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下大學生就業能力探析

時間:2022-01-12 08:26:20

導語:紅色文化下大學生就業能力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色文化下大學生就業能力探析

【摘要】國家的歷史文化資源是促進該國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發展的重要力量,歷史的力量可以塑造現代人的信仰和自信。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形成受大學生這個群體文化性格的影響,充分利用和開發紅色文化資源對于重塑積極健康的大學生群體性格有著重要作用,這種作用必將傳導至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在紅色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加速形成大學生就業能力可以從校園文化活動入手、以紅色文化教育課程為依托、建成一批紅色文化教育精品活動。

【關鍵詞】紅色文化;大學生;就業能力

紅色文化是一個國家在建立政權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解放與自由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實踐過程中凝練形成的觀念形式。以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為契機提出“不忘初心,在新的長征路上弘揚長征精神”,并且依托古代中國“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資源,創造性的提出了“一路一帶”國家戰略發展方針,并不斷加深發展。新時期里如何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全體輔導員思考。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

紅色文化除了具有近代革命歷史基礎之外,還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底蘊,中國人的紅色情節流傳在民族的血脈里,是民族基因的構成部分。華夏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炎帝又稱赤帝,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陽神,炎帝、黃帝二人的故事傳說和熊熊烈火、火紅的太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中華民族的源頭就有著強烈的紅色崇拜。我們的血液是紅色,英雄為了革命事業犧牲自己,拋頭顱灑熱血,血液的紅色代表了一種犧牲和革命的精神,紅色文化在學術上翻譯為“revolutionculture”。對紅色的情節,影響了后來的“紅軍”、“紅旗”、“中國紅”,在神州大地上,似乎所有和中國文化還有革命文化有聯系的事物都和紅色有關系。紅色文化在當前社會成為一個熱門詞匯,紅色旅游的不斷興起正說明了當前紅色文化對于社會市場是很有需求的,紅色文化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當前社會的發展需要這樣一種精神能量來填補現代人心中的浮躁和恐懼。兩次上井岡山革命圣地進行考察調研,為的就是能更好地把紅色文化做好做強,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紅色文化。

二、驅動大學生就業能力形成的因素

雖然大學是追求真理和自由的地方,但是大學生卻需要在畢業的時候謀求一份職業,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所有學生工作的落腳點。據長期的學生就業工作田野調查,大學生迫使自己形成一定的就業能力的驅動力主要源自生存的壓力,大多數學生培養就業能力的主動意識不強,一般是和同學一同按部就班地學習、找工作,對自己的工作和未來目標不甚清晰。桂林理工大學在2017年打造“學在桂工”的校園文化品牌,針對學生學習階段的方法、存在問題進行調研,將學生群體中表現優秀的“學霸、自強之星、考研之星”進行廣泛的宣傳。講述優秀的故事,讓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故事來感染學生,這些故事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們建立學習的興趣、方法、理想目標,所有工作為的是在校園形成一種人人好學,為自己的學業和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在校園文化的構建中,以校訓“厚德篤學、唯實勵新”為核心的校園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成為極具開發價值的新戰場。驅動大學生就業能力形成的基礎是人格的完整,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基本前提;然后是扎實的科學專業能力,然后是適應社會發展不斷向前創新的能力。

三、紅色文化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作用

當前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呈現出更加明顯的科學化、前置化和系統化,即大學生就業工作不斷地前置,將很多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工作相結合,將就業工作分布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去。大學生就業工作不斷地以實際調研為突破口,從事實出發,對學生的就業意愿、就業能力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對癥下藥。大學生就業工作絕不僅僅是一個部門或者上好幾節課的事情,它需要從校園和社會的各個層面吸取資源,其中包括豐富的校園文化資源和時代文化資源。以桂林理工大學做例,大學生就業工作中不斷強調“艱苦創業”的精神,從桂工走出的學生具有一種求真務實、勤勞肯干的精神。這樣的求學創業精神和紅色文化中內含的革命精神是一致的,將紅色文化資源充分開發,實踐運用在大學生的就業工作中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元婕.紅色文化的育人價值與實現路徑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

[2]孫曉飛.“紅色文化”的當代社會價值及其實現[D].山東大學,2008.

作者:郝文佳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