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管理體系研究
時間:2022-01-30 10:18:23
導語: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管理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就業關系到國計民生。中國當前逐漸放緩了經濟發展的速度,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就業問題,政府、企業、高校、社會都在思考大學生就業這一問題。高校通過構建就業指導管理體系為提升高校的就業指導水平提供保障,從而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幫助。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作用進行闡述,深入剖析鄭州市高校就業管理存在的問題,全面論述鄭州市高校就業指導管理體系構建的策略。
關鍵詞:就業指導;體系建設;策略
當前,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漸向“大眾教育”轉變,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相應增加了就業難度。為了有效解決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緩解當前嚴峻的就業壓力,政府、高校、社會應該積極探索解決的對策。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直接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幫助,因此,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從就業指導的機制體制、方式方法等方面,構建合理完善的指導體系,以幫助學生順利就業,實現職業價值。
一、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作用
1.管理功能。新時期與市場規律相吻合,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的管理和之前計劃經濟下呆板、封閉的管理不同,呈現出靈活多樣的方式。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管理的內容涵蓋高校和企業、高校和政府、高校和市場等的聯系,為高校畢業生和企業構建交流的橋梁?,F階段的高校就業指導由單純教育管理向服務指導轉變。2.服務功能。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主要為大學生服務,需要對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追蹤調查,并且要跟蹤社會對于高校畢業生的評價,對職場的動態進行及時的了解,對就業市場的變化、趨勢進行研究、分析并進行預測,從而服務于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服務于高校學生的培養計劃制定與實施等。3.教育功能。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的教育功能,體現在就業指導的各個方面。在教學模式中融入高校就業指導理念,對大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鞏固進行激發,對其實踐進行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能夠針對大學生進行就業綜合指導教育,使大學生能夠客觀認識自我,使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結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而促進“中國夢”的實現。
二、鄭州市高校就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1.鄭州市高校在設置就業指導課程方面缺乏合理性。有些鄭州市的高校在設置就業指導課程上存在著內容不足、授課時間得不到保障等問題;有些鄭州市高校的創業、創新方面的課程不能實現全校范圍的開設;有些鄭州市高校僅僅是針對高年級開設;部分高校缺乏重視,大多數的高校主要在晚上、周末等時間安排就業指導課程,學生出勤率不能得到保障。另外,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實踐指導不夠,操作性內容欠缺,和市場需求聯系不夠緊密。2.鄭州市高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鄭州市高?,F階段缺乏就業指導教師,部分就業指導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不足。就業指導教師通常是高校就業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兼職,缺乏專職人員。就業指導人員大部分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心理學、職業生涯規劃、人力資源開發、勞動人事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就業指導開展過程中受到很大制約。3.就業服務內容缺乏多樣性,就業服務質量不高。第一,大部分高校就業信息時,沒有根據內容進行分類。畢業生面對的就業信息多,但是找到想要的招聘信息很困難,時間一長,學生對學校發送的就業信息關注不夠,可能忽略合適的工作崗位。第二,就業指導沒有充分解讀就業政策。高校對就業政策進行宣傳通常是在學校網站刊登,造成了大學生對于就業政策不能及時進行了解,大部分通過文件的形式進行刊登,缺乏相應的解釋,學生自行理解過程中,可能出現誤解。第三,缺乏多元化的就業服務形式。鄭州市大多數高校就業服務內容較為單一,主要是就業信息、就業手續辦理等內容,真正的職業規劃、就業創業指導等不足,對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全局的規劃。
三、鄭州市高校就業指導管理體系構建的策略
1.完善健全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高校要應教育主管部門要求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以構建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為基礎,從而為就業服務質量提高、學生素質增強、高校內涵建設提高提供保障。第一,對于職業規劃類的課程給以重視。大學生職業規劃類的課程包括了大學生職業規劃、就業指導等。職業規劃類課程通過必修的方式開設。課程的開設要充分考慮年級不同、專業不同的學生的實際情況?;陔A段不同,按照一定順序對就業指導課程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進行開設,從而使大學生能夠對職業規劃理念有清楚的認識。對學生了解目標職業對于從業者基本要求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真正認清自己和未來目標的差距,使大學生能夠合理調整職業目標,為順利實現職業目標提供保障。課程設置方面,重視校外師資力量,邀請有經驗的專家、企業家進行培訓,使職業規劃教育內涵不斷豐富。第二,高校對創新創業類課程的開設要給以大力支持?!