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方法分析

時間:2022-11-13 08:57:41

導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方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方法分析

合唱教學是對學生進行音樂綜合素質訓練的載體,要求學生協調一致,共同演唱和完成好一首歌曲,進而將歌曲的主題和思想傳達出來。而很多學生在合唱當中會存在心理方面的障礙,不敢出聲,不能在合唱當中進行自我展現,因而影響到了他們的實際演唱和學習效果。教師要客觀認識學生的心理障礙,有效找到合唱教學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完善學生的合唱心理素質,使他們在排除心理障礙之后高效學習。

一、強化合唱欲望,促使學生敢唱

激勵能夠為教育的成功提供重要的催化劑,能夠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供動力。因為合唱是一個集體性的藝術,需要有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參與,同時只有發揮集體力量,才能夠呈現出最優的合唱效果。很多學生存在怕出聲心理障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他們不敢唱,不具備合唱的欲望,這使合唱教學無法順利開展。為了讓學生敢唱,讓他們對合唱學習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欲望,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樹立自信,并注重采用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與支持,進入學生內心。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互動溝通,并耐心傾聽學生的表達,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師生之間的距離逐步縮短,也真正走進學生內心當中,了解他們的需要。有了教師的情感支持后,學生也能夠逐步鼓起勇氣,克服不敢唱和怕出聲的心理障礙。第二,教師必須要學會期待,給予學生更大的包容。要讓學生克服這樣的障礙,需要一定的時間,教師要學會期待和等待,避免急于求成,以免影響到學生的自信與自尊。對于不敢出聲的學生,教師要激勵他們產生自信心,讓他們在合唱當中獲得成功體驗。

二、改進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會唱

小學生在合唱學習當中怕出聲心理障礙的產生除了和他們缺乏合唱自信心,從而不敢唱有關之外,還與他們沒有掌握有效的合唱方法,不會唱,有著密切的關系。要讓學生會唱,并且主動投入到合唱當中,就要對合唱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考慮到學生的具體學習需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把握合唱的方法,在合唱當中增強自信心,消除怕出聲心理障礙。第一,革新教育理念,科學應用音樂教材。在以往的教材應用中,教師常常會被教材束縛,沒有靈活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而影響到了學生合唱方法的掌握。所以,教師要轉變觀念,對教材進行整體性的剖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二,注重因材施教,讓學生全體享受成功。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層次和能力方面也是存在差異的,所以教師要關注因材施教,找到學生的優點與缺點,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三、培養良好習慣,促使學生愛唱

當學生突破了不敢唱以及不會唱的障礙之后,教師就需要更深一步地進行引導,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將合唱當中的主動演唱變成一種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習慣,讓學生能夠始終擁有愛唱的動力。第一,為學生錄制合唱曲,并讓學生欣賞,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贊賞以及認可自己,也讓唱好合唱歌曲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內化成為良好的習慣。教師還可以利用學校廣播臺,將學生錄制好的合唱作品進行定時播放,強化學生的合唱動力,也讓他們能夠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促使學生愛唱,不再怕出聲。第二,對學生進行合唱評價,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和教育能力,使學生能夠自發地對合唱產生喜愛之情,并內化成為習慣。在具體的教學評價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參評的綜合性評價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建立自信心。怕出聲心理障礙是當前小學學生在音樂合唱學習當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而這一問題又給合唱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過去的教學方法,以消除學生怕出聲心理障礙為突破口,提高教學針對性,落實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原則。具體而言,教師要注重運用多元方法強化學生合唱欲望,改進教學方法,培養良好合唱習慣,讓學生能夠敢唱、會唱、愛唱。

參考文獻:

[1]鄒璐.如何運用心理素質來優化聲樂演唱[J].中國校外教育,2015(25):138.

[2]王鴻.淺談小學生歌唱自信心的培養[J].大眾文藝,2011(02):252-253.

作者:李峰 單位:江蘇如皋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