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和諧建立論文
時間:2022-05-25 11:50:00
導語:師生關系和諧建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時代呼喚和諧,社會的發展需要和諧。構建和諧的學校,是時代賦予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責任。班級是學校的一個細胞,和諧的班級構成和諧的學校。班主任在構建和諧學校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我一向以“嚴”字當頭,嚴密的班級管理規范,嚴格的班級管理,嚴厲的班級處罰,班級管理頗有成績。然而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
一天自習課,我快到教室門口,忽然,教室里傳出“城管的來了!”剛才還唧唧喳喳的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想不到竟然有學生把我當作“城管的”!我火冒三丈。不過,我還是慢慢地冷靜了下來。
我開始反思我的班級管理,不想不知道,一想嚇一跳:我的一些行為的確有些像城管的。對那些違反班規的學生,我不也是常常沒收他們的球拍,沒收他們的小玩意,沒收他們的漫畫書嗎?不也是常常摔他們的筆,扔他們的書,撕他們的本子嗎?這與某些城管的工作人員不是一樣的嗎?看來,我的班級管理缺乏人性化,如果不及時矯正,那么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遲早會有崩潰的一天,更談不上和諧了。
我深刻地認識到,在班級管理中,一味強調教師權威與尊嚴,以教師為中心,會抹殺學生的個性,會導致師生之間缺乏平等的溝通與對話,師生關系必然存在隔閡。因此,班主任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尊嚴,使師生之間形成一個互相尊重、互相關愛的和諧關系。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認為,師生之間應該確立朋友一樣的和諧關系,他說:“無論是聰明的、愚蠢的、干凈的、骯臟的,我們都應該稱他們為小朋友。我要做學生的朋友,我要學生做我的朋友。”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學生看作天使,教師便生活在天堂;把學生看作魔鬼,教師便生活在地獄。”
通過班級管理的實踐,我覺得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教師。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過程中,要“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以熱情換取坦誠,以坦誠換取信任,以信任換取和諧。面對學生缺點與錯誤,班主任要懂得善待。
1、善待學生的學習困難:
每一個班級或多或少都有幾個“學困生”,他們也常常是老師最不喜歡的人,對他們,老師也最容易產生怨氣,老師與他們之間也最易產生不和諧音。其實,“學困生”比其他學生更渴望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尊重與愛護,因為他們比學習好的學生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所以我們一定要善待他們,真誠地向他們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動他們、啟發他們、誘導他們,逐步增強他們的信心、勇氣,并耐心細致地培養他們。
2、善待學生的頂撞冒犯。
小學生缺乏自控能力,容易沖動,特別的高年級的學生,冒犯教師的現象時有發生。表現為:當面頂撞、背后謾罵,嚴重者甚至與老師動手。而班主任,更容易被學生冒犯。對于學生的冒犯,若處理不當,輕則對當事人造成不良后果,重則影響到學校聲譽和社會安定。因此,班主任應嚴肅謹慎地應對學生的冒犯。面對正在發生的冒犯,應冷靜,切忌激動、上火。恰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師的職業意味著他放棄了個體喜怒哀樂的權利,以確保自己胸懷寬廣。”
學生可以不好,但老師不能不善。班主任應該善待學生的冒犯。
3、善待學生的個性表現。
人是有個性的,這種個性表現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好動,有的孤僻、還有的倔強固執、有的堅強、有的軟弱……由于學生的個性表現往往影響班級的整體形象和榮譽,因此,有些班主任不能容忍學生的這些表現,并加以限制,從而引發師生間的矛盾。我們知道,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個性,豈不就沒有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嗎?個性與創新總是相伴而生,沒有個性的人總是墨守成規,沒有個性的群體就像一潭死水。對于學生的個性表現,班主任必須持寬容態度,并努力優化其個性優勢,不斷地幫助他們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勢轉化為優勢。
4、善待學生的討好心理。
小學生喜歡討好老師,特別是那些學習不太好的學生。他們愛多事,常常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容易引起老師的反感。然而,作為班主任,要善待他們的一片好心,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呵護他們幼小的心靈。我覺得,教師要常常提醒自己:我們的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師與學生之間首先是活生生的人與人的關系,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與學生進行著心靈的接觸。只有我們全身心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善待他們,給予他們最大地賞識,最平等而又博大無私的愛,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贏得最強有力的教育力量。
5、善待學生的違規犯錯。
學生違規犯錯是經常發生的,這也是班級管理的主要麻煩,師生的沖突也多發生在這里。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待于我們教師去培養造就,我們要善待學生的失誤,要善待犯錯誤的學生,給他們改正的機會,因為我們是教師,而不是警察。全國優秀班主任魏書生說過:“學生不管多么難教育,畢竟是青少年,其內心深處一定有一個廣闊的世界。”教育學生時,不要站在學生的對面,規定:你們能怎樣,你們不能怎樣。而要力爭站在學生的角度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才能更好。
總之,班主任心中有了“愛”,才能善待學生,尊重學生是愛的前提。教師要改善自我,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心胸豁達,熾熱認真,一視同仁。用一顆慈愛的心去善待學生的一切時,和諧的師生關系必然能夠建立起來。
作者簡介:丁淼南,男,東西湖實驗小學,小學高級教師,從事班主任工作20多年,帶過7屆畢業班,是第3屆武漢市中小學“百優”班主任,案例《呵護學生的心靈》在《武漢教育學刊》2005年第一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