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級管理問題分析3篇
時間:2022-05-19 10:14:28
導語:小學班級管理問題分析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針對學生特點,抓好養成教育
(一)以愛心關心學生,培養學生良好品質。小學低年級學生模仿能力較強,通常會模仿自己尊重與喜歡的人的行為,在班級管理中,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同樣也會敬愛師長,并進一步擴大愛自己的父母、朋友以及周圍的人。因此,在管理實踐中,班主任應針對學生特點,運用自己愛心,與學生一起做游戲、一起玩耍聊天等,以此親近與關心學生,并通過這些活動形式,教會學生“尊老愛幼、友愛互助”等良好品質。同時,在實踐工作中,應規范自身的的言行,實施“榜樣教學”,實施“無聲教育”,發揮自身表率作用,促進學生良好品質形成。例如,要求學生書寫工整美觀時,首先自己要做到書寫美觀;在要求學生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時,應規范自身行為,當看到教室或者其他公共場合有垃圾時,應主動撿起來,從而給學生樹立榜樣與示范,潛移默化地規范學生的言行,形成良好品質。
(二)以耐心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是其成長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重要階段,在管理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首先,應尊重學生,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做到嚴格要求學生,不放任學生的不良習慣,矯正學生的唯我獨尊、嬌生慣養等不良習慣,真心愛護學生,使學生懂得尊重與關心他人。如利用班會課或者活動課的時間,開展一些活動或者做游戲、講故事,如“獻愛心活動”、“為老人獻歌”活動等,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生學生關心他人,樹立團結與集體主義觀念。其次,在學生中開展“典型教育”,樹立典型,對于在學習與日常生活中表現優秀的學生要給予及時表揚,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講禮貌、講文明,專心聽講、課后休息等良好的道德品質與生活學習習慣。最后,還應結合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強等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與日常管理中,積極開展評比活動,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學會競爭與合作,重點從“懂禮貌、愛勞動、守紀律、講衛生”等方面加強學生行為習慣培養。
二、強化與家長溝通,共促學生成長
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積極加強與家長的雙向溝通并與交流,實現班主任、家長與學校教育的三方聯合機制,挖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應運用多元化的溝通形式,如借助家長會、學校運動會等時機,加強與家長的面對面交流,積極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情況,針對孩子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雙向教育與培養。或者可通過電話、網絡、郵箱等平臺,與家長實施有效對話,使家長感受到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從而促進家長投入更多心力到孩子身上,促進孩子成長。同時,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應注重溝通內容的合理性,在對于家長的教育理念方面,應通過有效的溝通方式,積極轉變家長“唯分數之上”的觀念,使家長積極關心學生的興趣與特長所在,發展學生的個好,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發展。同時,也可積極鼓勵家長參與更多的學校活動,陪孩子一起成長,提高管理工作的實效性,使家長參與學生管理,共促學生成長。綜上可見,在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工作中,首先應從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在學生管理中投入更多的“愛心、耐心”,關心學生,培養學生良好品質與習慣,同時還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形成雙向互動教育機制,動員家長配合與參與,抓好孩子的成長教育。
作者:郭鳳霞工作單位:濟寧市實驗小學
第二篇
1用目標驅動激勵機制的建立
目標驅動,就是通過對班級集體總目標的制定,使學生在濃厚的氛圍中找到前進的動力。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夠不強,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需要得到恰當的管理,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的身心健康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因此,班集體總目標的建立對學生的行為起到約束和監督的作用,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要想建立激勵機制,首先,應該結合班級實際問題,包括班級人數、年齡階段、學生愛好等等,通過對班級的深入了解,明白學生需要什么,再由班主任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班級發展目標。其次,班主任要以班級總目標為基礎,結合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學生個人的階段性目標,并幫助和鼓勵學生努力實現目標。最后,以“大大心愿墻、小小明星榜”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榮譽的授予,讓學生的努力得到認可,從而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班級學習氛圍,使激勵機制的作用變得有效。
2用情感維持激勵機制的實施
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并不僅僅是建立激勵機制,還應該使班級管理的激勵機制長久地發揮作用,而這就需要利用情感因素,讓學生在情感上習慣班級管理的激勵機制。首先,讓整個班級內部充滿情感。無論是在教學的始末,還是在課余時間,班級的情感都是增強內部凝聚力的紐帶。因此,教師除了在課上用自己的教學魅力吸引住學生以外,還需要在課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鎖住學生的注意力,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形成和諧的班級氛圍。其次,重視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充滿愛心的教育是班級建設過程所需。在課上,教師要表揚課堂上積極的學生,也要包容學生在交流中的失誤。在課下,教師就應該主動找學生溝通,幫助課堂上出現失誤的學生找到問題,并與學生一起尋找原因,鼓勵學生課后多下功夫,而在整個過程中都應該注意避免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挫傷。最后,以情感為紐帶,在班級內部引入競爭與合作。有競爭與合作的班級才是有活力的。比如,班主任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以“環保、戒煙、科技”等為主題,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來籌劃活動或者演出,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體會到分工與合作,最后把各小組的作品在班里進行評比。在競爭中合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用評價提升激勵機制的價值
