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創新教育探討

時間:2022-12-12 09:37:08

導語:中學語文創新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創新教育探討

在語文學科教育過程中,開展創新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終極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創造型人才。一個人的學生時代,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主陣地是課堂。在課堂上如何將創新素質的培養寓與課堂教學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由原來的那種教師講、學生記的“填鴨式”的灌輸模式教學,轉變為開放型、多渠道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模式教學,使學生從教師的“要我學”中走出來,步入自己“我要學”的殿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1放飛學生個性,語文課堂更精彩

“新課程”要求把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明確為語文課堂資源,拓寬了語文課堂教學和運用的領域。成就語文課堂教學的精彩的關鍵,是在課堂教學上始終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放飛學生個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如《三峽》一文以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三峽的雄奇秀麗。雖然通過朗讀和聽讀,形象的描述能帶動學生情感的體驗,但這畢竟只是被動欣賞。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充分放飛學生個性,運用多種手段,設置一個整體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自主地進行體驗、探索。首先,讓學生先熟悉課文,然后,邊放錄像帶,邊讓學生一個個上臺來,以小導游、小解說員身份,帶領大家一起暢游三峽。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獲得親身體驗,使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到文中描寫的意境中。對文章的理解,不僅有具體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體驗,而且由表及里對文章的內容也有了很深的體會。在一番番口若懸河的講解中,不乏其文辭優美的,也不乏其細節補充、故事穿插的。使教者充滿激情,使學者心明眼亮。因此,一從情境中走出來,他們便展開了富有創造性的討論,而這些創造性是基于課文,又高于課文的。在這里課堂成了表演的舞臺,學生的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體現。這是我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方面走出的可喜的一步。

2探討對話教學,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

對話教學是指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通過教材實現思想交流的對話過程。對話教學是語文課堂教育營造良好教學環境的基礎。語文教學中的“對話教學”正式對當代社會生活對話精神呼喚的回應,它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對話教學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它為語文教育的創新奠定了情感基礎。師生們在傳播知識信息的同時也傳播著情感信息,進行著心靈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教師心中有學生,把學生看成是伙伴;學生心中有老師,把教師當成可以信賴的長輩和朋友。師生交流,教師是對話教學的首席。要實現師生互動,首先要創設一個民主、平等、真誠、信任的互動氛圍。學生不僅有機會說話,而且與教師互動共同決定著交流的形式和內容。在與學生交流中,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

3合作探究,培養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思維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顯得重要,未來的創新人才不僅要會講,而且要善于與人合作。語文教學要十分重視主體間的互動關系,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彼此對話,相互交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交融生發出智慧的火花。語文學習是一個富有個性的自主學習行為,感知、理解、領悟,無不需要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在課堂上,教師不但要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更要集合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多種合作的形式,如同桌互問式、小組討論式等。在分組學習交流中,教師可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開放性的討論中進行多向思維,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和發散性,在合作學習的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創新思維基于實驗,但始于問題。實踐證明,有意識地創設某些問題的情境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好方法。

4結語

總之,推陳創新、善于創新、重視創新思維的培養、開展創新教育,是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作為語文教學,其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間交流互動的過程?!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要在教學中讓語文課“活”起來,甚至“動”起來,教師就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為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語文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發展,讓語文課變成學生的舞臺。在這舞臺上,他們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獲得知識,無形之中就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作為教師要迅速轉變觀念,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自信心,提高教學藝術,培養和造就出大批具有濃厚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宣照秋 單位:吉林省榆樹市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王翠玲.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探索[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01).

[2]袁金華.課堂教學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