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思考

時間:2022-06-18 02:53:15

導語: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思考

摘要:西方經濟學作為我國高等院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學習效果會對后續專業課的學習產生影響。基于問卷調查的分析與統計,并結合教學實踐,分析西方經濟學的特點,總結高等院校西方經濟學教學的現狀和誤區,并提出高校西方經濟學教改研究的思路。

關鍵詞:問卷調查;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經濟學作為揭示市場運行規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學科,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也被確定為經管類核心課程之一。西方經濟學作為經管類學生的基礎課程,對學生掌握其他專業課程、積累專業知識具有重要影響。為更好的進行西方經學課程教改研究,特對某高校經濟與管理學院各年級本科在校生開展了廣泛的問卷調查。此次調查發放問卷共計200分,收回問卷182份,其中有效問卷176份。調查問卷涉及學生專業背景、教材需求、教學評價、教學效果等方面。本文基于問卷調查分析結果,并結合教學實踐,探索了西方經濟學教改研究的思路。

1西方經濟學的特點

1.1科學理論與意識形態并存

西方經濟學植根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踐的土壤,形成了一套資本主義國家各歷史時期經濟發展的經驗總結。作為經濟實踐活動高度提煉后形成的完備的科學理論,西方經濟學也因此被美譽為“社會學之王”。正是因為西方經濟學來源于現實經濟活動,能夠反過來指導經濟建設,所以西方經濟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從意識形態上看,西方經濟學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是以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為基礎的上層建筑,這就決定了西方經濟學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是為從意識形態上宣揚資本主義制度先進性,宣揚資本主義社會優越性服務的。比如,西方經濟學把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美化為利潤,掩蓋了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實質及存在的剝削關系。基于此,在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與研究過程中,我們應堅持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正確對待西方經濟學,即摒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結合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借鑒西方經濟學中的經濟運行規律原理及其科學的研究方法。

1.2理論普遍性與抽象性并存

西方經濟學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指導著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生活,是宏觀調控這只“看的見的手”的理論支撐,也是市場調控這只“看不見的手”的理論依據,因此,與國家、社會、企業乃至個人息息相關,具有普遍適用性。但西方經濟學理論抽象性強,通過一系列假設,剔除現實經濟生活中某些復雜多變的因素,設定一個“真空”的狀態和分析框架,構造出一個現實經濟中并不存在的理想的環境,比如假定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在此基礎上分析市場運行規律,然而現實的經濟社會中完全競爭市場是不存在。類似于這些抽象分析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會讓很多初學者感覺困惑,甚至認為西方經濟學過于“高大上”。同時,西方經濟學中多用數學推導、模型構建及圖形推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過分依賴甚至濫用數學演繹、模型推理等抽象的公式、符號去試圖解釋錯綜復雜的經濟活動,這往往會給學生帶來西方經濟學“太難”的誤導,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

1.3體系完善與內容固化并存

西方經濟學即“主流經濟學”,以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標志,歷經200多年的發展與完善,從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到凱恩斯、薩謬爾森,西方經濟學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被美譽為“經濟學帝國”。從學派上看,從新舊古典到新舊凱恩斯,派別林立;從研究對象上看,西方經濟學主要由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大部分構成,結構完善。對西方經濟學龐大的結構和眾多學派的理論,在教學和研究過程中要抽絲剝繭般的分析和研究。但如同所有其他學科一樣,西方經濟學作為經典傳承的同時,也因固化常常受到批判和質疑。隨著經濟實踐活動的不斷發展,對主流經濟學質疑的聲音從未間斷,如我們熟知的“自閉經濟學”,2008年源于美國的全球經濟危機,掀起了對主流經濟學批判的浪潮,也因英國女王在訪問倫敦經濟學院時質問“為什么經學家對危機毫無察覺”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其實,早在2000年,法國大學生曾掀起了反對脫離現實的“自閉經濟學”的簽名活動,但因為多為法語報道,所以未引起太大的沖擊和關注。我們在教學和科研過程中,也應充分認識到這樣的問題,在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中,應注重立足中國經濟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經濟運行規律。

2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現狀和誤區

2.1否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

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因此,在經濟學的研究和教學方面,西方經濟學的影響和地位不斷提高。目前,一些學者及教學工作者只強調經濟學研究經濟發展問題的作用,而忽略了西方經濟學存在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近年來,高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學生的教育,忽略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存在重西方經濟學,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誤區。這樣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學生會錯誤的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只是批判資本主義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保持科學的態度,正確對待兩者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揚西方經濟學之長、避西方經濟學之短。我們要認識并利用好西方經濟學在揭示市場運行規律、經濟活動規律方面的理論,但也要認識并摒棄其宣揚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方面的觀點。在對學生教育上,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指導地位,但并不排斥西方經濟學有用的部分。

2.2教學側重于抽象分析、數學推導

如前所述,西方經濟學中定量分析很多,條件假設、數學推導和模型構建貫穿原理始終。近年來,在經濟學教學和科研上數學化的分析被眾多經濟學學者追捧,步入了經濟學一定要數學化的誤區。于是,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存在過度依賴數學推導、模型構建等數學工具,卻忽略了西方經濟學本身的思想和原理,這會對剛剛接觸經濟學的學生造成嚴重的誤解,使得學生在各種模型、數學表達式面前望而生畏,認為西方經濟學太難學。對我們回收的問卷進行分析,不難看出這種現象。圖1學生對西方經濟學教學方式評價圖1是調查學生對西方經濟學教學方式不滿意的幾個方面,教學過程中使用大量數學推導成為學生最不滿意的教學方式,其次是課堂上堆砌抽象理論。顯然,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推崇的抽象分析、數學推導,反而是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的障礙。誠然,抽象分析、數學推導是我們直觀理解經濟學的有效工具,但工具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而不能取代經濟學成果和研究思想,即西方經濟學的精髓在于它的研究思想,而不是它的表達形式。