傳統的教學評價制度以教師為中心,對錯都由教師一人進行評定,這種教師“一言定天下”的現象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那些經常受表揚的學生越來越驕傲,也使經常被批評的學生逐漸喪失學習信心。傳統的評價機制不僅制約了評價機制激勵作用的發揮,也對學生的綜合發展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班主任要認識到傳統的評價制度的弊端,更新觀念,從“一切為了學生”出發,學習新的評價理念,努力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讓評價的激勵的價值不斷地發揮出來。第一,教學評價必須參考課堂內外的不同因素,包括課堂表現、課堂作業以及課后作業等。由于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教學成敗的直接反饋,所以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外作業認真批改,并在統計的基礎上分析其中普遍的錯誤和個別的錯誤。在統計好作業質量以后,綜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及作業的情況,合理進行評價。第二,鼓勵多元化的評價。多元化的評價包括教師、家長、同學以及學生自己的評價,把幾者綜合在一起,最終形成合理的評價,避免對學生過度贊揚或過度打擊。除此之外,要想做好多元化的評價,還需要多渠道地獲取學生信息,不片面地看待某一個學生,公平、公正地展開評價行動。第三,重視評價的互動性。除了對學生進行評價以外,學生也需要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體現班級的民主氛圍,還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想法,對促進教師改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作用。總之,小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超強的求知欲,而在注意力方面卻經常出現不穩定的問題。因此,要想做好小學班級管理,就必須積極引入激勵機制,以培養小學生綜合能力為出發點,讓學生在競爭與合作中得到鍛煉,運用目標驅動法、情感維系法以及評價法來實現激勵機制的真正價值,最終達到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的目的。
作者:李桂珠工作單位:吉林省雙遼市永加鄉中心小學
第三篇
1、關于班級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1管理思想因循守舊,管理方法不當。新課改下,很多班主任沒有轉變觀念和管理模式,仍以幾個慣用指標來管理評價學生,如:紀律、成績、出勤、活動參與等。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創新思維受到抑制,愛玩的天性也漸漸被泯滅了,逐漸會產生厭學情緒,懼怕上學甚至最終輟學。
1.2班主任工作繁雜艱辛,管理效率較低。班主任除了有教學的任務外,還要照看好每名同學的安全,以及解決同學之間的小摩擦,工作瑣碎而繁重。現實情況是班主任從上班到下班都在管理學生,但效果卻不理想,幾乎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工作,效率低下。
1.3教育對象較為特殊,獨生子女居多。當前的小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里嬌生慣養,有些孩子養成了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壞毛病,班主任不能用強硬的態度來管教他們。如果班主任態度強硬,不僅學生不聽從教導,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長也會不認可班主任的做法。所以,班主任工作比較艱難。
1.4現代社會對學校的沖擊。隨著物質文明的發展,多元文化的引進,小學生的思想和個性也發生了轉變。有些小學生注重對物質的追求,有些則盲目追求新鮮事物,比如有的孩子會和其他同學比較自己的衣服或者電子產品,有的孩子狂熱追星,失去了學習的熱情。這不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和學業的進步,不利于班級管理和學校秩序的穩定。
2、關于班級管理工作的對策措施
2.1有效進行思想教育,形成輿論導向:
2.1.1巧用主題班會進行思想教育。古代智者指出:“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育學中也有這樣的觀點:情感教育是最高層次的教育章程。只有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轉變他們的觀點,改變他們的做法。班隊活動是感情教育的有效載體,通過向學生們展示優秀人物的先進事跡或者發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達到感化教育學生的目的。讓學生們意識到奮斗的重要性,突破自我,實現成功;認識到自己的生活多么幸福,珍惜現在,發奮圖強。
2.1.2關愛每一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小學生有著純真的本性,一旦成為了他們信任的人,他們就會聽從你的引導。班主任工作需要也應該和學生溝通交流,體貼關心愛護學生。當學生遇到危險時,挺身而出;當學生遭遇困難時,幫助學生。學生認為班主任是真心幫助自己,就會把難處告訴老師,從而達到心靈上的教導。
2.2選拔和培養班級干部,有效的進行班級管理。班級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是學生中的榜樣模范,班干部影響了整個班級的凝聚力和風氣。因此,班主任應該選拔思想進步,領導力強的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組建培養一支互相協作的班干部團隊,進行班級管理和建設。
2.2.1任人唯賢,知人善任。班主任選擇班級干部時,應該發現學生們身上的閃光點,比如有的孩子熱愛勞動,有的孩子則號召力強,有的學習能力強。班主任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提供給他們鍛煉能力的舞臺。有的班主任選擇班級干部僅憑個人喜好或者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是不夠客觀公平的,也不利于班級的團結和管理。
2.2.2幫助班級干部樹立威信。班級干部在剛上任或者工作中,總會遇到種種困難,這時班主任就應該引導班干部做好表率作用,要勇于奉獻,樂于助人,并幫助他們樹立威信。學生們看到了班級干部的付出與勞動,就會明白他們的不易,認同并支持他們的工作。
2.2.3大膽工作,標新立異。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引導者,不應該走經驗主義的老路,墨守成規,應該推陳出新,鼓勵學生和班干部對管理工作進言獻策,共同促進班級的和諧與進步。每一班級都有自己的特點,應該制定與班情相符的政策。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勇于嘗試,找到符合班情的管理策略。
2.3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小學生自我約束和管理的能力較差,但是班主任和班級干部不可能時時刻刻都監督學生是否自律。引導學生自我約束,培養學生自律意識,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艱巨任務。應該認可學生的自尊心,讓班級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管理班級,讓他們意識到管理工作的不宜和破壞紀律的壞處。
2.4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和管理藝術。班級管理要堅持人性化和民主化的中心思想,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不體罰學生,不辱罵學生。班主任應做好和家長的溝通工作,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和思想動態,使家長安心。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影響著學校的教育工作和學生的身心健康。小學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對孩子一生都有重要影響。因此,班主任應該重視管理效率,不斷的創新管理觀念,用科學人性化的手段教育學生。結合獨生子女的特點和小學生的特征,培養班干部團隊,讓學生形成自律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和諧互助的班級環境,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王洪亮工作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二十家子滿族鎮中心小學
- 上一篇:鄉鎮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
- 下一篇:西藏高校班級管理特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