅僅依靠激情和奉獻去完成,更多需要制度去規范,需要制定一些標準,包括管理的、內容的等等。比如我們在各年級分別組建教師團隊,每個團隊有負責人,協調某一專業的某一年級的學材改進及教學資料的更新、改進,成員由相關的授課教師和班主任共同組建,跟進這一年級的專業教學和品德教學,督導學生行為習慣的改變和專業技能的提升,對學生的學習規劃做到心中有數,將教材、學材、授課資料等資源共享。每一個團隊的教師根據教師資源進行合理搭配,盡量做到團隊的主要成員較少變動,直到學生畢業,這樣教師和學生有感情,對學生的情況比較了解,發現問題可及時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每周開一次教學總結會,交流該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想辦法改進教學中的不足。對于平時的違紀和管理問題,教師每天將上課班級的問題及時地反饋給班主任,形成共同管理的教學模式,督促學生去改正,讓學生明白他的學習、生活都有教師在關注,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四、結束語
經過幾年突出品德、技能的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效果顯而易見,非常好。一方面知識更新速度較快,教學方式、方法多樣靈活,教學內容和效果有考核的標準和依據,教學資源庫比較完善,教師的教學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但改革初期的投入要大,要建立完善監督機制,將績效考核嚴格執行,獎勤罰懶,堅持不懈的對教師進行培訓,公開課常態化,形成教改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這樣教學質量和效果就一定很好。社會在變,環境在變,教改也要因地制宜、與時俱進、不斷深入、堅持不懈的努力,教學才能越做越好。
作者:任玉金
- 上一篇:市容管理局工作計劃
- 下一篇:教育局勤管中心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