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提高練琴效率研究

時間:2022-09-09 02:36:09

導語:培養學生提高練琴效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培養學生提高練琴效率研究

摘要:練琴是鋼琴學習中十分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然而多數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不良的練習習慣和不恰當的練習方法,導致練琴效果嚴重受到影響。如果教師能夠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練琴方法提升練習效率,就能使學生的鋼琴學習得到極大進步。本文就筆者本人在鋼琴演奏、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從充分的練習準備、精細化的識譜、高效的練習方法、科學的練習時間、及時的練結五個方面逐一進行闡述。

關鍵詞:鋼琴教學;學生;練琴效率

通常情況下,鋼琴課每周一至兩節課,想要讓學生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吸收全部的音樂理論內容、演奏技能、音樂性的理解是根本無法實現的。所以,課后的練琴對學習效果的提升就顯得十分重要。然而,從教學實踐來看,大多數的學生沒有養成正確的練習方法與習慣,往往迷迷糊糊、得過且過的就練習完了,這樣的練琴既沒有效率更沒有質量。所以,筆者認為在鋼琴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演奏的理論與技能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掌握科學高效的練琴方法,其中包括充分的練習準備、精細化的識譜、高效的練習方法、科學的練習時間、及時的練結。

1.充分的練習準備

很多學生在教師布置一個新曲目時,都會迫不及待的上琴彈奏,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沉浸在埋頭苦練之中,對于作品本身的創作背景與音樂內涵完全不清楚,完全脫離作曲家創作意圖。而想要讓學生準確地表達作品,完美塑造音樂形象,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分析作品,標記譜面曲式,和聲、調性,了解作品的整體結構與音樂情緒。另一方面,教師要培養學生練琴前提前主動查閱作品資料的習慣,了解作曲家及其所屬時代的大背景,作品的創作意圖與精神內涵,這樣對正確的把握整首作品的風格起著決定作用1。例如,對于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的彈奏,學生練習了很久還是覺得味道不對。筆者在教學中,就要求學生彈奏前查閱作品資料,從整體上了解貝多芬的人生經歷及音樂風格。自己劃分奏鳴曲式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確定作調式由c小調開始進行多次發展。多聽不同體裁與版本的貝多芬音響資料,為提高練琴效率奠定基礎。

2.精細化的識譜

識譜是練琴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許多學生在練琴中抱有“差不多”的心態,在一心著急彈奏的情況下頻頻出現錯誤,而一個作品從開始到最后熟練的掌握需要上百次的練習積累,在初識作品時出現大量錯誤,就已經形成了肌肉的長久記憶,此時想去改變就要花上更長時間去改正。會嚴重影響練琴的效率。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識譜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們要提高學生多層次讀取音樂信息的能力,盡可能將作品的音符、節奏、指法精細準確化地彈奏2。另一方面要提升學生對曲譜記號的重視,例如,速度記號、力度記號、表情記號、裝飾音記號等,識譜的越細致對意境的表達就更為透徹。除此之外,利用信息化手段錄制彈奏視頻或音頻,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識譜質量。在筆者教學中,經常會讓學生自己錄制練琴視頻,以旁觀者的角度客觀、直接的發現識譜中的錯誤,在多次反復地改正與錄制中,達到曲譜的精準化彈奏,使練琴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3.高效的練習方法

