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情基礎以優帶差有效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09 09:39:31
導語:學情基礎以優帶差有效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運動能力和技能水平具有差異性,“以優帶差”是解決學生個體差異性、實現育德育智和強體健身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針對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做到“以優帶差”,如何發揮體育優生的幫帶作用并促進教學目標達成,結合教學實踐與教學經驗提出了相應的6個策略,以期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優生”;“學困生”;“以優帶差”;策略
1科學引導,“以優帶差”
在體育教學前期引導中,教師應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并在課前給“學優生”講解清楚,或讓“學優生”提前預習,明確幫教目標和幫教方法,教師要提前分配好場地,摸清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興趣、理解能力、弱勢等不同因素進行合理搭配。首先,對“學優生”賦予權利,如在水平二“跪跳起”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以“優帶差”互幫互助的優秀品質,課前分配好場地并給“學優生”講解擺、壓、提動作要領,及正確幫教的方法和技巧等,讓“學優生”的指導能夠“胸有成竹”“得心應手”。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興趣、理解能力等,將能完成跪跳起技術的學生和不能完成跪跳起的學生進行合理的搭配分組,賦予“學優生”輔教權,在認知、技能、情感、興趣上讓“優者”輔助“弱者”,做到有效幫教。其次,對“后進生”要有耐心。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加以肯定和熱情鼓勵,避免其產生急躁情緒和心理“創傷”。當“學優生”的幫教作用凸顯時,教師要及時肯定、贊賞、激勵,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標,以免“學優生”驕傲自大,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競爭意識,發揮其榜樣引領作用,同時定期進行挑戰測試,讓幫扶教學做到標本兼治。
2激發興趣,“以優帶差”
學生對體育運動有無興趣,直接影響其對體育運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也決定著其體育知識的掌握和運動技能的形成。由于學生在體能、運動技能、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部分學生在某些體育項目的學練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厭學和厭練心理,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優生”精彩的技能展示,激發其他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在足球教學中,不太喜歡足球的學生往往會對足球技術的學習產生抵觸和消極情緒,教師可以利用學校舉辦的校園足球聯賽,為“學優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舞臺。在比賽中,為了班級榮譽全體學生都會自發地為技術嫻熟、能力出色的運動員加油、喝彩,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再進行足球教學時,不太喜歡足球的學生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練。此外,在分組比賽中,將“學優生”與“后進生”合理編組,為了贏得比賽“學優生”會以實際行動指導“后進生”,“后進生”也會因為不想拖團隊后腿而主動向“學優生”請教,在比賽中奮勇拼搏。通過比賽,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足球的興趣,還能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3互助合作,“以優帶差”
3.1同伴幫扶,優劣互補
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技能儲備、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某項運動技能較突出的學生可能在其他運動項目上處于弱勢,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這種差異化的教學資源,將“學優生”與“后進生”進行優差配對,利用“學優生”的技能優勢對“后進生”進行一對一的技術指導,能夠有效地改進和提高“后進生”的技能掌握程度,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例如,在乒乓球課教學中,進行正手攻球教學時,可以讓一部分從小就在乒乓球俱樂部參加訓練的學生與未參加過訓練的學生組成“1優1后進”或“1優多后進”的幫帶小組,讓“學優生”為“后進生”做技術指導,并在其他項目教學時依據學生的技能儲備重新配對,使他們在技能的學習過程中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能優勢。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幫扶,使彼此都能獲得提升。
3.2“優中選優”,精準幫扶
在“以優帶差”的體育教學中,“學優生”和“后進生”是相對而言的,“學優生”的數量通常有限,往往難以達成“一對一”的精準幫扶。教學中,可以利用測試的方式考核“后進生”,如果“后進生”能在“學優生”的幫教下,順利通過不同等級的考核,則可以晉級為“學優生”,這樣就能夠彌補“學優生”數量不足的問題,還能激發“后進生”不斷進取、不斷挑戰自我的欲望。例如,在水平一“乒乓球正手顛球技術”教學中,當學生初步掌握正手顛球技術后,就可以將“學優生”與“后進生”合理編組,并通過1min顛球比多的競賽方式考核“后進生”。考核標準為若“后進生”能在1min內連續2次顛球40個以上,則晉級為“中等生”,“中等生”若能在1min內連續2次顛球80個以上則晉級為“學優生”,晉級后的“學優生”可以自由選擇一名“后進生”,做“后進生”的指導教師。通過這種考核,不僅能解決“學優生”數量不足的問題,還能激發“后進生”學練內驅力,從而實施更加精準的“一對一”幫扶,有效提升“以優帶差”的教學效果。
