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綜合課程學生學習思維培育

時間:2022-04-21 03:11:00

導語:談論綜合課程學生學習思維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綜合課程學生學習思維培育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可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們應如何在課程實施中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呢?我們在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能力進行理解后,提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能力的結構要素,并進而提出了培養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能力的四種方法。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能力;結構要素;培養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生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可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們應如何在課程實施中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呢?這個問題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一、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能力的價值

(一)時展的需要

當今社會已進入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許多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事物、新問題沖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過去從小學、中學所學到的知識幾乎是一生通用的,而在當前這急劇變化的時代,只有全面地從社會的各個領域去獲取信息,盡快獲得正確認識和解決社會的能力,才能應付來自時代的挑戰。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僅僅依賴學校里教師傳授的知識,單靠書本上的一些現成的結論,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教育的真正意義不在于讓學生獲取一堆知識,而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會學習。

(二)教育、心理學理論發展的必然

傳統教學論是一種主知的理論,視教師為主體,把傳授知識作為教學的首要職能。在這一教育過程中,教師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然而,近幾十年來,教育、心理學理論研究除了嘗試建立一套理論架構外,都希望將學習理論所發現的變量加以有效的控制,以促進學習者達到預期的目標。即從過去的以研究教學行為如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轉向研究教學如何通過研究學生的內部認知過程而影響其學業成績。因而,“學會學習”則成為研究的主題。可以說,未來的文盲將不是那些不會閱讀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會如何學習的人。

二、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能力的理解

學習能力是在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策略去獨立地獲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個性特征。任何學習活動都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策略的定向調節和控制下進行的,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知識、技能和策略,則學習活動的定向和執行環節就不可能實現,也就無法形成相應的學習能力。由此,我們認為,構成學習能力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策略。

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而言,它主要是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條暗線以及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四個領域,并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和年齡特征,在三條暗線四個領域上有層次有側重地進行活動設計的。它主要是想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使學生在“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創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其實踐和創新能力。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能力結構要素

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根據這一目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能力應包括以下幾個要素:(1)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2)處理信息的能力。(3)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4)科學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1.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的觀念和意識,而創新技能則主要包括創新主體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熟練掌握和運用創新技法的能力、創新成果的表達能力等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就是基于提高學生“發展性學力”的理念,力圖在保證學生“基礎性學力”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其“創造性學力”。它要求以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體驗為基礎,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于書本,不墨守成規,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大膽探究,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和新方法。

2.處理信息的能力

這項能力是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信息時代的現實表明,單純追求知識的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學會如何處理信息,以為我所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發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這就包括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對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對信息進行反思和辨別的能力等等。

3.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施中,有很多是需要學生分組進行的。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基本組織形式貫穿學習活動過程的始終。課題研究的成敗,往往取決于小組成員間合作的好壞。為了達到共同的目標,小組成員之間必須學會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學會互相幫助和支持,使同學之間建立起一種融洽、友愛的親密伙伴關系。同時,通過社會調查、訪談、外出收集資料、向專家咨詢等,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獨立運用社會交往技能去爭取成功的能力。

4.科學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學會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它能使學生獲得親自參與探究的積極情感,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樂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品質,養成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四、如何培養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能力

1.教學應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創造性自主學習能力

我們可以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看成是創造的過程。讓學生學會自主創造,使其能發現身邊事物的問題,把問題提出來,并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努力開發學生的自主創造潛能,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斷鍛煉這種自主創造的過程。

如在教學《海底動物之“家”》這一課時,我們就給學生畫出了很多海底動物。在圖中,有的動物做了介紹,有的動物沒有介紹。那么這些沒有介紹的動物什么動物呢?它們究竟是不是海底動物呢?是怎樣生活的呢?學生發現了問題,并提了出來。此時,教師就不能對這些問題作平鋪直敘的回答,而應啟發學生展開創造性思維,自主探究解決這些問題。如提供學生相關資料,讓他們查閱,自己回答這些問題。或者讓學生上網查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詳盡的資料,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創造性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

2.游戲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手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具有促進學習的作用,而且還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緒,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游戲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手段。在《黃色通道告訴我》這一課中,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活動:就是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用手帕蒙住對方的眼睛,讓其獨自摸索著走走操場,摸摸校園理的樹等等。然后請給自己蒙眼睛的小伙伴牽著自己走走。然后兩人再交換。最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在教學中,看著學生在游戲時表現出忽而興奮,忽而緊張,忽而神奇的小臉,可以知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已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學習中。教學中的游戲,富有啟發性、創造性、靈活多樣,又能使學生產生成功的愉快情緒體驗,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利器”。試想,若在這節課直接給學生講要如何幫助盲人,那他們的感受是遠遠不及這種直接體驗來得深的。

3.求知欲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知識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求知欲(即學生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一種需要或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對學生學習活動最具推動力的因素。在教學《嫁接小嘗試》一課后,許多學生都有這樣的要求:“這些水果、鮮花真神奇,我很喜歡它們,我還想學些它們的知識。”這個時候,求知欲在他們身上繼續“作怪”,學習的動機在發生變化。在剛開始上這堂課時,學生擁有的是“要我學”這種外在動機,而到課后,它已轉變為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對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的“我要學”這種內在動機。為了解決學生的“課已上完”和“我還想學”的矛盾,我們就安排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在現代信息工具的幫助下,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利用因特網,在多種網頁中查找嫁接的有關資料,并試著嫁接一些新品種。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不僅增長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會并掌握了學習知識的方法。

4.巧設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問題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一個好的問題,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等教育功能。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能解決問題是有能力的體現,能發現問題同樣也是具有能力的體現。經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邏輯過程的多次反復練習,學生會大大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玩中的科學》這一單元時,我們就為學生設計了“不倒翁”為何不倒、有趣的影子游戲和我的發現這樣三個活動。其中,在“不倒翁”為何不倒這個活動中,我們通過讓學生玩耍不倒翁,使其自己提出“不倒翁為何不倒呢?”這樣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拆開不倒翁,發現它的秘密。同樣,在“有趣的影子游戲”這個活動中,我們也巧妙地設計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從問題切入,以問題為“導火線”,自主進行探究學習。經過這樣的反復練習,學生的科學探索能力必然會得到提高。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華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

參考文獻:

[1]李臣.活動課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2]畢華林.學習能力的實質及其結構構建[J].教育研究.2000.7.

[3]靳玉樂.活動課程與學生素質發展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

[4]西南師范大學教科所編寫的《綜合實踐活動》教材(3-6年級).