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策略

時間:2022-11-04 03:54:27

導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策略

一、大學生創業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創業的意向調查

在“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這個問題的選擇上,21%的學生選擇“反對”,認為大學生應以學習為主,42%的學生選擇“贊成”是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20%的學生選擇“是就業形勢嚴峻的結果”,17%的學生選擇“說不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認同創業,反映出大學生對創業持有積極認可的態度,同時調查也反映出部分學生對創業并非出于主觀愿望,而是在嚴峻就業形勢下的無奈之舉。調查中當問及“您認為自己現在是否具備創業能力”58%的學生選擇“非常缺乏創業能力”,22%的學生選擇“具備一些,但還需深入學習”,12%的學生選擇“基本具備”,8%的學生選擇“完全具備”。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對成功創業信心不足,創業準備還不夠充分,這也是大學生對自主創業問題比較謹慎的主要原因。

(二)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現狀

大學生創業能力可以分為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包括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等,這是從事一切職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創新能力是在前人發現或發明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性地提出新的發現、發明和新的改進、革新方案的能力。社會能力是社會活動中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能力,積累人脈資源的能力等。大部分大學生只重視專業能力的培養,往往忽視了創新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這是應試教育的通病,學生往往考試成績不錯,但是實際動手能力差,創新能力更是缺乏,一味只會模仿,抄襲。部分大學生做事情,從事創業活動缺乏原創性和科學性,所做的事業也缺乏核心競爭力。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創業能力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培養他們的創業精神,鍛煉和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業技能,使大學畢業生成為高素質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三)大學生創業環境的分析

地方政府為了節省財政開支,減少在大學生創業方面的投入,很多中央鼓勵創業的政策落實不到位,對國家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宣傳力度不夠。以此同時大學生創業需要辦理的手續比較繁瑣,大學生創業基本沒有融資渠道。60%的學生對政府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并不了解和熟悉。超過一半的學生對政府出臺的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并不認可。總之大學生創業環境仍需進一步優化。

二、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對策

(一)優化環境,整合資源,落實政策,全方位支持大學生創業

實施創業教育是社會,政府和高校共同的責任和義務。政府在高校創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應擔負起倡導者和扶持者的重要角色。政府部門要制定支持大學生創業方面的政策,法規。要完善大學生創業的融資體系,暢通融資渠道,為大學生創業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政府部門應加強服務意識,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方便之門,要簡化手續,提供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進而形成全社會都來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氛圍[1]。

(二)以就業指導課為依托,完善創業教育教學體系

由于我國大學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還缺乏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課程結構做支撐。因此,完善教學體系建設至關重要,它是實現創業教育的關鍵[2]。從目前的情況看,大學的創業教育還應以就業指導課為依托,依靠輔導員,就業指導中心老師等師資資源,開發出一系列實用,合適的創業教育課程,重在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構建創業所需知識結構,提升學生創業能力。

(三)打造創業教育精品活動,營造校園創業文化氛圍

高校應該整合各種資源,積極宣傳落實國家政策,優化大學生創業環境。學校要以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為抓手,鼓勵二、三年級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從中選出好的作品參加挑戰杯大學生創業競賽,鼓勵大四畢業生積極參加創業實踐。學校應積極打造創業教育精品活動,營造校園創業文化氛圍。學校還應依托校友資源,建立優秀校友創業論壇,邀請知名成功校友回校做創業講座,成立校友創業基金,用資助或信貸等形式為在校學生提供創業經費,全方位支持大學生創業。

作者:張敏單位:嘉應學院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