2.3教學重經典理論輕實踐分析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講授經濟學原理,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教材都以晦澀的理論、原理為主,課堂上或書本上為數不多的案例也往往是年代久遠的“舶來品”,缺乏現實的經濟實踐案例,結合我國經濟實踐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作為象牙塔的學子,本就對經濟社會生活知之甚少,面對滿是老舊國外案例的教材,面對“紙上談兵”的教學方式,學生自然對西方經濟學提不起任何興趣,這將成為培養學生分析經濟現象,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阻礙。圖2學生對西方經濟學教學方式偏好圖2是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學生認為最適合西方經濟學教學方式的結果分析,不難看出,被調查的學生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呈現出壓倒性的優勢,成為學生認為最適合他們學習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式。誠然,理論本就是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但不是成為教學的全部,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運用原理、解決現實經濟問題才是其應有之義。

2.4教學過于依賴多媒體

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一方面將知識點的框架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另一方面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和播放中,可以將西方經濟學中錯綜復雜的各種曲線用不同的顏色區別呈現,可以把晦澀的概念用生動的動畫演示出來,可以鏈接相關視頻、圖片輔助理解概念。總之,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增加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基于此,多媒體教學手段成為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追捧的方式,并迅速在教學中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下圖是對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用情況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比例高達91%。表1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多媒體使用情況選項小計比例A經常使用16091%B偶然使用127%C基本不使用42%本題有效填寫人次176但對多媒體的過度依賴也導致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課堂節奏太快,跟學生思維不同步。比如對于數學公式的推導,多媒體難以呈現推導計算過程,呈現完畢,學生都不明白推導過程,就已經開始講解下一個知識點了。類似的問題,就需要依靠傳統板書,按學生的思維速度,分步計算并最終推導出結果。二是課件演示時間短,學生無法記筆記。課件是老師在備課過程中提前做好的,在課堂上,有些老師完全依賴課件,很少甚至不板書,只念現成的課件,使得學生來不及記筆記,也沒板書可以去看教學脈絡,日后無從復習。這導致課堂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學生思維“掉隊”,影響教學效果。

3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思路

3.1案例教學與我國經濟實踐相結合

西方經濟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案例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西方經濟學是在資本主義制度背景下產生的,對我們的學生來說,一些觀點或案例用中國國情理解往往感覺困惑、“水土不服”,無法深入掌握理論,更不能達到將理論與我國經濟實踐相結合的培養目標。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也可以印證這一點,高達72%的學生認為西方案例脫離中國實際,希望案例能夠本土化。因此,就要求我們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要引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實踐的成功經驗和案例,通過聯系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實際,強化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相比遙遠的國外“舶來品”案例,符合我國國情的案例、學生耳熟能詳的經濟現象、耳濡目染的經濟事件,比如,如何理解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的定位等問題,對初學者來說更容易接受,從而可以更好的來幫助學生理解經濟運行規律,提高學生對西方經濟學學習的興趣。

3.2教師“教”與學生“學”相結合

西方經濟學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思辨和探索問題的意識、理解國家經濟運行規律及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圍繞這樣的教學目標,就要去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由灌輸式教學向啟發式教學的轉變,建立一種教師啟發與學生參與探索的關系。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通過對問卷調查的分析發現,94%的學生希望通過西方經學課程的學習,能夠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有選擇的采用討論式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自行得出結論,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更加注重“走近”學生。調查問卷顯示,90%的學生認為課堂需要互動。因此,教學中,要“走近”學生,增強師生互動和交流,創造開放活潑的課堂氛圍。要更加注重“換位思考”。41%的許學生指出教師講課與學生思維步調不一致。因此,教學中,教師要試圖多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暢通教學中與學生的思維溝通,按學生思維節奏調整教學節奏,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3.3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方式相結合

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中,多媒體方式的運用,可以使得枯燥的理論生動演示,可以使龐大的結構形象表達,可以使復雜的圖形直觀展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善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正如本文前部分所述,多媒體手段也存在局限性,濫用或是過度依賴多媒體手段反而會影響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我們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傳統板書彌補多媒體的不足,通過傳統教學方式和現代教學方式的協調配合提高教學質量。對西方經濟學中的概念要點、公式、圖形、知識點練習、重難點梳理等可以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對內容提綱、知識要點、公式推導、圖形演繹、計算演算等就要利用板書分步驟、按條理的展示給學生。與此同時,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方式的結合還表現為“互聯網+教學”,即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實現網絡與傳統教學的融合。比如利用網絡硬盤、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工具把西方經濟學各類電子書、視頻資源、時事資料等學習資源上傳到云盤或定期推送,方便學生自主學習。總之,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需要不斷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應圍繞應用能力培養的目標,從突出我國經濟學教學特點、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等方面實現,培養學生利用經濟學思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從事社會工作的適應能力。

作者:蘇丹丹 李杰 單位:湖北民族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蔡秀玲,鄧春寧.關于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6).

[2]伯娜.多維視角下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究[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3]宋寶莉.案例教學: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02).

[4]陳有祿,羅秋蘭.基于西方經濟學教學本土化的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09).

[5]李杰.基于學生認知差異的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J].科教導刊(下旬),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