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學黑箱方法的認知
時間:2022-07-03 03:32:44
導語:鋼琴教學黑箱方法的認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黑箱方法的認知
控制論認識黑箱的方法有兩種:不打開黑箱方法和打開黑箱方法。不打開的方法就是不影響已呈現的客體黑箱結構,通過對黑箱外部的輸入輸出的變量進行研究推理,探尋黑箱內部的結構特征。打開黑箱,就可以直觀地了解一些以往不能觀察到的可控制和可觀察的變量。由于增加新的可變量,使黑箱產生變化,就具備形成一個新系統和構成一個新黑箱的可能。從認識的觀點和角度來看,打開黑箱標志著人們對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打開后能夠發現新的變量,并促使之前依靠推理所得出的結論得到進一步證實,同時也提供新舊變量之間的聯系和規律。更重要的是增強人們對黑箱的控制能力,獲得新的控制手段,從內部來控制其變化。當然我們不可能了解一切事物的內在聯系,還會有許多變量我們無法觀察和控制。所以能做到的打開黑箱也只是僅僅打開其中某一個層次。控制論認為,客觀事物的黑箱總是一層又一層,永遠沒有完結。所以在人們認識事物的任何階段,總需要研究一些未打開的黑箱,由此看出不打開黑箱的研究方法也是認識事物的階段和過程中一種重要的實踐手段。不打開黑箱方法主要是不會破壞原有的黑箱結構,這種方法在一些系統方法體系的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因為運用不打開黑箱方法觀察、認識事物,擁有其他方法不具備的優勢,特別是以下幾種情況。(一)一些內部結構非常復雜的黑箱系統,由于其內部變量的數目眾多,關系網絡錯綜復雜,即使打開它也只能從局部進行觀察,而不打開則更容易從綜合、整體和全局的角度來進行考察。(二)至今所掌握和擁有的方法、手段仍無法解決的系統問題。(三)僅僅依據某一個階段所掌握的系統信息,打開黑箱會影響黑箱本身結構的系統狀態,有些系統被打開后會與不打開的內部結構有很大差異。
在鋼琴教學中,重視啟發學生學習的整體過程,對于無限的音樂表現和技術空間進行探索和開發,始終保持持續穩定的興趣。從神經學與生物學的角度看,能夠在我們的思維和中樞神經系統中確立一個穩定的、目的性條件反射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學生通過鋼琴演奏中豐富的表達方式,實現具有無限空間的音樂想象,從而保持穩定的、濃厚的興趣,對于學生在練習與演奏的實踐中能夠更完美地、創造性地發揮作用。實際我們所探討的演奏過程,從音樂分析到技術訓練、從音樂的整體到局部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是大大小小的黑箱系統。利用黑箱方法解析我們演奏掌握過程的各個細節是非常有利和可行的方法。比如,利用可觀察變量和可控制變量的理論方法,研究豐富的音樂體裁、風格中的組織規律和構架方法等細節,以更真切地理解音樂的實質,具有明確的理論指導性。在對作品進行分析、理解、練習的過程中,為了增強可觀察變量認識音樂客體的能力,在實際操作中不斷觀察、挖掘、想象、切磋各種有特點的、變化的因素和內容,學生對作品掌握的過程,比面對枯燥乏味的練習體驗要容易和持久得多。因為我們對于來自身體之外的各種信息,都是建立在有目的和無目的的各種條件反射基礎之上,當我們處于乏力、困倦或注意力不專注的狀態時,大腦受到抑制并很難從許多實際不相關的反應中脫離出來。巴甫洛夫曾根據對動物的實驗反應提出著名的條件反射原理,他的追隨者在之后的研究中又在原有理論基礎上提出目的性反射。這種反射有明確的方向,有可判斷性,具備一種可暗示的動因條件,這種反射與喚醒中樞神經系統中注意力或警覺的狀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主要體現在加強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變化和增強神經的興奮度,使一些與之相關的神經元素的活力得到提高,而神經系統中的其它不相關區域,則由于受到了細胞之間交互誘導規律的制約受到了抑制。這種目的性條件反射也是一種典型的黑箱系統的體系,我們開發音樂中的各種興趣和興奮點,可以利用這種條件反射,通過黑箱方法來開發和輔助學生在學習和訓練的各個環節,更加有目的性和靈活性。這種黑箱方法的輔助作用,給予教師更深層觀察的教學手段,在開發學生更具化的潛在能力、主觀能動性以及可塑性的挖掘等方面,提供方法與條件。
參考文獻:
[1]卞萌.中國鋼琴文化之形成與發展[M].北京:華樂出版社,1996.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作者:祁云峰 單位:鞍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 上一篇:鋼琴教學技巧解決方法和關系
- 下一篇:鋼琴教學重要層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