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教育深化與高校改革探索
時間:2022-11-20 10:49:47
導語:創新創業教育深化與高校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提出與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大學生就業,改善創業理念。地方高校在進行教育改革過程中,需要借鑒與結合創新教育理念,從而推進教育改革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開展過程中具有較多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一定問題,影響其發展,地方高校在改革中,需要不斷創新。文章主要闡述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意義,繼而分析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現狀,最后針對地方高校改革提供一定建設性意見,從而推動其發展。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地方高校;改革探索
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主要是對創業教育價值的闡述與深入研究,此理論主要目標為培養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同時培養高校學生創新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均開展創新與創業教育,但在開展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足、教學效率較低、與專業教育不相符,種種因素都阻礙了其發展。地方高校在進行改革探索中,首先需要解決存在問題,繼而進行發展。
一、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意義闡述
(一)國家發展需要
國家在不斷發展中,需要高素質的人才推動,在國家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需要不斷提高人才創新能力,從而推動國家發展與進步。國家在發展中首先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提升社會創新精神,因此需要培養大批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最主要途徑,是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需要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在教育中對學生思維與創新能力進行培養與提升。高校在教育中,需要不斷更新創新教育理念,以符合國家發展需求。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當代大學生在發展中,其發展趨勢呈現多元化與個性化發展特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能夠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創造一定條件,因此需要采用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由于創新與創業能力對學生發展具有較大優勢,因此大部分學生都將創業作為基本目標,學生在創業中接受社會歷練,從而不斷完善自身,最終實現自我價值。高校在開展教育中,需要開展相應教育活動,在教育中不斷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學生在具備基本創新創業能力之后,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能力,采用獨特的思維開辟全新領域,在實現自我價值基礎上,推動國家與社會發展。
(三)高校教育改革需求
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人才,不僅能夠緩解就業壓力,還能夠有效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為學生未來發展夯實基礎,因此高校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在開展教育改革過程中,首先需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改善人才培養觀念,使用全新人才培育觀念,推動教育活動開展。只有采用全新教學觀念開展人才培養與教學活動,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人才教育質量,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隨著社會對創新型人才需求逐漸增多,不斷迫使高校需要進行教育改革,同時這也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途徑。
(四)科技成果轉化需求
據相關調查研究分析,現階段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20%,即使我國每年科技成果與研究數量較多,但真正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工業產品的數量較少,其轉化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造成國家研究成果轉化率較低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創新精神與能力的缺失,由于缺少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因而導致研究成果僅僅只能停留在理想狀態下,無法進行實際運用,缺乏原動力支撐,社會發展緩慢。針對此種現象,需要高校積極開展創新與創業教育,在教育中,培養高質量人才,提高其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從而提升科學成果轉化率實現社會發展目標。
二、創新創業面臨教育問題分析
(一)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足
在社會不斷發展中,大部分人對創新與創業教育僅僅停留在商業中,對創新與創業教育進行商業判斷,因此形成錯誤認識,認為創新與創業教育能夠在短時間內帶來一定經濟效益。在高校教育中,其高校管理者對創新與創業教育也存在錯誤認識,認為創新與創業教育僅僅針對少部分具有創業需求的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足,并未認識到此種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的培育作用。研究與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高校在開展創新與創業教育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僅僅開展創業實踐課程,忽視對學生理論知識教育與創新理念培養,大部分學校積極開展各項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但卻忽視學生理念形成。這種教育方式存在一定偏失,因而教效率較低
(二)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嚴重脫節
大部分高校雖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但并未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人才培訓教育相結合,導致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嚴重脫節。學校依據國家教育方針,為學生開展一系列創新教育課程,但此種課程僅僅局限于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兩方面,并且此種課程只作作為選修課存在,教學形式為講座形式。但從實際角度分析,創業實踐活動與講座課程開展,都是學生自愿參與,因而導致課程設置具有一定隨意性與變動性,并未形成一套完整教育體系。由于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并未與專業化教育形結合,導致大部分學生存在一定創業目標,但卻缺乏專業基礎知識,最終導致學生創業失敗。
