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院計算機教育改革探討
時間:2022-07-16 02:57:24
導語:本科生院計算機教育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首先對本科生院的發展進行了概述,然后明確了高校建設本科院校的定位,接著提出了本科生院體制下計算機教育的改革方案,最后重點論述了本科生院體制下計算機教育的改革策略,包括創新教學方式、改革課程體系、明確教育目標、轉變教育理念、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詞:本科生院;計算機教育;人才培養計劃
近些年來,各高校對本科生院的建設工作給我國本科生教育體制和機制帶來一系列的變革,建立本科生院可以深化改革我國各大高校的本科教育機制,能夠創新高素質化人才培養的方案,改善我國本科的傳統教育模式。在這種環境下,計算機教育應該勇于面對變革,積極地創新和改革計算機專業的教育模式,提高高校計算教育的水平,力求培養出高水平全面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
一、本科生院發展概述
就全世界大學教育而言,本科教育工作是大學教育的根本核心及基礎性任務,本科生院是主要負責本科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的管理機構。意大利帕維亞大學首次建立本科生院,之后本科生院逐漸發展于英國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制,最后在美國的哈弗學院及其耶魯學院的綜合大學學院制度中得以成熟[1]。2010年我國教育部門提出了在2010年到2020期間本科教育改革與創新和本科生院發展的具體規劃,出臺了有關本科生教育工程的相關措施,學校逐漸重視對本科生教育工作的實施及其人才培養計劃,為了加強本科生教育質量、強化教育改革的力度[2]。建立大學本科生院可以深化改革我國各大高校的本科教育機制,能夠創新高素質化人才培養的方案,改善我國本科的傳統教育模式,對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校建設本科院校的定位
我國各大高校對其本科生院的具體定位是面向本科生教育,培養國際化高素質人才、貫穿落實本科生教育機制與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加強本科生教學管理制度、根據各個高校的實際情況,整合學校各方面的教育資源[3]。通過相應的本科教育進行改革與創新,制定本科階段人才培養的方針計劃。建設符合學校自身特色、能夠與國際接軌的一流創新型本科教育機制,大力推進通識教育模式與專業性教育模式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課程課堂學習及其項目學習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建設統一高效的本科教學管理機制,整合全校各個方面的教學資源,提高本科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水平;提升面向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服務能力,力求培養世界一流的高素質本科人才,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本科教學品牌。
三、本科生院體制下計算機教育的改革方案
各高校為了實現本科生院提出的人才培養計劃和目標,高校必須推進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建設以培養精英化人才為目標的創新型本科教育的體制和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建設和世界一流行大學相接軌的課程體系;建設具有學校自身特色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健全本科生院組織機構和教學管理機制及其運行體系;加大推進本科教育專業綜合性改革,加強計算機專業優勢課程體系的建設。推進本科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高校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推進基于計算機專業相關項目學習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造理念;推進創新型的教育考核制度;推動大學生外語能力和國際化能力的提升,促進計算機教育走向國際化;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評估體系和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健全本科生教學管理化信息平臺;同時需要強化精英人才學院建設,培養學術型研究拔尖人才;推進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計劃,力求培養工程領軍型人才;推進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學校學習的氛圍,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教學環境;積極鼓勵大學生舉辦社團等社會活動,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結合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政策制定符合學校自身情況的本科教育改革政策及其管理體系。
四、本科生院體制下計算機教育的改革策略
我國的改革發展、社會進步、民族振興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同時也明確了教育在國家發展策略中的重要定位。學校要運用本科生院的教育體制和機制的新思路,同時結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自身的特點,在本科生院體制下提出相應的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從而促進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一)創新教學方式。高校要以人才的培養為目標,將學校建設成世界一流的大學為目標,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精英人才。高校應制定具體的人才培養計劃,推進本科生數理化基礎性學科的學習,以便為以后的學術科學研究及其工程應用提供堅實的基礎理論。在培養科研型創新人才計劃上,本科生院應該結合與英才學院之間的合作,采取本科、碩士、博士貫穿培2019年6月養的模式,將拔尖的精英人才培養成科研型創新人才。在對工程領軍型人才的培養,學校應該制定工程型領軍人物培養計劃,制定專項的培養方案,在實際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與社會一流的IT企業相互合作,根據學校本身的特色培養工程性突出的技術人才。在個性化人才培養方面,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特色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給學生提供給足夠充分的專業方向和專業課程以便學生可以自我選擇,學生自己根據自身的興趣選擇學習的方向,選擇成長的方式等。在計算機專業工程教育認證方面及國際評估,學校應該加強對已有的計算機科學研究成果的鞏固,進一步將人才培養計劃和國際相接軌[4],爭取開展國際評估。(二)改革課程體系。本科教學課程體系上的改革,需要對于國內外的一流大學進行調查研究,建設世界一流型大學課程體系。