4關注差異,“以優帶差”
4.1幫扶到位,增強自信
在“以優帶差”的幫扶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學生的歧視心理與自卑心理,再加上教學組織不嚴密、管控不科學,往往形成幫扶有效性欲速則不達的困境。例如,在肩肘倒立、支撐跳躍和低單杠等難度較大的技巧類體操項目教學中,對于身材肥胖、身體素質一般、協調性差的學生,常存在技能掌握慢、動作不到位等問題。此時,在幫扶中,如果“學優生”在言語或肢體動作中帶有歧視性,教師又沒有做好科學引導,極易造成“學優生”產生自卑和抵觸心理。因此,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教學方法或步驟,制定適合學情的目標,化解學生的心理障礙,及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和德育滲透,提高其對體育學科學習的信心。
4.2優化組合,積極參與
在“學優生”和“后進生”的分組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對學生的個體進行充分的了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技能掌握情況、弱勢方面等不同因素進行科學搭配、合理分組,營造“你追我趕”相互競爭的濃厚學練氛圍,最大限度地發揮“學優生”的表率幫帶作用,幫助“后進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例如,在水平四“魚躍前滾翻”的學練中,將“后進生”與其熟悉的“學優生”分在同一小組進行保護與幫助,對消除“后進生”的恐懼心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又如,教師還可以在體育教學中設置不同的難度,如跳高時設置不同的高度、跳遠時設置不同的遠度、投擲時設置不同的目標等,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用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鍛煉能力。
5培養助手,“以優帶差”
5.1榜樣帶動,及時鼓勵
體育教學中,因個別學生技能掌握慢、體能跟不上教學節奏,或在學練中存在問題和困難時,可以請“學優生”對技術動作進行講解示范,“后進生”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及問題所在,邊學邊練,糾錯提升。例如,在跳高教學中,部分學生由于沒有充分掌握動作要領而不敢嘗試練習,從而產生消極的學練思想,但是也有運動技能特別出色的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挑戰自我,最終成功跳過了設置的高度。因此,教師要及時抓住機會肯定表揚,發揮“學優生”的榜樣引領作用,讓“后進生”看到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激發其學習欲望和動機。
5.2骨干示范,提升能力
教學中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培養小助手、小骨干,讓“學優生”輪流做體委,分組練習時輪流做組長,發揮其組織管理和帶頭的作用,樹立其威信,提升其幫教智慧;也可以請“學優生”配合教師做示范,為“學優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如籃球中的傳切與擋拆配合、足球中的二過一與交叉掩護、體操中難度較大的保護與幫助等,利用“學優生”的技能優勢,協助教師更準確地完成動作示范。此外,在學練中要鼓勵“優等生”主動幫扶“后進生”,讓“后進生”主動去請教“優等生”,這樣既能調動兩者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提升運動技能,讓“以優帶差”的教學得以較高質量地實施。
6德育滲透,“以優帶差”
“以優帶差”不只局限于技術學練層面,幫帶的過程同時也是品德培養的過程。教師在教授學生比較枯燥、乏味、復雜的技術動作時,要及時滲透“學優生”來影響其他學生,尤其是遇到課上有些學生學不會,無法突破自我時,更要去鼓勵、肯定其進步。例如,在中長跑練習中,部分學生往往跑上一兩圈就堅持不住,到達極點時無法克服而產生消極情緒,這時可以利用“學優生”在學練中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去鼓舞“后進生”,通過分組比賽、“學優生”陪練的方法克服困難、提升自我。在比賽中,學生彼此間傳遞著真誠和信任、熱情和激勵,既能為“學優生”培養信心、愛心、責任心,又能為“后進生”培養勇氣、堅毅、克服自卑等方面的品質;既能融洽同學之間的關系,又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7結語
“以優帶差”的教學策略,既能鍛煉“學優生”的綜合能力,又能加強學生課堂上的溝通和交流,拓寬課堂空間,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自重自信、超越自我、互相尊重和團結合作的優秀品質,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及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宋超美,吳智鵡.優化教學策略培養學科核心素養[J].中國學校體育,2019(11):39-40.
[2]陳曉虎.學生體育教學中合作活動學習模式的價值探索[J].青少年體育,2019(7):111-112.
[3]宋盡賢,毛振明,賴天德,滕子敬,耿培新.明確課程性質把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解讀《對中小學體育課的基本要求》[J].中國學校體育,2007(1):22-25.
[4]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楊貴人.中國學校體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胡闊成 單位:肥城市龍山小學
- 上一篇:機械類課程新型混合式教學研究
- 下一篇:STEM教育融入小學教學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