3.1慢速練。慢速練習是快速彈奏的基礎,它既可以解決彈奏中出現的技術難點,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彈奏時的出錯概率。因為在慢練中大腦可以有比較充分的思考時間,處理譜面上的多種信息,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解決彈奏中出現的錯誤。然而許多學生不喜歡慢練,認為彈起來太枯燥,沒有快速彈奏時那么有感覺。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對慢練的重視,培養學生在慢速中良好的練琴習慣3。一方面對于學琴初期沒有練琴經驗的學生,教師也可以在課程中陪同慢練,使學生建立正確規范的慢速練習標準。為了提高慢速中的準確度,還應該鍛煉學生提前識譜的能力,讓大腦提前運行在手指前面。另一方面對于琴齡較長的學生,則更多強調在慢練中如何有效解決技術難點。不厭其煩的逐一擊破與有效的重復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3.2拆分練。拆分練是練習過程中必不少的練琴方法,這種方法是將復雜的曲譜進行拆解練習,使學生在化繁為簡中達到既定目標,一般來說可分為分聲部練、分手練、分段練、分句練等。然而不會練琴的同學,常常認為這樣練習沒有必要,太浪費時間,這樣往往就加大了練習的難度。例如,在巴赫復調作品的彈奏中,強調各聲部之間均衡與融合的關系。筆者在教學中先是讓學生在彈奏前將各聲部旋律線用筆畫出來并分別彈奏,保持頭腦對各聲部有清晰的記憶。再進行各聲部之間的合奏,達到橫向與縱向之間巧妙的融合與對比。3.3重復練。我們知道學習任何一項技能,都必然要經歷無數次的重復過程,才能將技能由陌生到熟悉的掌握,鋼琴技能的學習與練習同樣離不開重復。但許多學生練琴時往往只是漫無目的機械式重復,沒有一種科學正確的方法。這樣的練習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造成學生對音樂彈奏處于麻木狀態。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重復,做到有目標、有計劃的練琴。首先,要保證重復的正確性,彈奏時盡可能減少出現錯誤,加深頭腦正確的音樂信息反饋。其次,要抓重點的重復,一首作品中總有許多難點是練起來很吃力的,這些地方就要多加重復直至完全掌握1。最后,多樣性地重復也是很必要的,比如,為了達到手指更加靈活的狀態,彈奏哈農時可進行速度變化,為了訓練手指的均勻度,可以進行不同節奏型的變化訓練,同時手指的觸鍵力度與角度的不同,能夠對各種音色的訓練起到很大幫助。

4.科學的練習時間

通常情況下,練琴多要比練琴少的學生進步更快,但練琴質量的好壞不能僅依靠時間的長短來評判,合理地安排練習時間要比無目標的多練琴更為高效。學生應將一周的練習內容做一個細致整理,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計劃出每天的練習時間與內容。通常情況,每天的練琴應包含手指的基本功訓練、新內容練習、鞏固練習三個方面,并將三項內容科學合理地分配。但經常一些學生只專注于其中某一項內容練習,這種方式不僅造成心理與身體上的過度疲勞,而且練習時間越長練習的效率也會越低4。比如,一個學生每天練習3小時,則應上午、下午各練半小時,如果時間不允許,可在每一小時中間設立5-10分鐘休息。同時,練琴時要將各項內容交替進行,比如,在彈奏大量手指技術練習后,可以轉換抒情性樂曲練習。

5.及時的練結

許多學生認為練習完每日曲目就算大功告成,其實不然,練琴后的及時反思與總結也是提高練琴效率的一種重要方法。事實上即使做到課前準備充分,練琴中仔細認真,但仍然無法避免一些問題的疏漏與出現。這時候就需要學生把自己當作教師,客觀公正的對自己出現在練習問題做出診斷與治療,想想自己有那些不足,現有練習方法適不適合自己,不適合應該怎樣去調整,如果自己的能力真的無法解決現有疑惑,就要及時和老師進行溝通。當然,積極的自我肯定對于提高練琴質量也有著很大幫助,練習后善于總結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通過其他曲目的練習,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的練習方法和良好的練琴習慣,是提高練琴效率的關鍵因素,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學中教師要正確的引導學生高效練習,才能使演奏能力得以全面性提高。

參考文獻

[1]蔡韌.提高高師鋼琴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科學的練琴方法.[J]音舞百家,2009,92-93;

[2]王偉群.鋼琴視奏訓練方法探析.[J]樂府新聲,2016,第4期,209-211;

[3]劉刈.淺談鋼琴基礎教學中練琴效率的提升方法.[J]音樂創作,2017,191-192;

[4]高宗仁.鋼琴慢速練習的意義.[J]鋼琴藝術,2002,第3期,34-35;

作者:付晨 單位:沈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