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藝術與建筑藝術的抽象性分析
時間:2022-02-05 03:27:41
導語:抽象藝術與建筑藝術的抽象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世紀,各種藝術風格交相輝映,涌現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大師和建筑大師。藝術家有畢加索、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波洛克、安迪•沃霍爾等;建筑大師有賴特、格羅皮烏斯、柯布西埃、弗蘭克•蓋里等。新藝術的形式多以抽象的風格出現,這種抽象的藝術風格影響了當今各個藝術領域。抽象藝術對于現當代建筑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畢竟建筑與藝術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在高校設計基礎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要求學生掌握抽象形態構成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運用提煉、取舍、強調、夸張、概括等抽象藝術手法表現事物形態,樹立創造性形象思維和現代抽象藝術形式的表達觀念。教師需要通過素描、色彩、材料的綜合研究途徑,要求學生對事物形態進行“結構—解析—變體”的形態邏輯演變,建立從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的藝術性創作思維,最終形成對平面抽象形態、色彩抽象形態、綜合材料空間抽象形態的表達能力和藝術綜合素養。
一、抽象藝術的概念、內容及特性
抽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相對,是一種非寫實性的藝術表達方式。它的特征是缺乏具象刻畫,用情緒或意象表達一種思想、一個概念,對藝術形態的表達比較自由、主觀。抽象藝術并不是完全主觀臆造,它源自生活和自然,以造型的眼光觀察事物,使事物帶有抽象的審美意味。藝術家在面對現實中的形象與場景時,不用寫實的眼光觀察,而是把物象看成相互聯系的一組造型。這樣雖然表達出的結果有時讓人費解,但實際上有其內在邏輯。抽象藝術中有一種純粹的抽象藝術形態,它不同于從自然形態中抽象簡化的方式,往往不考慮任何外在,排除了對現實母體的表達因素,不與任何現實事物發生聯系,而是通過象征性的符號體現內在,即深刻的情感和精神的經驗。純粹的抽象藝術形態沒有主題和敘事性,畫面僅有單純的抽象造型,且純粹作為視覺形象被人們欣賞。概念主義、純粹主義、構成主義等藝術風格就是建立在非再現、不運用現實造型的基礎上的。這種純粹、抽象的藝術觀點對很多當代藝術門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果說純粹抽象藝術表現出純粹、精致、規矩和簡練的特性,那么抽象表現主義則更多強調內在的需要,如直覺、情緒、幻覺等。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現代藝術活動不斷發展,并對西方藝術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一時期的標志是抽象表現主義的崛起。但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抽象表現主義發展的勢頭已開始逐漸衰弱。抽象表現主義體現出的潮流,是將藝術創作變為隨意的描繪,使創作過程具有偶然性,更加隨心所欲而非深思熟慮、專心致志,由此推動了如新達達主義、波普藝術、視幻藝術、極少主義藝術等藝術風格的產生、發展。抽象藝術的運用是廣泛的,因為其具有較強的直接性和不確定性。基于此,教師在設計基礎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給予抽象藝術更多的關注,重點強調在基礎訓練中的各種抽象描述、個人文本、普通符號、象征性符號和隱喻的重要性。
二、抽象藝術與建筑藝術的相關內容
抽象藝術表現的許多內容來自現實生活與自然界。在抽象藝術誕生之前,藝術家多用具象的方式描繪世界。而抽象藝術更多的是在表達藝術家的內心情感及其對生活的主觀體驗,或是抽象地表達藝術家對生活的態度。建筑藝術的構架形式本身就是抽象的,建筑形態的呈現需要技術語言的支撐,而技術語言的表現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過程。建筑用一個抽象的構架,為人們營造一個現實的生活空間,它從現實出發,通過從無到有的抽象過程,又回歸現實生活。建筑設計的思維方式、操作手段、材料語言、表現手法都運用了非具象的因素,構建出抽象的建筑體。彼德•柯林斯在《現代建筑設計思想的演變》中認為:某些抽象藝術可以分為七個題目以便于研究,即作為“研究”之藝術、作為以本身為目標之藝術、作為一種“現代性”之藝術、作為“先鋒主義”之藝術、作為創造“驚奇”的一種手段之藝術、作為“非藝術”之藝術、作為“純粹藝術”之藝術。被視為與建筑有關的有三種主要的抽象藝術表現形式,它們是有棱角的形式(立體主義和新造型主義)、結構的形式(構成主義和要素主義)、彎曲形式(表現主義)。但不論是什么風格流派,其要表達的是不同于以往的新的主張,是一種新的觀察世界的方法,即如何“看”和“看”到什么的問題。從一開始,抽象主義藝術就強調藝術家對某些純知覺現象的新認識和新體驗,如圖底關系的模糊性、幻覺,以及對深奧、朦朧的基本知覺的邏輯表現等。在設計基礎教學中,通過了解抽象藝術的主張,學生可以獲得對事物新的認知,并將這種體驗轉化成建筑設計的動力與源泉。