例如,在計算機專業導論課的改革和創新,對于本科生的入門教育,教師需要對計算機專業的導論課程進行改革,在實際的計算機導論課上需要強調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體系、計算機科學的整體思維模式、計算機科學的知識體系機構、計算機科學的具體學習方法和技巧,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在專業實驗教學上的改革和創新,學校需要加強國家級計算機科學技術是反實驗室的建設,重視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實驗教學,將實驗教學課程分為特定的等級,如基礎、綜合、創新等。在本科教育的項目學習上,需要加強學生項目的學習,加強學生的科學創新項目的培訓,力求全面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綜合能力。在國際教育方面,需要加強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提升學生應用外語和國際化的能力。建立先進的計算機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提高計算機教學的質量。在教育改革政策及其本科教育激勵機制上的改革與創新,學校需要根據本科教育改革的政策和相應的管理機制,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計算機教育改革政策和相應的激勵機制,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三)明確教育目標。對于大學本科計算機教育改革的目標,學校應該明確本科教育的改革最終的目的在于健全完善大學教育體系,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人才,不管大學教育如何改革,無論教育機制如何變化,都需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教育的中心。學校應致力于培養研究型、全面型、個性化的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本科畢業生,力求為將來的學術科研帶頭人、重大工程領軍人及政府行政管理領導人提供儲備人才。高校應建立通識教育模式與專業性教育模式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課程課堂學習及其項目學習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對于四年制的本科生院課程體系的組成,應該包括以通識教育的核心基礎性課程及其與專業相關的選修課程、面向大類學科領域的公共課程、專業學科課程、跨專業的選修課程;同時需要補充基礎的項目學習、文化思想素質學習、跨文化交流學習等。(四)轉變教育理念。在計算機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中,在當前時期下的計算機本科教育,高校需要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讓教師指導計算機教育不僅是傳授學生計算基礎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實際的操作手法,當學生遇到教材以外的難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其自主探究未知問題,培養學生的基礎操作知識和能夠獨立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后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校應該探究計算機專業學生成才的條件,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計劃,提高培養人才的質量。在計算機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中,學校要重教學的方式,計算機專業屬于工科,它基于項目學習注重強調在動手操作中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應該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需要進行更多的實際動手操作,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能力都是通過基于項目的操作中學習出來的。(五)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在計算機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中,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成敗與高校計算機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高低有直接關聯的關系。學校應該加大對計算機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讓計算機教師參加在崗培訓或者外出輪訓,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讓教師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提高計算機教師隊伍整體的專業水平。與此同時,再通過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師的待遇,制定各種優惠政策,盡可能地吸引優秀教師人才,提高學校的師資力量。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已經有相當一部分高水平計算教師人才投身于一流的大學教育中,然而依然有許多學校對于本科的教育投入力度不大,如果真正地達到重教、思教及其樂教的水平,還需要高校不懈的努力,通過對教學觀念、教學體制、教學認識、教學機制等方面的不斷改進,才能有效地改善我國高校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
五、結語
計算機科學是一門實踐操作性較為強的專業學科,新時代人才的培養對大學計算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科生院制下,高校計算機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要明確本科院校的定位,結合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情況,優化培養目標,師資建設、課程體系建設等,不斷提高計算機的教學質量,這樣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高素質計算機專業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呂玉.學分制管理體制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實施初探[J].教育現代化,2017,4(10):72-73.
[2]曾志東,夏艷.計算機學科創新型教學體制的探討[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9(2):235-236.
[3]蔣宗禮,徐曉飛,王承發.高標準嚴要求加速培養創新型計算機高級人才[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增刊2):29-31.
[4]陸楓,金海.將并行計算納入本科教育深化計算機學科創新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108-112.
作者:韋婷婷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改革探究
- 下一篇:高職素質養成教育課程調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