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困境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04-12 08:20:28
導語:大學生創業困境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存在著下行風險,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大增加了大學生就業壓力。促進大學生創業,不僅是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大學生就業、創造條件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因此,本文以內蒙古大學生創業為例,從創業認識、創業項目與創業資金三方面對內蒙古大學生創業困境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內蒙古大學生創業發展路徑,健全大學生創業體系,加強大學生創業培訓與項目管理,吸引社會各界力量強化創業融資,多渠道、多途徑拓寬大學生創業道路,在新常態下聚焦內蒙古自身資源以及與其他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打造以大學生為核心的創業高地,為更好地解決內蒙古大學生就業問題創造條件。
[關鍵詞]新常態;內蒙古;大學生;創業項目;困境;資金
2014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受世界經濟下滑的影響逐漸呈現放緩趨勢,2015年全年GDP實際增速較2014年的7.3%下降了0.4個百分點,經濟發展呈現新常態特征。面臨經濟新常態,促進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不僅是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打造創新創業高地的必然要求,作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引擎而發揮作用。當下內蒙古自治區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的總量壓力與結構性矛盾并存,大大增加了大學生就業壓力。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畢業學生13.27萬人,較2016年的11.2萬人增長15.6%。龐大的大學畢業生人群,同時涌入就業市場,大大增加了就業難度,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與機遇。本文以內蒙古大學生為例,研究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解決大學生創業困境、實現創新創業目標。
一、新常態下內蒙古大學生創業困境
經濟新常態下要解決大學生創業問題,必須摸清楚內蒙古大學生創業困境,在思想認識、創業項目、創業資金與政策扶持等方面找準發展瓶頸。結合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內蒙古大學生創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困境:(一)創業認識不全面。1.創業動機定位不準創業受到了廣大大學生的關注,內蒙古發展在政策引導下呈現出了許多新的商機,也帶動了一大批大學生創業。但是創業涉及范圍廣泛、涉及領域知識復雜,這項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市場分析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等具有較高的要求。新常態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創業原因主要是因為工作崗位有限、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約有69%的大學生是因為“就業難”而選擇創業,他們沒有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培訓,缺乏創業知識,社會實踐工作能力不足,對市場發展認識不足,也沒有對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創業項目進行一個合理的定位,對創業市場分析還不夠就開始了創業,這大大增加了創業失敗的幾率。2.創業合作意識不足創業具有極強的系統性、復雜性。大學生不僅要有創業激情、創業技能、創業項目、創業信心和抗壓能力,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市場眼光和行業分析能力。但是目前,較多大學生都是首次創業,受經驗和資金的限制,盲目地與同學、朋友進行合伙創業,而沒有從其他方面深入考慮合伙人的知識、經驗等因素,相似經歷的他們在創業中存在著決策偏差、市場方向單一等問題,容易使創業陷入困境。3.對政府政策理解不到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就大學生創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是整體的執行力和宣傳力還有待加強。大學生受創業知識的局限,沒有深入理解和把握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內涵,也沒有系統學習國家以及內蒙古政府創業政策,把握不準創業導向,在創業過程中碰到許多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二)創業項目質量不高。1.科技創新不足傳統的就業市場不同程度上已經處于飽和狀態,要么想方設法開辟新的創業市場,要么充分利用科學技術促進傳統市場改革創新、升級發展,激發傳統市場的造血功能。就目前內蒙古大學生創業來說,缺乏一定的創業技能、科技創新意識與創業勇氣和精神,遇到困難常常是由于創業信心不足而放棄。特別是許多大學生創業中沒有將創業項目與專業課程學習結合起來,也沒有把握住市場科技創新導向,缺乏科技創新能力,而部分成功案例是按照前人的成功經驗而進行的。2.創業經驗匱乏許多大學生畢業后就直接投入到創業領域,沒有對創業市場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對創業領域認識不足,難以準確把握市場需求。他們在學校更多的是接受理論知識教育,缺乏對各個行業發展動態的研究,對一些文化和規則缺少了解和實踐經驗,難以把握市場商業信息。首先,畢業時由于就業難,沒有深入研究創業行情以及進行理性的市場分析和風險分析就投入到創業中,盲目跟從使得他們在自我創業中迷失了方向。