三、抽象藝術的形式與建筑的抽象特性
隱喻是抽象藝術中一種重要的形式手法。在建筑設計中,使用隱喻也是設計師表達自己意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各種隱喻中,孤立的圖畫式隱喻是比較常見的。其依賴于直接的視覺交流,是設計師與受眾較為容易理解、接受的方式之一。這種方式能夠清晰地讓受眾接受符合自己審美標準的設計理念。設計師常常會選擇或模擬大多數人較為熟悉的事物或自然形態作為隱喻的載體,從而通過易于傳達、易于理解的圖像或形態,找到讓自己的作品與受眾的意識產生共鳴的方式,這是與受眾建立良好溝通的開始。雖然設計涉及的形態或直接或間接地來自自然中的具象事物,似乎與一般意義上的抽象相去甚遠,然而,簡單地以是否能夠辨認出具象形態作為分類的標準,對于設計而言是沒有意義的。如,當人們在觀察美國環球航空公司候機樓時,看到的是自由流動的曲面,抽象的符號與不規則的建筑構件讓人能夠聯想到一只展翅高飛的大鳥。因此,在不同的語境下,抽象或具象的定義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借鑒或移植某些自然形態的同時,設計師在作品中就已經加入了抽象的元素,包括理念、習慣、風俗等非具象的元素。因此,對于自然形態的模仿或取舍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抽象、提煉的個性化過程,隱喻成為表達設計師抽象意圖的代名詞。建筑藝術的抽象特性還體現在建筑形態和空間造型語言上。形態特征的來源和對空間情節的營造成為一種藝術手法中抽象化的創作過程,這與抽象藝術的思路是一樣的。兩者都是圍繞要表達的主體本身,即建筑的形態空間主體和抽象藝術的圖面主體。主體表達的要素來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用某種形式語言或手段組織、構建各要素,最終呈現出一個有主題思想、內容表達完整的結果。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抽象藝術的思維方式就是建筑設計師經常受啟發或借鑒的設計思維方式。如,解構主義設計風格是20世紀70年代末興起的以否定、批判傳統為基準的一種風格,是一種有意識地解除結構、缺乏安定感的表現形式。弗蘭克•蓋里是解構主義建筑設計風格的代表人物,西班牙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集中體現了弗蘭克•蓋里后期解構主義理想在公共建筑上的精華。其主體建筑扭曲變形,內部采用鋼架支撐,外墻則采用價格昂貴的金屬鈦作為建筑的包裹材料,整個建筑像一朵美麗的金屬花。這座富有雕塑感的建筑可謂解構主義建筑設計的巔峰之作。弗蘭克•蓋里雕塑般的建筑設計風格受到了意大利未來主義畫家波丘尼的繪畫和雕塑藝術的影響。又如扎哈•哈迪德設計的維特拉家具工廠消防站,整個設計將建筑體量解構,把建筑消解成一片片由鋼筋混凝土組成的墻體、錐體和體塊,使空間按照消防站的功能相互穿插、分解。她的設計思想顯然受到了達達主義和至上主義的影響。
四、抽象藝術與建筑藝術的抽象性在設計基礎教學中的作用
設計的靈魂是創造,設計基礎教學的培養目標中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建筑本身也是一種從無到有的藝術創造,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城市廣場這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和使用的構筑物,就是對抽象形態的物化,其基本的抽象形態是圓形、三角形、方形,并由此衍生出多種抽象形態。抽象形態是設計重要的基礎,形態暗示了某種設計的意味。在平面上,設計基礎可以把建筑中的各種形態關系視為各抽象要素的平面“集合體”;在立體上,設計基礎可以把建筑中的球體、方體、椎體、有機形體視為抽象形態的立體“集合體”。在設計基礎教學領域,抽象藝術直接反映了設計思維的基本特性,而建筑藝術的抽象性又是一種可以直接表達設計抽象思維的典型方式,甚至可以把不可觸摸的抽象思維直接轉換成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事物。因此,在設計基礎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把建筑藝術中的抽象性要素與設計藝術的抽象思維相結合,讓學生通過系統學習,逐步具備設計能力中強調的創造性思維等核心素養。畫家特奧•凡•杜斯伯格曾說:“未來將把藝術置于科學技術而非夢的基礎之上,我們是敢于思考和測量的畫家。”抽象藝術呈現出的種種觀念和形式對于現代建筑設計的抽象性與形式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歷史的原因,當時一些藝術家可以將他們的理念用建筑的形式表現出來,而現在更多的藝術家則直接參與實際的設計;另一方面,抽象藝術的一些思想和主張對一些設計師的理念產生了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這也體現了將抽象藝術與建筑藝術的抽象性運用于高校設計基礎教學的必要性。
作者:李楚智 單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 上一篇:傳統工藝美術資源開發及利用探討
- 下一篇:高校公益創業教育的問題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