(三)缺乏系統教學體系
高校在開展創新與創業教育中,僅僅將其歸納為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由于大部分創新與創業課程都是由國外引進,適用于國外發展與人才需求模式,在使用拿來主義時,并未與中國實際教學狀況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導致課程缺乏中國化元素,此外創新與創業課程教學內容陳舊,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下降,教學體系并不完善。針對地方高校開展創新與創業教育,需要對現有教學體系進行完善,因此實踐過程十分復雜,同時在教育中增加關于創新創業課程內容,幾乎不可能。創新與創業教育并不是增加教學內容便能夠實現,而是需要不斷完善現有教學體系,將教育滲透到各個環節,使學生從多種途徑都能夠接收到高質量教育。
三、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改革有效措施
(一)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高校為培養出高素質人才,需要根據社會需求與發展方向,開展創新與創業教育,將傳統技能型教育逐漸轉變為素質教育。高校在教育中,需要結合辦學理念,明確教育重點,注重學生能力提升,使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提升。高校在教育中,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為學生創立教學目標。首先高校需要激發學生創新與創業意識,在日常教育中,不斷滲透此種觀念,并通過具體案例講述,使學生明確創新與創業意識的重要性。其次高校在教育中,需要不斷豐富大學生創業理論知識,在日常教育中,為學生增設一定數量理論課程,通過教師講述與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具有完善理論基礎。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完善,能夠為學生創業活動提供有效理論保障。最后學校需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主要是在日常理論知識教育基礎上,開展各種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在不斷參與中,逐漸掌握一定實踐能力,為學生未來創業活動奠定基礎。
(二)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高校是培養優秀人才的主要場所,為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需要積極開展創新與創業教育活動,同時也是教育改革開展的重要途徑。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需要將其與專業化教育相結合,在專業化教學過程中,將創新與創業理念不斷向學生滲透,重視創新與創業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將提升學生各項能力作為教育重點,依據學生發展特點制定完善教學體系,在推動教學開展基礎上,推動學生發展。將創新創業教育與高校專業教育相結合,因此地方高校在開展創新教育過程中,需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的學習,在突出專業教育特征的同時,使得二者能夠有機融合,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并逐步進行改革。首先地方高校需要樹立正確人才教育理念,將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相融合,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使得學生具備更多專業知識。其次地方高校需要將創新創業課程與其他課程相結合,在開展其他課程教學中,不斷向學生灌輸創新理念。最后需要為學生開展各種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從多方面樹立學生創新思維,并激發學生創業熱情。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地方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中,需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從而形成高效教師團隊,這種方式是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開展的重要途徑。高校在進行教師隊伍建設中,需要為專職教師選撥助手,專職教師與年輕教師相互搭配,不僅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還能夠不斷提升年輕教師教學經驗。高校中的兼職教師,能夠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補充,因此高校需要依據教育現狀,積極推進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從社會中招聘專業能力加強、實踐經驗豐富教師作為兼職教師,例如相關方面技術專家、企業家等,這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為學生講述創業實踐相關方面知識,不僅能夠改善高校現有教師資源不足問題,還能夠有效提升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
總結
綜上所述,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思維的重要途徑,地方高校需要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改革,完善教師團隊建設、將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更新現有教育觀念,從而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為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大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推進路徑[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17,(04):103-107.
[2]劉悅.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研究——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視角[J].當代經濟,2016,(33):80-82.
[3]周敏,胡榮寶.關于地方應用型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思考——以銅陵學院為例[J].巢湖學院學報,2016,(04):161-164.
[4]劉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問題與改革路徑探析[J].高教學刊,2016,(10):31-32.
[5]楊易瑩.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索——基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J].商,2016,(20):50+16.
作者:朱明 單位:廣西外國語學院 創新創業學院
- 上一篇:建筑工程連續墻施工技術分析
- 下一篇:水庫大壩除險加固施工方案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