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探討
時間:2022-08-24 02:38:08
導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人生階段,此時個體人生觀、身體、藝術素養(yǎng)、審美情趣均處在逐步形成和鞏固階段,如得到了良好引導和發(fā)展將使學生受益終生,反之,將會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人生道路。與社會個體不同,小學生的社會關系相對較為純粹,主要包括家庭關系和師生關系,而朋友關系僅僅處于朦朧階段,并非重要的人際關系。一直以來,中國教育模式?jīng)Q定了大部分家長均過于依賴學校教育,也即相對于師生關系,家庭關系對學生的影響通常被認為不那么重要,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交給學校就可以了,家長完全不用參與教育過程,這種“放養(yǎng)式”的教育在農村尤為多見,尤其是現(xiàn)代隨著學生父母進城務工,更加加劇了這種現(xiàn)象。如何使農村小學教育適應新的形勢,充分發(fā)揮家長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問題分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沒有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由此家長在小學生教育中的角色應是至關重要的,而并非無關緊要,甚至有觀點認為,在小學階段,學校教育應是家庭教育的延續(xù)。但實際情況是,隨著近年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大量進城,正是身為小學生父母年齡的青壯年通常把孩子放在農村由爺爺奶奶照顧,造就了大量留守兒童。據(jù)全國婦聯(lián)統(tǒng)計,目前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0多萬,占農村兒童的37.7%,占全國兒童的21.88%。部分留守兒童面臨情感慰藉缺失、家庭監(jiān)護缺位、安全保障缺乏、心理健康缺護等突出問題,教育過程中缺乏家長參與,令“家庭教育”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嚴重缺失,已成為我國農村教育的一大難題。面對農村留守小學適齡兒童缺乏家庭教育和監(jiān)管,已引起嚴重社會問題的現(xiàn)狀,部分地區(qū)嘗試全寄宿制,以預防留守兒童被社會不良因素侵害,但在大部分農村小學師資力量較為匱乏的情況下,完成教學任務已十分緊張,幾乎不具備多余的人力物力照顧小學生課堂外的生活,從而實施效果不佳。在當前農村小學家長普遍無法直接參與小學生教育,同時教師資源不足,硬件條件有限和教學投入不均衡的客觀情況下,如何盡量做到“家長教育”不至過度缺失亟待解決。
2.對策探討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加強學校管理、建立有效的學校和家長溝通機制、實施幫扶結對制度,以及豐富校園生活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從根本解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真正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則。
2.1強化學校教師的關愛在留守兒童生活中的地位
與城市小學適齡兒童通常能夠得到家長足夠關愛不同的是,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大都不在身邊,從而普遍缺乏家庭溫暖,甚至造成學生具有強烈的自卑心理,不利于未來的健康成長。在家庭教育無法發(fā)揮正常功能的情況下,學校就變成了留守兒童獲得關愛和溫暖的重要場所,也即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外,農村小學教師應利用課余時間對留守兒童給予更多關懷,例如對成績不好的學生課外輔導,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對生活困難的學生給予力所能及的關心和幫助等。事實證明,對于嚴重缺乏安全感和家庭溫暖的留守兒童,一點點關懷或者一句溫暖的話,可能帶給其巨大的鼓舞和促進,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教學質量提升。為了促進教師課外時間關愛學生的意識,學??山⑾鄳贫?,必要時刻出臺相應激勵政策,以促進教師多關愛留守兒童學生。
2.2建立暢通的家長和學校溝通機制
雖然大部分留守兒童父母均不在身邊,無法通過“家長會”或“家訪”的形式溝通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但在通信工具已極為發(fā)達的今天,充分利用電話、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化工具,建立暢通的家長和學校溝通機制是可行的。QQ或微信目前已在農村中青年群體中較為流行,從而可考慮建立家長QQ群或微信群,通過群聊的方式及時反饋學生在學校的情況。此外,可通過私聊與個別家長單獨溝通,達到實時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tài)的目的,并為及時解決學生在校存在的問題提供了良好途徑。筆者通過建立QQ群的方式,將所在班級家長聯(lián)系在了一起,收到了良好效果。
2.3實施結對幫扶制度
結對幫扶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家長之間的結對幫扶,二是同學之間的幫扶。目前大部分留守兒童學生由爺爺奶奶看管,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定困難,可有效利用建立的QQ或微信群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比如班上有一個學生感冒發(fā)燒,但是爺爺奶奶由于農忙沒有時間帶他去看病,群里另外一個學生家長看到后,主動要求帶他看病。此外,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也相當重要。雖然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觀,但小學生同樣具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如果引導得當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針對此,筆者有意識地讓成績好的學生輔導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安排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同桌,多組織課外活動,多給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機會,這次措施大大加強了班級團隊意識,讓留守兒童獲得了自信,學習成績也明顯提升。
2.4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農村小學硬件條件有限,沒有鋼琴、專業(yè)運動場等體育設施,需要教師因地制宜開發(fā)娛樂項目,盡可能豐富留守兒童的校園文化生活。比如農村小學具有的寬闊的田野和豐富的野外教學資源,可充分利用野外場地開展體育活動,比如跑步、跳繩、踢沙包等,野外的樹木、花草、動物也可以為豐富語文、常識課等教學內容提供條件。此外,多組織集體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缺乏家庭關愛的陰影中走出來。
3.結語
留守兒童問題已經(jīng)成為困擾農村小學教育的重大難題,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參與度,在農村學校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留守兒童在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均與城市小學適齡兒童存在較大差距,并因此嚴重影響我國的教育公平基本原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針對目前農村留以供同仁參考。
作者:王洪靈 單位:鳳臺縣尚塘鄉(xiāng)南李小學
參考文獻:
[1]趙霞.小學家長學校問題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高宇婷.農村家長參與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影響[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3]馮仕成.新時期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之管窺[J].吉林教育,2015,2.
[4]董曉玲.農村家長參與中小學子女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新課程研究,2016,6.
[5]湯嵐.農村小學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6]晏云婷.鄭州市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現(xiàn)在研究[D].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7]魏振江,姬慧娜.微信公眾平臺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以雁寧路小學為例[J].軟件導刊,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