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提出后,創業活動在中國發展迅猛。鄭州市高校應該將開展創新創業課程作為就業課程教學的一個重點。創新創業課程的開展需要基于課上教學和實踐教學等載體,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進行培養,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的能力。第三,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實習實踐是對創新精神進行培養的重要途徑。當前社會發展迅猛,企業逐漸提高了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要求。大學畢業生提高實踐能力,能夠使其就業競爭力提高,并且為高校發展就業指導工作、教育教學改革等提供依據。實習實踐體系的完善,應該加強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廣泛開展實習實踐項目、對于實習活動以及實踐活動的管理給以重視。2.加強信息化網絡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提高就業效率。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步入各個領域,現階段已經進入全民網絡時期。高校就業工作開展需要依托于網絡,對于網絡平臺建設給以重視,對網絡化與信息化的就業服務平臺進行構建,實現“一站式”的服務,從而更好的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服務。構建高校就業信息平臺是促進創新高校就業管理機制的有效途徑。第一,構建高效整合的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就業信息平臺的建設不但需要滿足電腦端操作,同時使移動手機APP客戶端操作得當實現,人們能夠方便的通過電腦、手機等進行訪問。招聘服務、創業服務指導、就業手續辦理、職業規劃制定、統計就業信息、調研功能、問卷跳槽、教育測評、跟蹤畢業生等應該是就業服務平臺具有的功能。構建高校學生就業指導服務平臺,應該基于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學校對單一服務賬號進行登錄管理。利用就業服務平臺實現了高校、大學生以及用人單位的緊密聯系,就業服務平臺對三方的需求與互動關系給以充分考慮,使供求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利用就業服務平臺針對企業需求、學生求職實際等進行調整,從而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第二,對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整合給以重視。現階段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了移動互聯時代,就業服務信息平臺應該重視移動手機APP客戶端的建設。大學生利用APP客戶端觀看在線就業課程、進行職業測評、對就業政策進行查看、查找招聘信息等。利用APP客戶端,將信息及時推送到學生手機上,從而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各種信息。第三,重視在線教育與就業規劃的融合。基于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實現在線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的融合,實現精品化教學、網絡化視頻、針對化管理,通過平臺優質課程、創業指導、政策、創新創業、職業生涯規劃等,從而幫助高校深入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對高校提高就業指導課堂教學、增強教學針對性與指導性有重要意義。3.對于高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的建設給以高度重視。第一,鄭州市高校需要重視培訓就業指導人員。新時期高校就業工作不但需要就業指導工作者可以對信息管理、課程講授、招聘工作等技能熟練掌握,同時要求就業指導工作者掌握職業生涯咨詢、創新創業教育、就業反饋工作、畢業生信息分析等業務技能。上述技能對就業指導工作者的要求提高,就業指導工作者不但需要工作經驗豐富,同時需要具有包括教育學、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職業生涯規劃、法律等相關的就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因此,高校需要重視對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培訓。對于培訓方式而言,需要校內培訓有機結合校外培訓;對于培訓的組織形式而言,以集中培訓位置,輔助以重點的培訓骨干教師。第二,重視專業化就業指導梯隊的建設。構建校級指導隊伍、院系級指導隊伍與校外專家團隊三級就業指導梯隊。校級就業指導工作團隊主要包括就業管理部門的領導、工作人員、職業生涯規劃等專業的教師。校級就業指導工作團隊的主要作用是服務全校的就業創業、職業生涯規劃等,進行就業工作的統籌安排;院系級就業指導團隊涵蓋沿襲的就業負責人員、輔導員、專業課教師等。大學生管理服務是輔導員的主要職責,輔導員和學生緊密聯系。院系就業指導工作過程中,輔導員應該明確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責任,在就業指導中輔導員專業知識能力要逐漸提高。就業指導工作隊伍中還應該納入專業課教師。專業課教師的專業知識豐富,對學生實際情況比較了解,為學生存在問題的解決提供幫助。高校各院系就業指導工作是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基礎,對就業指導工作服務的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校外專家團隊則主要涵蓋了就業指導專家、成功創業者、優秀企業家等。校外專家團隊是高校學校層面與院系層面就業指導工作的有益補充。專家可以就行業特征、市場形勢等提出指導補充;企業家、創業者可以從實踐、企業用人標準等方面為學生就業提供幫助?;诙嘣椒ㄖ饾u提升鄭州市高校整體的就業指導教師師資隊伍水平,從而更好的服務于大學生就業。
參考文獻:
[1]胡秀俊,于建波.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構建與完善[J].教育與職業.2015(12).
[2]王玉娟,李玲.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研究綜述[J].繼續教育研究.2015(7).
[3]申靜,孫智宏,劉欣.以GPS為就業指導構建高校就業創業教育體系[J].教育與職業.2016(13).
[4]康承澤,劉淑云.高職院校個性化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4(14).
[5]田兆富.對高校就業指導體系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26).
作者:晏玲玲 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 上一篇:高職學前教育視唱練耳教學改革分析
- 下一篇: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