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校學生藝術交流的平臺構建

時間:2022-07-14 03:05:11

導語:論高校學生藝術交流的平臺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高校學生藝術交流的平臺構建

1.由于教育體制、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的大學生藝術素質還比較低下且參差不齊。據不完全統計,幾乎95%的大學生均表示喜愛音樂,同時認為在高校開設音樂課是很有必要,但在他們其中具有識譜能力的還不到10%,從小接觸音樂類學習班的人數更是不及5%,因此廣大學生對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就很有限了,這是他們知識結構上的一大缺陷,顯然,這與大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形成了強烈的反差。2.由于當代社會媒介等的宣傳和家庭生活的影響,使得當代大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和認識絕大部分都是片面性的、盲目性的,欣賞水平較低,許多大學生只喜歡通俗的,流行的“音樂文化”,只喜歡盲目追隨所謂的“流行、時尚”,他們認為社會和媒體大力宣傳和打造的則是最美的音樂,而對于其他類型的音樂,比如民族音樂和交響樂、古典音樂和西方音樂都聽不進去,因此就更不用說讓他們深入地了解這類音樂作品的內涵和本質了。很多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還是更多的重視自己的專業,只把音樂教育課作為放松課、娛樂課、學分課,忽略了作為一個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審美素質文化素質的培養。

1.教學硬件設備和軟件資源配備不足高校中公共音樂教育的教學硬件得不到應有的保障,這實際上則反映出當前的素質教育以及非音樂專業大學生的音樂教育在高校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有的大學竟然沒有一間上音樂課的專用教室,樂器、音響、多媒體、場地等硬件設備和軟件資源還沒有普遍配備。硬件教學條件的不足和軟件資源不夠豐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的發揮,同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2.課程體系和設置不合理比較單一隨著大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大部分普通高校都開設了公共音樂課程,但是仍然存在著設置不甚合理、單一化、隨意性大的現象。有些學校不按照國家教學大綱開設公共音樂課,而是無計劃亂開課,沒有完整的體系,使得教學目標不明確,系統性差,往往使接受者很盲目,不但達不到教學效果,還很容易引起學生聽課的逆反心理。有的學校沒有針對非音樂專業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情感等方面的特點設置課程,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些學校只開設一種音樂選修課,且授課內容單一,局限性較大,無法滿足不同類型同學們的需求,這也使得一些同學由初始的熱情逐漸失去興趣。另外作為體現課程重要性的學分,對公共音樂選修課也只設一個學分,有時還要限制學生選修,這就導致了一些即使有音樂愛好需求的同學也無法得到應有的滿足。3.教師的配備和使用不合理教師是音樂教育課的核心,可是很多高校公共音樂課沒有專職的教師或者沒有足夠的教師,這也使得公共音樂教育課的開設受阻。另外非音樂專業課的教師不能與專業課的教師平起平坐,對公共音樂教師沒有評價和考核制度也使得優秀的專業教師不愿意任教公共音樂課,不能很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此以來公共音樂課就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

1.教授高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師本身對非音樂專業大學生的藝術教育認識不足。高校公共音樂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欣賞水平。而很多音樂教師用大量的時間側重于直接描述對音樂的理解而不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生怎樣去欣賞,其實這是不符合高校公共音樂課教學要求的。2.師資的來源不能勝任高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學任務。很多高校的音樂教師的專業學識技能都較高,他們或是美聲或是民族,或是鋼琴或是二胡等專業,但是音樂知識的寬度廣度不夠,比較單一,綜合素養不夠高,不能滿足不同非專業大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上對各類音樂的了解,也就難以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3.有些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案、教材的選用還比較陳舊、保守、枯燥難懂,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不切合社會實際,學生實際,缺少針對性、創新性,教學方式死板教條,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容易使他們產生厭煩心理,使得公共音樂教育課流于形式,起不到提升大學生文化素質的作用。總之培養和提高非音樂專業大學生的音樂素養非常重要,那么針對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在現有的改革發展的基礎上還需要哪些創新呢,筆者有以下幾方面的想法:第一,高校領導要提高認識,要站在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到培養和提高非音樂專業大學生的音樂素養的重要性。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和創造學習音樂的條件和設施,激發教與學的興趣,滿足他們教授、學習和實踐的需求。要配備足夠的綜合素質高的專職的非專業音樂教師,給他們以專業教師的同等待遇,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鼓勵他們多參與公共音樂教育方面的科研課題,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按照國家教學大綱的要求開足開全非音樂專業大學生的音樂教育課,以更好地實現培養目標。第二,公共音樂課的教師在提高非音樂專業大學生音樂修養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非音樂專業大學生人數多,需求多,底子薄還參差不齊,所以這就給上公共音樂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在上課之前的備課要充分具體,緊緊圍繞提高非音樂專業大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提升文化素養的目標選教材確定切合實際針對性強的教學內容。要做到這一點,比如在備教材之前先備學生,主要看看他們的音樂知識底碼,他們有哪些要求,可用問卷調查形式,也可通過學生代表搜集意見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資料,為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做好準備。其次,選擇更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設施。再次,安排好新穎的授課方式方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的受益最大化。校園內的各種藝術團建立對活躍學生文化生活也有很大的幫助,首先從教師抓起,以師帶生,成立教師藝術團,培養一批有歌唱天賦,音樂基礎比較好的教師,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歌詠會,讓教師利用音樂學院的指揮、聲樂、鋼琴老師為大家排練歌曲,讓他們在歌聲中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為建設新型的文化校園做貢獻,由老師帶動學生來參加音樂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提高修養。辦學生歌唱角由音樂專業教師和學生組織每周末在校園中心廣場組織大家合唱學習當下最流行的青年人最喜愛的歌曲,舉辦音樂節,讓學生以音樂會友,了解世界音樂和中國音樂,以青春的姿態面向社會,音樂與校園,藝術與社會,教師與學生更好的聯動。2013年中國國家大劇院合作和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在北京市開展了為北京高校學生走進國家大劇院活動,反響非常強烈,作為首都經濟圈的河北省會,我們更要發揮藝術專長,為校園文化的提高作出貢獻。

本文作者:祁君工作單位:河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