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幼兒教學分析

時間:2022-09-21 10:50:23

導語:多媒體技術幼兒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媒體技術幼兒教學分析

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動力。幼兒對有色彩的、有聲音的、會變化的刺激物最感興趣,注意力最能集中。[1]幼兒園故事教學方法單一,要進一步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組織教學很費勁。借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背景設計,人物形象設計、音像設計等,使文學作品能更好地體現出童趣的特點,則有利于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如,繪本《狼大叔的紅燜雞》是美籍日本作家慶子•凱薩茲的繪本力作之一。根據大班幼兒年齡階段早期閱讀特點,筆者重新調整了一下PPT繪本畫面的呈現先后順序,主要采取單頁重點閱讀、多頁連續閱讀、跳頁簡略閱讀等多種閱讀方式,指導幼兒在逐步提高自主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充分感受繪本中故事內容和故事情節的趣味性,體驗繪本故事畫面所帶給人的幽默、愉悅的審美體驗。在教學中筆者主要采用了PPT的展示方式,圖文并茂,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讓閱讀走進幼兒的心里,使其真正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2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幼兒享受音樂欣賞活動的快樂

幼兒的注意力不穩定,很容易分散,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它聲像結合,色彩鮮艷、表現力豐富,可以有效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非常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2]以小班音樂《蝴蝶找花》這節課為例,在聽第二遍時,采用整體教授的方法,小蝴蝶從畫面的左下角隨著音樂的節奏飛舞,每一個樂句結束時正好落在花朵上,既體現了樂曲舒緩、優美的風格,又能形象地幫助幼兒感知音樂的樂句的變化,還給孩子一個想象的空間。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把課件和音樂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在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的同時又化解了教學難點,使幼兒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產生了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想法。同時,教師用自己夸張的動作、高昂的情緒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獲得感知。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幼兒美術欣賞能力

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幼兒欣賞不到真實的名畫,但是借助多媒體技術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激發他們創作的興趣與欲望。通過對這些作品的鑒賞,使幼兒形成一個很好的體會和感想,促使他們對藝術進行追求和培養幼兒的創作意識,考慮到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心理特征,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幫助,將他們引入作品的意境中去。以大班的欣賞課《彩虹色的花》為例,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出彩虹色的花用自己美麗的花瓣幫助了許多小動物,引導幼兒如何幫助別人,當時孩子們的表情都很認真,受益頗多。最后,教師總結大家都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4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展幼兒的數學學習思維

教學由于其學科特點,內容往往比較抽象、枯燥,幼兒容易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在數學學習中,大部分的實物或者圖片都是靜止的形象,學習起來顯得特別單調。如果通過多媒體,用動態的、色彩明快的課件來輔助教學,幼兒可以在玩中學,既可以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還可以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在活動中,幼兒還可以進行操作,當回答正確或者回答錯誤時,都有相應的聲音或者動態圖像,幼兒在興奮、愉快的狀態下學到了知識。例如,小班數學活動《三只熊的早餐》,多媒體課件將熊的一家三個身形高矮不一的形象,通過多媒體形象的展示給幼兒。在觀察比較中,使幼兒對高、矮及不高不矮有了一定的感知,接著在分碗、分蜂蜜、分玉米中,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事物之間的配對,再一次在比較中感知了大小、多少、粗細與三只熊之間架起的關系。點擊不同的熊就會出現相對應的食物,讓幼兒的思維與生活進行連結,每一次的點擊都會帶給幼兒量的積累。多媒體快速清晰、簡單明了地將這些不同信息傳遞給幼兒,是傳統教學逐一出示教具無法做到的。有了前面幾個環節的經驗鋪墊三只熊分蘋果環節來了一個大挑戰,出現6個蘋果畫面,請幼兒分這6個蘋果,要求是熊爸爸吃最多個,熊寶寶吃最少個、熊媽媽吃不多也不少個,在前經驗的基礎上,教師給予幼兒思維上的具體訓練,幼兒在操作擺弄中發現分配關系,思維理解在操作中得到提升。

最后將幼兒自己的操作結果與多媒體課件比較,點擊后出現正確分蘋果的方式,使幼兒將操作得到了驗證。在幼兒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促進教學的開展和優化教學過程,又可以使教師傳遞豐富的教學信息,實現了幼兒教學的信息化、生活化和情感化。此外作為教師,我們要學習和掌握更多的多媒體技術知識與技能,使幼兒能夠更廣泛地參與教學活動,發揮他們的主體性作用。

作者:鄒靜 單位:江蘇省昆山開發區蝶湖灣幼兒園

參考文獻:

[1]徐明英.多媒體教學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3):93.

[2]李平.多媒體在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