其次,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經驗不足,對于企業注冊、貸款、工商手續辦理、創業技巧、創業法律知識以及創業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項等創業基本常識掌握不全面,大大增加了創業困難程度,也增加了首次創業失敗的幾率。最后,大學生市場經驗缺乏,創業行業選擇范圍狹窄,比較多的涉及電子商務、培訓、咨詢、餐飲、服務業等第三產業,行業競爭激烈影響創業成功率。(三)創業資金限制。1.資金來源渠道有限大學生創業中普遍面臨的一個困境就是資金缺乏。一方面,雖然國家和自治區政府提供了優惠政策,但是準入條件較為嚴格,覆蓋面窄,使許多創業大學生得不到支持。另一方面,部分內蒙古高校有創業基金等對創業大學生的資助政策,但是宣傳力度不夠,學生并不知曉,而且資助金額有限,杯水車薪。對于風險投資等資金的爭取,許多大學生缺少這樣的渠道,而社會上的小額貸款,往往需要擔保和抵押及利率負擔。大學生很難獲取創業基金,只能依靠父母、親戚資金投入,甚至申請信用卡維持現金流,導致資金十分有限。部分大學生手中有好的創業計劃和項目,但是受啟動資金的限制延遲了創業活動的開展,錯失了最佳的創業時機。還有部分學生創業中受資金限制抗風險能力不強,缺乏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加了創業失敗的幾率。2.資金使用不合理大學生創業資金困難不僅是創業資金獲取的困難,通過調查也發現大學生在創業中存在資金使用不合理的問題。他們急于得到投資,在技術或創意方面與他人商討出現問題,風險投資管理不當,大大降低了創業項目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也影響了后續融資。
二、解決內蒙古大學生創業困境的方法
要在新常態下堅持問題導向,從大學生創業動機、創業教育、創業政策宣傳、創業項目與創業資金等方面引導內蒙古大學生創新創業,真正實現需求導向解決大學生創業困境。(一)提高大學生創業認識。首先,大學生要端正創業動機,對自身興趣、專業特長與市場進行科學定位。深入研究和把握內蒙古發展政策商機,系統掌握創業領域行情,著力提高自身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市場分析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等綜合素質。要減少因“就業難”而創業的創業動力,創業前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培訓,形成創業知識體系。增強自身社會實踐工作能力,全面認識市場發展機會,合理判斷和分析自身優點和缺點、創業項目。其次,開展系統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改革傳統教育模式。充分把握學生創業需要與創業教育的復雜性和系統性,促進創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創業實踐的結合。在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方面,實現專業課教學與創業教育的結合、理論教育與實踐學習的結合,積極創造機會去體驗、感知企業的運營管理和發展。最后,在深入研究和分析政府創業政策,著力提高創業政策執行力的基礎上,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業培訓。引導大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內涵,系統學習國家以及內蒙古政府創業政策,準確把握創業導向,建立科學的創業風險預防機制。(二)促進創業項目創新。首先要引導大學畢業生積極走進工作崗位,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技能后開始創業。這樣大學生才能對市場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系統認識和理解創業領域。在良好的理論知識教育下,準確把握市場需求、行業發展動態和商業信息。理性分析市場和風險,有準備、有目的地進入創業市場。其次,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經驗,系統學習和掌握企業注冊、貸款、工商手續辦理、創業技巧、創業法律知識等創業基本常識。廣泛涉獵各行各業,增強創業選擇范圍,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明確創業領域。最后,要增強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高校建立科技創新激勵制度,設立科技創新獎,開展科技創新比賽,將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與獎學金評選和其他獲獎評優掛鉤。積極推進和改革創新創業課程,開展實訓和實驗鼓勵創新,從而促進大學生掌握相應的創業技能,培育科技創新意識與創業創新精神,將創業項目與專業課程學習結合起來,堅持市場科技創新導向,開辟傳統行業發展的新領域。(三)強化創業資金投入與科學管理。要拓寬大學生創業資金來源渠道,積極爭取國家創新創業基金、學校創業基金,在好的創業計劃和項目帶動下去爭取企業家的支持,尋找社會經驗豐富、創業經驗豐富的合作人,尋找最佳的創業機會。與市場其他組織進行密切合作,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要科學使用創業資金,注意技術或創意的重要性,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和管理制度,確保創業資金用到實處。還要把握好創業的系統性、復雜性,堅持差異化原則,結合知識、經驗、創新能力等因素選擇市場眼光準、工作經歷豐富且具有創新精神等基本素質的合伙人,構建一支決策科學化、工作差異化、創業創新化的創業團隊。
參考文獻:
[1]李永道,林琳,張東生.互聯網時代的微營銷創業模式思考[J].商業時代,2016(3):74-75.
[2]隋海瑞.大學生創業教育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
[3]吳方鵬.應用型本科大學生創業創新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
作者:祝志君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實踐與探索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項目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